Hi!你好,我是珊瑚大小姐。
全网同名。
喜欢,就关注我吧。
点赞关注是我最大的写作动力。
以下内容来自《影响力》的P80
对c国战俘营做了研究之后,人们发现,C国人大量依靠承诺和一致性的压力来让战俘顺从。显然,c国人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想办法让A国人合作----任何形式的合作都可以。A国士兵都受过训练,除了自己的姓名、军衔和编号之外,他们什么也不会说的。C国人并不施以肉体暴力,那他们到底是怎么让这些A国大兵透露军事情报、告发同狱战友,甚至公开谴责自己国家的呢?答案很简单:以小积大。
C国人经常要战俘做一些态度温和的反对A国、支持和平的陈述,表面上看,这些陈述没什么大不了的(比如“a国并不完美”,“在这里没有失业问题”)。一旦顺从了这些小的要求,战俘们就马上发现,自己要被迫答应内容相关但列具实质性意义的要求。假设说,C国审讯员要一个A国战俘同意以下的说法---A国并不完美,战俘认可了;紧接着,审讯员就要他谈一谈,在他看来,A国有哪些地方不完美;等战俘做了解释,审讯员说不定又要他列一张“A国的问题”清单,并签上名字;之后,他们又要他跟其他战俘结成小组,讨论自己的这张清单---“毕竟,你自己也相信这些问题,对吗?”再后来,他们又要他写一篇文章,扩充清单,更详尽地探讨A国存在的问题。
此后,C国或许会在反对A国的广播台上向整个战俘营,以及B国的所有战俘营,甚至驻扎在邻国的A国军队播报这个人的名字和他所写的文章。突然间,这个战俘就发现自己成了“合作者”,给敌人帮了忙。因为知道自己写这篇文章并非出于他人的要挟或胁迫,这人便会不断调整形象,好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合作者”这个新标签,如此又带来了更广泛的合作举动。
所以,根据沙因的研究“只有极少数人能完全不跟对方合作,绝大多数人都做过一些在自己看来无关紧要的事情,合作过一两次。C国把这些事情有效地利用起来。
随后,c国人可能会在一个面向a国的广播中提到这个战俘的名字并宣读他所写的文章。不但整个战俘营的人能听到广播,就连b国的其他战俘营.....在审讯中获取口供,要战俘自我批评、透露情报,这么做尤其管用。
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以上文字里讲述的内容叫做“登门槛”,即从小请求开始,最终被人要求答应更大请求的手法,而且它非常有效。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小的请求会改变我们的自我认知,不光会让我们对大请求服从性更好,而且还会让我们更乐意去做一些跟小请求毫不相干的事情。
“承诺一致原理”就是一种利用每个人都想做个守信用的人、想与我们过去的所作所为保持一致的愿望。一旦我们做出了某个决定,或者选择了某种立场,就会面对来自个人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的言行与它保持一致的影响力原理。
具体是怎么做呢?
1.小请求:非常容易实现;
2.公开化:将小请求以书面的形式公开化;
3.大请求:提出比小请求更大的请求,可能会是毫不相干的;
适用场景或者适用条件:
当事人一定得积极地,公开地,经过一番努力后的自由选择。
怎么样,你是否能够想起来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现在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呢?!
座右铭:成就他人,成就自己
我是珊瑚大小姐,线下读书社群8年,
做过外贸,当过采购,现在是培训师;
是将书籍拆解开发为课程;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培训师;
来,人们一起聊聊那些阅读的事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