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过不了极简生活

作者: 大世界x小宇宙 | 来源:发表于2018-04-12 20:33 被阅读23次

    前些天和朋友在云南体验极简旅行,虽说是春天来的最早的地方,但还是很凉,带的凉快的衣服一件都碰不上,一直只能在两件上装和两条裤子间轮回。朋友们都很诧异,说从来没见过连天穿一样装束的我尽然活下来了。其实我自己也很感叹,因为收行李时的那些纠结真正到了旅行的时候都显得很无谓。

    我们一路碰到不少背包族,很羡慕他们一走就是几个月,更佩服他们能把所有的东西都装在一个背包里。有天和一位上了70还独自一人在外面旅游的美国老太太聊天,她说她在迈阿密有4套房子(一点都看不出因为她和我们一样住青年旅舍,穿的那种北美沃尔玛超市里卖的绒布的Hoodie,腰有些弯但蹬着一双和她一样上了年岁的登山鞋)但她一有空就带个背包出来跑。她说:“你年轻的时候喜欢积累东西,但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了你就知道物质的东西再多也没有用,因为你什么也带不走。”

    经历是唯一可以让一个人真正富有的东西。这些道理其实不用到了70岁我们也懂。说我们千禧一代特别崇尚“极简”的生活方式,但如果你来云南看一下生活在这里的一些Hippie,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极简生活。

    当我们太习惯“拥有”,“没有”才更新鲜。但新鲜归新鲜,即使知道我没有我那利用率不到10%的一柜子的衣服鞋子也能活得很好,但真让我把那90%的东西扔掉,过真正的极简生活,我也很难做到。

    但我们为什么会对我们的那些附属品如此难以割舍呢?

    其实你不用觉得不好意思,因为并不是我们物质,而是这是我们以生俱来的品性

    早在1932年,瑞士儿童心理学家Jean Piaget就观察到,我们对物品的依恋从出生那一刻就开始。如果你将新生儿最喜欢的毯子拿走,他们也会大哭大闹。一项研究对一群3到6岁的孩子说可以复制他们最喜欢的物品用来交换原物,但即使是一摸一样的,这些小孩还是想要自己原先拥有的。

    1990年的一项研究组织了一群大学生做实验,奖励选项是咖啡杯或瑞士巧克力。一半的人选了杯子,一半人选择巧克力,说明这两样奖励的诱惑性是一样的。实验小组又分了两组学生,一半先给杯子,然后再提供换成巧克力的选择,但只有11%的学生愿意调换。另一组反过来,先拿了巧克力的学生也都不愿意将奖励换成杯子。

    这就显示了,物品对我们来说有先入为主的效应,我们会觉得我们已经拥有的是最好的,价值最高的 - 即使只是拥有了几分钟而已。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禀赋效应”。当我们拥有一件物品的时候,我们会立即和这个物品产生连接,而这个物品就成了我们“自我延伸”得一部分。它们代表着我们的地位,社会阶级,个人意义以及身份。与此同时,我们18集中提到的的“狄德罗效应”又在驱使我们不停地去增添更多的东西来充斥我们的空间,以进一步地映照我们的内在。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明知道很多东西我们并不需要,但就是舍不得扔掉,同时不停地添置更多。

    知道了潜在的原因,想做改变的时候就可以更有针对性。我觉得旅行是最好的方式,特别是去那些当地人拥有的东西很少的地方。因为那可以让你将注意力集中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去,同时给你机会去从“少”的东西中汲取更“多”。

    -

    相关talk:

    狄德罗效应:为什么我们想要我们不需要的东西?​mp.weixin.qq.com

    Photo Credit:网络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我们过不了极简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wf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