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总跟我抱怨工作太忙时间不够用,恨不得把自己掰成八瓣一天工作48小时。
我问她成天在忙些什么,她却苦笑说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在瞎忙些啥。
上班族抱怨永远都在追赶时间,刚做完手头的工作又来新的任务。
就连家庭主妇都在抱怨时间不够用,洗完衣服做午餐,搞定午餐又准备晚餐,永远没有歇息的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鉴于此,我决定分享四项时间管理法则,希望所有人都能拥有充足的时间,不再疲于奔命。
“仪式感”法则
大多数人都是拖延症患者,明明知道自己有很重要的事要完成却还是活在“五分钟以后”,于是在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后又开始焦躁不安。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一书中采铜提到梁漱溟先生对待时间的态度:“郑重”。
只有认真着眼于当下,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
所以,对待时间我强调“仪式感”。
临睡前仔细想好第二天的待办事项,在效率手册上庄重地写下,这是一种仪式感。
临睡前仔细回想自己当天完成了哪些待办事项,在效率手册上庄重地打勾,这也是一种仪式感。
目标可视法则
为了获得成功,一个人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即拥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得到什么,同时拥有实现这一目标的强烈愿望。
——拿破仑·希尔
2013年我第一次听说“一生的计划”时,认为这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还能既当编剧又当主演过自己的人生。
在一生的计划中,我们可以写下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和状态,自己未来会取得哪些证书掌握哪些技能,以后会从事哪些职业会拥有什么职位。
但大多数人的计划是基于空想之上的,而非现实。
假如我想成为医生,那么首先的目标是考上医学院,而后我要本科学习五年,才有希望当上一名医生。
所以目标可视法则应运而生,将“一生的计划”拆解成若干个“五年计划”,再将“五年计划”细化至年计划、月计划、天计划。
四象限法则
《吃掉那只青蛙》认为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取决于他做事情的习惯如何。
分清轻重缓急、克服拖沓、先处理最重要的事情的习惯是一种技巧。
四象限法则把要做的事情按照紧急、不紧急、重要、不重要的排列组合分成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是紧急重要。
具有时间的紧迫性和影响的重要性,必须首先处理优先解决。
第二象限是重要不紧急。
不具有时间上的紧迫性,但具有重大影响。
第三象限是紧急不重要。
具有有时间上的紧迫性,却没有重大影响。
第四象限是不紧急也不重要。
是些琐碎的杂事,没有时间的紧迫性,没有任何的重要性。
因此,在写下TO DO LIST前应该花点时间来思考事情的轻重缓急。
当你把目标拆分为具体书面行动计划后,它会激发无限动力,促使着立刻去完成任务。
快中求慢法则
任何事情欲速则不达,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下,人们像一个高速运转的的机器,被时代推着往前跑,但回顾过去时,依然不晓得自己在忙些什么。
在时代的大洪流中,为了工作生存我们制订了一个又一个计划,但为了生活我们更应该“享受”。
慢下来,静下来。散步或者冥想都能使人更好地放松。
但享受慢生活并非每人抱着手机追剧、打游戏,这样不仅不能缓解压力,还会增加疲惫感。
而我则喜欢利用休息时间练字、画画、学尤克里里,在“慢生活”中放松紧张的神经,享受美好的生活。
所以,快工作、慢生活。在时间管理法则中学会平衡二者关系,让你不会再为时间不够用发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