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谈到吃,大家都会畅所欲言,即便是平日里不善言谈之人,说到吃的时候也会滔滔不绝。因为,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开始了这项运动,就是吃。
吃,帮助我们健壮身体,增加营养;
会吃,让我们领略到食物的美好与饮食的快乐;
一起吃,让我们学会了分享,拉近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曾几何时,吃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成为了我们人类表达自我,沟通情感,扩大交际圈的途径与必要手段。

吃,打破僵局永恒的话题
上周末,因为办事去远处,顺便接了个顺风车。乘客名字叫冰糖,打了电话,见了面,才知道原来是个还长着青春痘的爷们儿。刚上车的两分钟,我们均无声响。为了打破尴尬,了解我的客户,当然也为了我的安全。最终,我问了一句,
你去那里是去吃羊肉吗?(目的地的羊肉远近闻名)
“对啊对啊,我朋友邀请我去吃羊肉串。”
“嗯,你去那里吃可就对了,那里的羊肉串挺有名,虽然是个穷县,但附近的很多县市的人都专门去那里吃羊肉串!”
“是啊,那我这次还真去对了。哎,对了,我看你在这里也很久了吧,路线都这么熟,推荐几个好吃的饭店吧”
我:"BALA BALA BALA "
就这样,一个半小时的车程,80多公里的路途,我们竟然一停都没停的聊了一路子吃的!真的只有吃的!
从羊肉串聊到当地好吃的饭店,哪一个饭店什么菜好吃,从北方聊到南方,他特喜欢西安的面食,去了就只吃当地小街上小地摊上做的面,那叫一个劲道。他就喜欢吃武汉的热干面,重庆的火锅,从重庆回来后,上火竟一周大便不通畅(其实,他说的更接地气,我原谅他只是大三的小弟.......)
吃的文化,沟通畅通无阻,打破了陌生人的界限,让我们的旅途欢乐无比,竟得益于我的那句"你是去吃羊肉吗?"。
我们中国人谈吃的,就如英国人谈论当地的天气,不管怎么说,吃,我们都是相当有经验的。再不熟悉的人,有时候,从吃就能慢慢让对方敞开心扉。
饭场,我们“一见钟情”
我有一位刚刚认识半年的朋友,小甜。虽然以前也听说过彼此的名字,但因为不在一个系统,基本没有机会交流。与她相识就是因为一次简单的小聚餐。
我们年龄相仿,位置一样,工作性质与内容大体相同,平时面临的事情和挑战也大体相似。更重要的是,我们同样任劳任怨,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在那一次的聚餐相识之后,我们的友谊便一发不可收拾。
她向我吐槽工作中客户的刁难与感情中的乐事儿,我向她倾诉最近发生的事情与自己的想法。惺惺惜惺惺,分享彼此生命中的种种趣事。天南海北,无时不刻在进行着我们俩之间的头脑风暴。
我们喜欢讨论在哪里开甜饼屋、披萨店,采用什么方式吸引顾客。在店里,因为我们的职业性质,都喜欢问店里的老板,你每天的水电费,员工费用,利润能达到多少,有时候老板对我们也哭笑不得,有时候也认真考虑我们为他提供的相关营销方案。还有时候,因为天气炎热而导致的偏头痛,也会因为她惟妙惟肖得模仿前任相亲对象,竟也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人生得意须尽欢,有此好友侃大山,夫复何求?

小馄饨,我们友谊的开始
刚大学毕业的那一年,我报考天津市的公务员。那时候的考试,我一般都是裸考,心态自然放的平,所以,我更在意的是天津的人与事儿。
我特喜欢坐天津的公交车。每当坐公交车的正宗天津人打电话时,我都会竖起耳朵听,那声调拐音,虽说是普通正常沟通的话语,也 让人觉得像是在讲段子,心里早就乐的开了花。
而我未料想到的是,就这短短的旅途,我也竟收获了那一碗我现在都无法忘却的小馄饨。
上午参加完笔试,就急匆匆得往外走。走在我左后方的,是一个身穿红色短款羽绒服,面容姣好的姑娘。我便回头看了她一眼,等了等她,与她并排走。毕竟天津我不熟,我至少得打听打听附近的吃的填饱肚子。我先和她打了个招呼,得到她的回应后,我俩便有一搭无一搭的聊了起来。
走到大门口,本来要与她分道扬镳,没想到她说,走,我带你去吃这附近挺好吃的小馄饨。
看着她真挚的眼神,身体就不由自主得跟着她一起走了。我们来到了一幢居民楼楼下,确实是小馄饨。门小,炉子小,店铺也小。不过,当热腾特的馄饨端上来时,身处异地,此时的小馄饨竟也有着别样的温暖。
饭毕,她说,老板,两个人一共多少钱?此时,我慌忙站起身,拿出钱包,身为孔孟之乡的后人,怎能让别人请客。她蓦地将我拿钱包的手塞进我的背包。放起来吧,我和你相谈甚欢,咱俩这是有缘,我请你!有机会,你再请我。就这样,经过几次的推搡后,还是她付的钱。
此后,我们加了人人,不时保持着互动。此事已过六年,但往昔的一幕幕仍犹在眼前,天津人的爽快大方又有些生活情趣的特点让我印象深刻。
虽然我早已脱离了考公之路,但前两年听说她考上了教师,看着她与天真无暇孩子们的合照,教师节孩子们送给她手工做的礼物,我真是打心眼的为她高兴。

脆皮炸鸡,兄弟的“定情之物”
前两天,我与朋友在pizza店吃饭。店老板在送完外卖,招呼完店里的其他顾客就坐在了门口附近的座椅上休息。那时候,我和朋友已经赖在店里聊天三个多小时了。
我们很不好意思的和他说,“不好意思啊,老板,是不是耽误你们下班了?“
“没事,没事,你们聊就行。不管有没有人,我们九点才关门。
"恩,我们聚在一起不容易,只要在一起就会有很多话聊。”
”是啊,我也有一个无话不聊,一聊就停不下来的兄弟。我们快认识二十年了.......”
这个老板名叫强子,从16岁就和他口中的这个朋友闯荡浙江,刚开始,举目无亲,无依无靠。他们住在很小的地下室里,大小只能放下一个单人床,另一个人只能睡地铺。没学历,没能力的他们找工作四处碰壁,毫无结果。撑到最后他俩的兜里就只剩下不到20元。
他们两个半夜里走在大街上,犹如秋日里飘落的黄叶,居无定所,一天一夜没吃东西的他们守着这不到20元,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家华莱士门口。看着门口张贴的垂涎欲滴的炸鸡的宣传画,饥肠辘辘的那个兄弟吼了一句:“走,我们去吃炸鸡!”
炸鸡端上来了,他俩三下五除二没多久就只剩下鸡胸的几块肉了。他兄弟说,你吃吧,我吃的差不多了。他想,都是大小伙子,还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别说半只鸡,自己三只鸡恨不得一次都能吃的下去,他竟说自己吃饱了?
他说,“不了,我也快吃饱了,你吃吧!”“不了,你吃吧!”“还是你吃吧!”
“算了,咱俩还是分开吧。”说完,他兄弟将鸡胸分成了两块,但还是把大块留给了他。
他就觉得,那次的炸鸡吃的是满嘴的情谊,也是从那一天的这件事开始,他俩就成了一辈子患难与共的兄弟。
那只炸鸡,甚至那块鸡胸肉,成了他俩兄弟的“定情之物”。
现在的他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都变得富裕了,但还是有着当年的无话不谈,每两三天都会通一次电话,随隔千里,但心紧紧相依。
强子哥店铺的小伙计听到,爆了一句:“这才是真爱啊!”
这句话总结的好。
是啊,有人说,想知道一个人怎么样,和他吃顿饭就知道了。
重情义的人,不会老是想占你的便宜,你俩的情谊不止这顿饭钱;
想和你交好的人,会主动被你占便宜,因为他还想和你有更深一步的交往;
所以,友谊的开始与继续,也许就是从一起吃、吃、吃开始的……
喜欢点个心哦!(比心,比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