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156739/b6569acb0514d159.jpg)
(1)
我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以至于在五十岁左右的年纪,不得不在这座城市以拾荒为生。
他应该是无家可归的,因为我曾在深夜时分,见他在同样的地方将一床棉被铺在那条凳之上。
每个人都有属于他的过往,骄傲或困窘、华丽或沧桑——你甚至不必刻意去问,只要偷瞟一眼他的面容,总会猜个八九不离十。
他,显然骄傲过、华丽过。
因为此刻的他,在拿着一把木梳,为自己梳头。
(2)
每个城市都会有流浪的拾荒者。
他们大都不修边幅、目光胆怯。我想那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装扮自己,而是来自于生活本身的苦难,早已让他们丧失了装扮自己的兴趣。他们的衣服大都是污浊的,面庞是泥泞的,他们在远离故土的异乡土地上,从别人丢弃的废物中找寻可以回收的瓶罐、纸箱,在废品回收处换取微薄的纸币,再用那些纸币,换取活下去的食物。
他们卑微而渺小,东野圭吾在他的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中,干脆用他们的生命去为一桩杀人案做掩护。
“即使有一天他们当中有一个人不见了,也不会有人在意的。”这是东野圭吾的透彻,更是生活本身的残酷。
这让我不由想起了许多年前美国NASA的一道难题。在处理一个航天飞机的零部件时,工程师们穷尽了所有的办法,都不能将它完美组装到机身上,一筹莫展之际,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不要这个零部件呢?”
结果证明,不要这个零部件,对于航天飞机的整体安全而言毫无损伤。
流浪在城市中的拾荒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否也是那个对航天飞机的整体安全毫无损伤的零部件?
(3)
但他显然不把自己看成毫无损伤的零部件。他是流浪者,有生活信念的流浪者。
史载明末松山战役洪承畴被俘后,皇太极想招降他,大玉儿在洪承畴的房门外呆了一会儿,便告诉皇太极,洪承畴是可以被招降的。皇太极很好奇,问大玉儿,你怎么知道?大玉儿回答,她看见在屋中端坐的洪承畴在掸去落在衣肩上的灰尘,“一个人对自己的服饰都这么爱惜,何况性命?”
果然,洪承畴降了。
一个人在拾荒的时候,还不忘梳头整容,他又怎么会拾一辈子荒?
(4)
世事艰难,人生浮沉。高高低低与沟沟坎坎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是可选项,而是必答题。
唯一的区别,也许仅只在于那高低的纵深不同、沟坎的跨幅有差。一位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之所以经历了比别人更多的起伏,是因为上天认定你经受得起。”
这话看你怎么理解了。
叫屈的人会说“所以我活该倒霉?”
豁达的人会说“那我不能让上天看走了眼。”
(5)
上天从不曾看走眼,看走眼的,只是我们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