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下午,与北师大课程班同窗沟通【易】学问题,尽管针对的问题比较浅显,但我依然觉得非常欣慰。
朋辈中,越来越有人,抛却成见和距离感,接触【易】了,尤其是女生。
【易】之符号,疑为汉文字起源我家女主即是一例。
三年前,她突然对此话题有了兴趣,还非得让我讲讲。我开始推三阻四,不太愿意跟她扯此话题,也不明白她转变态度,由凉变热,葫芦里卖的啥药。后来看她确实是认真的,遂答应了她的要求。
记得当时讲的是《易经》的“剥卦”。
那天,本来她加班就回家晚,我们一直讲到子夜才作罢。据她当时说,她蛮有感悟。事后,居然还照猫画虎,做了一个PPT,给公司同事分享。我看了她的上课录像和课件,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心里头挺安逸,蛮有一丝成就感。
美丽的花,叶子可能有尖刺但是,也有不太痛快的遭遇。
多年前,在对外贸大读EMBA时,下课了,走出楼门口的瞬间,听到身后一个尖利的女声,其曰:“现在总有人嘴上《易经》长,《易经》短,真是烦死人!我就不学!我就不信了,不学这破玩意儿,人就活不好!”
应声回头看她,不太认识,可能是楼里面其他班次的学生。她的样子挺俊俏,也挺时髦,看上去三十岁不到,一副仰首挺胸、不让须眉的成功女性的硬朗气质。
好多年过去了,本来擦肩而过,但是,这个小事儿每每在一个相像的情境里,浮现于我的脑海,今天,又是如此——班里一个成功的白领丽人找我问《易经》问题:探讨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的细微异同处。所以,就又回忆起来那个女生对于《易经》的一番议论!
林州朋友陪同我参观羑里翻来覆去地想,觉得她讨厌别人说《易经》的原因,不外乎有两个:
其一是她自己的心理问题。换句话说,毛病出在她自身。有人习惯被众星捧月,时时处处要做话题王,要做被瞩目的焦点,显然这个关于【易】学的话题,她不仅插不上嘴,而且可能一窍不通。对于一般人无所谓,然而对于此类必须要拔尖儿的主角人物,那是不可以的。
其二,问题出现在别人身上。确实有一帮人,对于【易】学,还有国学文化中的儒释道,不是当做渡己渡人的舟船,而是拉大旗作虎皮,利用自己的一知半解,作为资本,甚至进攻武器,歧视和伤害其他人。还有更为严重的是,有人把国学文化中的香草,掺乎进去大麻壳,混作一团,毒害受众。例如当年的活跃于东北的那些所谓“国学应用大师”们,干得就是这些“好”事!
佛说,给佛致命一击的人,是伪装成为佛、而且还歪解佛说的佞妄之人!
当然了,以上两点,足可造成一些人对于国学文化产生不理解和对立的态度和言行。
与【易】学泰斗郑万耕教授合影在国内抗击瘟疫的时日里,在闭门不出的情况下,倘若静下心来,捧起一本书,当然最好是经典了,踏踏实实地读进去,这该有多么好啊!
古往今来,哲学家们总是可以在同一件事上看到正反面的因素存在,如老子说的“祸兮福所倚”的看法,就是一个伟大的真知灼见,可以指导我们当下面对瘟疫恐慌时,经得起诸多负面现状的压力煎熬和考验。
还有,前文提及的《易经》“剥卦”中“彖传”里的只言片语,道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大规律。其曰,“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用今天的话说,君子要重视事物的消亡和生息、盈满和亏虚的关系,因为这是一个自然界运行的必然规律。这提醒今人——大自然有其自身的运行机制,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实践中,不可一味主观行事,不顾其存在和影响。
说到此,真心期望更多的人,在止足于家门的、也许无所事事的时空里,通过埋头自学和虚拟平台的交流学习,获得一个跃进、一个长足的成长。
雪中白云观(冉道长摄)云岗行者写于2020年2月1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