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6.5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6.5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作者: 超级赋能王张胜萍 | 来源:发表于2020-07-26 13:30 被阅读0次

    6.5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原思,也是孔子的弟子,孔子任命他为自己的家宰,大总管。

    给他定的俸禄,是粟米九百。没说单位,九百斗?九百斛?不知道,不可考。总之是挺丰厚吧。

    原思就推辞:“太多了!老师!太多了!不要!不要!我哪吃得了那么多米!”

    孔子说:“毋!”不要推辞,吃不了,分给你的邻居乡党,让全村一起帮你吃吧!

    什么职位多少俸禄,那是有规定的。你推辞,别人怎么办?你总管是九百,假如副总管是六百。你说,老师!我只要三百就够了,这句话对于副总管来说就是晴天霹雳了。

    全府上下,人人心里都骂你,你还怎么领导大家呢?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孔子看他不明事理人情,也不说破,就说:你吃不了,自己回去找人帮忙吃,反正你把你的米领走。

    ❤️赋能王解读❤️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昨天我们讲到公西华出使齐国,冉子为她母亲请求安家费,就是要小米,孔子连续两次一共给了八斗八升,但是冉子直接自作主张给了八百斗。孔子因此说:周急不继富,说白了就是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

    今天再讲第二个故事,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来,孔子不是一个吝啬的人,只是他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先看原文: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按照惯例,还是先说一说原思何许人也。

    原思,名字叫原宪,字子思,是春秋末年宋国商丘人,也是孔子的弟子,孔门72贤之一。

    他比孔子小36岁,年幼的时候就拜孔子为师,在孔子当鲁国的司寇一职时,原思曾经做过孔子的家宰,孔子给他900的俸禄,他推辞不要。

    这里面的900是个数字。到底是900槲还是900斗,不可考,不知道。总而言之给他的俸禄比较高。

    原思就推辞:太多了,老师。我不要,吃不了那么多。

    孔子就说:勿,就是不要推辞,吃不了就分给你的邻里乡党,让全村一起帮你吃吧。

    从这里面能看出几个事来,先说第一点,这是华杉特别强调的。

    那就是什么职位多少俸禄,那是有规定的,你推辞你让别人没法办。

    你是总管,别人是副总管,你的俸禄是900,副总管是600。你说,老师我只要300就够了,那你300就够了,人家副总管怎么办呢?他还是要600?那肯定不行。副总管比总管的还多不合规矩。

    而你300,别人因此降薪了,别人什么感觉!再说了你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那副总管呢,还要养家,还要糊口,想升职加薪还来不及呢,你让他降薪吗?那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真的这样的话,别人不骂你吗?那你动了别人的奶酪,动了别人的利益,你还怎么领导大家呢?

    所以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孔子看他没有想到这一点,也不说破,就说你吃不了,自己回去找人帮忙吃,把你的米领走就行了。

    这是华杉的说法,另外一个能够看出孔子对于两个学生的态度。

    公西赤当大使的时候,冉有帮忙说多发一点安家费,孔子认为并不需要,他有钱,他是富人,咱不要做锦上添花的事情。

    但是原宪不一样,他经济状况比较差,当他为孔子当总务的时候,就孔子把他的待遇提的就比较高,其实是为了接济他,让他生活的好一点,原宪不要,孔子就劝他收下。

    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孔子作为一个领导,作为一个亲人,作为一个老师的风范,因为他除了是长官的身份之外,就是他当时是司寇,是长官,同时还身兼父母师长职责,为什么说是父母师长职责呢?

    在中国过去有一句话大家一定要记住,就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就是说你真心拜一位老师的话,哪怕当你一天的老师,也都要终生把他当作父亲一样来看待,在礼节上要恭恭敬敬,这是学生对老师。

    而老师对学生呢,就像疼爱孩子一样去疼爱。所以说过去的师生和我们现在不一样,现在见谁都叫老师,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称呼而已。

    而过去,如果你一旦拜师,那是有父子之谊的。老师对待孩子的学生,就像家长父亲对待孩子一样。

    孔子通过给两个人不同的待遇,其实也是作为一个案例来教育。

    周急不继富,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事,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

    刚才简单讲了原宪,再讲一个他和子贡之间的故事,让我们对原宪多一点了解,让大家知道原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死了以后,原宪就居住在卫国的一个小巷内,住房很狭窄,茅草盖的屋顶,蓬蒿编织的门,破瓮做的的窗,上漏下湿,粗茶淡饭,生活极为清苦,而原宪却不以为然,整天端坐的在里面,兴致勃勃地弹琴唱歌。

    他个性狷介,其实就是正直,不肯同流合污,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

    大家都特别熟悉的子贡,号称儒商的鼻祖,那个时候出任卫国的相国,也就是卫国的上大夫。

    知道原宪在这个地方隐居,就来看看老同学。

    于是乎,他穿轻裘,坐驷马高车,前呼后拥,浩浩荡荡的就来看原宪了,但是因为原宪住的地方陋巷狭窄,高车无法通过,只好下车步行。

    原宪衣冠不整就出来和子贡相见,子贡就关心地问他:哎呀,原宪啊,你是不是生病了?

    原宪回答道:无财谓之贫。就我没有钱,只能说我穷,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我没有病,我只不过是穷而已。

    子贡见他这个样子就很惭愧的走了,原宪站在门口,徐步曳杖,诵着歌颂其祖先的诗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

    有人说论语中有一篇叫宪问,就是宪见他的手笔,他做的。是不是呢?无可考。我们就不再说太多了。

    子贡之所以很羞愧地离开,原因在于原宪说那句话。

    同样是学生,原宪能够安贫乐道,而自己由于身居高位有了这个资本,所以说就过于奢侈,过于享受了。

    再说一说为人处事,原宪那么穷,混的那么差。现在来说,咱换个场景,同样是同学一样从老师那里毕业。

    子贡混得那么好,这个时候来看原宪,一般来讲两个人是有心理落差的。天壤之别,一个穷人,住的地方的都漏雨,一个是当朝宰相。

    这个时候你到他家,你低调一点,到时候稍微穿的朴素一点去看看他,他心里也是个滋味儿。

    你这家伙就跟项羽似的,富贵不归家,如锦衣夜行,那我富贵干什么呢!在他面前显摆,你想想你同学心里是什么滋味啊?

    这一点上来讲就是子贡,没有考虑到别人的心理感受,这点上来讲也是不对的,就是我们如果说你过的混得很好,你要见一个混的不好的同学的时候,你还是低调一点别那么张扬。

    而原宪的一句话,学而不行者谓之病。

    就是说你学了那么多东西,但你不把它用起来,那才是病了,也是给子贡提了个醒,不能因为身居高位而忘掉了自己修行的根本。

    这也是为什么子贡跟着孔子那么多年,孔子始终不肯把他认定为君子的一个原因。

    当然这只是我的延伸解读哈,是不是这样大家自己琢磨,看看是不是有道理。

    对于我们超级演讲家的战友来讲,结合一下实际,我们从中能够看到什么呢?能够学到什么呢?有什么感受呢?

    我想第一就是:规矩就是规矩。

    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而是要站在全局观来看。

    给你的俸禄,给你的工资既不要觉得少也不要觉得多,因为既然给你都是有道理的,是综合考虑的。

    另外我们做人要雪中送炭,尽量不要锦上添花,把该给的给最需要的人,最急用的人。

    第三就是态度。即便贫穷了,也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

    就像原宪似的,他虽然穷的屋里都漏雨,地上都潮湿,但他依然该唱歌唱歌,该跳舞跳舞,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志,这才是君子。

    不能因为自己一时贫穷就自己看不起自己,哀声叹气,丧失了自己的心性、心气,自己觉得矮了三分了,那别人怎么看得起你呢?

    其实这里面,原宪他不是没有能力,是有能力他不去做这个官,不想去发这个财而已。

    第四就是我们无论干什么都要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

    就像我说的,子贡去看原宪,他现在混得那么差,你那么排场,要不是原宪本身心理素质比较好,那直接就羞愧死了。

    另外也容易造成别人的巴结,比如说原宪不是这样的人,他一看同学过那么好的位置,去给我讨个官做,巴结巴结你,你怎么办呢!

    总而言之我们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要从中多方位全角度的来思考,看一看能够有哪些收获,能够带来哪些启发,那下一步我要怎么行动?

    还是那句话,学的目的不是显摆我知道了多少知识,这种表面的东西,而是要学来用,反复练习,成为自己的。

    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让自己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事,都能够上一个台阶儿。

    就像土芳刚才特别发出来,你应该是深有感慨:无财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

    关于这一章就解读到这里了,总而言之,通过和上一章相对比,就能够看出孔子他的对待钱财的态度,是因人而异的,看出他的价值观。那刚才我也讲了,也能够看出很多东西来,大家自己好好琢磨。

    明早继续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锌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6.5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lpw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