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摆地摊成了热词,微友、简友纷纷写文参与讨论,有人大谈摆地摊的现实意义,有人写出摆地摊的行动方案,有人开启回忆杀,追记过去摆地摊的经历,有人什么也不说,已经抢占到有利的摊位,开始摆地摊了。
说起来,年少时Q先生也是一个喜欢摆地摊的人,而我却是一个那种打死也不敢去集市摆摊叫卖东西的胆小鬼。有一次,母亲要我陪她一起挑着番薯去集市摆摊卖番薯,我生怕遇上熟人,半路借口走脱了。而妹妹很大胆,一点也不会觉得难为情,后来母亲每需要人帮她上集市卖东西,就会叫上妹妹或哥哥,自然把我剔除了。
我觉得很惊讶,想不到文质彬彬的Q先生居然敢到集市卖东西。
他说:“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那时候逢赶墟日,我们几兄弟就会找出能卖钱的东西去摆摊。”
“是吗?都卖过什么东西?”我不大相信,进一步追问他。
“那可多呢。比如屋前的番石榴熟了,吃不完就摘下来装在竹篮子,两兄弟抬着去卖;番薯丰收了,也可以挑去卖;还有自己种的蒜、葱、芹菜也可以拿去卖。我还有一条生财之道,就是在寒暑假的时候去街边摆小人书。”先生越说越开心:“那时候我是一个小富豪,自己有积蓄,祖母手头紧的时候就会向我借钱……”
在农村,赶集趁墟日摆地摊卖东西,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老百姓特别喜欢这种热闹有烟火气的日子。
在城市,也经常见到在地铁口、学校门前、天桥上、街道边摆地摊的小贩在卖花、卖水果、卖早点、卖饰品、卖衣服……在下班回家路上,我偶尔会光顾这些摊档,或买几斤新鲜的柠檬,或买几斤老姜、或看上一盆花。但往往摆地摊的货主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心两用。他们与CG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一听大盖帽来了,便顾不上收钱作鸟散状。碰上这种情况,我会在原地耐心等着,知道他们生活不易,决不会占小便宜走掉的。
现在,政府鼓励摆地摊搞活经济。北京市已规划了一百多个地方供老百姓摆摊。对此,有人叫好,有人抱怀疑态度。赞成者认为地摊经济在疫情后,会大大刺激民众的消费,让民生经济来一个突飞猛进的转变,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抱怀疑态度者认为全民都去练摊儿,是否真的有那么多消费者呢?如今人们的消费习惯有了质的改变,特别是消费的主力军,年轻的i宝妈们,网购已经成了她们的主要消费渠道,上街去购物消费,她们一没时间二不感兴趣了。
所以,我个人认为,摆地摊不要一味的跟风,投资有风险,摆摊儿需谨慎!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地摊经济也是一种挑战。一定要做好规划管理,引导摆地摊的老百姓文明经商,买卖公平、童叟无欺。更不能让脏乱差影响市场环境,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