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七十七章 余者损之,不足补之

第七十七章 余者损之,不足补之

作者: 乘风破浪煜 | 来源:发表于2022-09-18 11:38 被阅读0次

道德经

老子 李若水译评

5个笔记

第七十七章 余者损之,不足补之

>>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1]之,下者举[2]之。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3],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4]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

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5],功成而不处。

其不欲见[6]贤。

注释

[1]抑:压低。

[2]举:抬高。

[3]天之道:天道,即自然法则。

[4]人之道:指人类社会法规。

[5]恃:凭借,倚仗。

[6]见:同现,表现。

译文

自然的规律,不就像张弓射箭吗?

弦高就压低一些,弦低就举高一些。

拉过了就放松一些,拉不足就扩张一些。

所以天道是减有余而补不足。

但人类社会则不同,总是减少不足来供奉有余。

谁能做到减有余以补不足呢?

唯有得道的圣人。

所以圣人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其功,有所成就而不居功自傲。

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 本章说明天道是“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即以有余补不足。天道爱养万物,上天有好生之德,给万物以生存的机会。老子以张弓比喻此道理,说明圣人体察此道,所以能做到博爱天下,大公无私,而且为而不恃,功成不处。这个道理也是老子在本书中反复强调的。

>> 大道至柔,所以如张弓射箭,或高或低,或紧或松,能做到弹性把握,也正因此,才赋予天地万物各有其性,各有其才,各有所用。聪明人就是善于利用此物理并能做到一通百通、灵活运用的。

>> 低调不只是一种姿态和修养,更是一种智慧。真正有德之人,如香兰芷草,不必张扬,其芬芳自能吸引人;真正做好事的人,从不宣扬自我,而是生怕有人知道。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在他们看来都是很自然的。

>> 其实,对于做好事,比如疏财仗义等,不必抓住一个典型来宣传教育大家。越是这样,说明问题更多,效果更差。越把做好事当成好事,做好事的人也许越少。因为好坏善恶只在一念之间。让做好事成为一种正常行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典型。

相关文章

  • 道德经(77)余者损之,不足补之

    第七十七章 余者损之,不足补之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

  • 道德经

    第七十七章 余者损之,不足补之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1]之,下者举[2]之。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

  • 每天一章道德经77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七章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

  • 至简诗抄473〔赵孟頫·道德经·七十七〕

    第七十七章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

  • 《道德经》学习第77章

    第七十七章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

  • 《道德经》中的智慧之77:适可而止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

  • 《道德经》中的智慧之77:补缺损余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

  • 损有余而补不足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

  • 读写《道德经》(七十七)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低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七十七章 余者损之,不足补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luy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