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王莽(6):井田

作者: 江湖乱跑 | 来源:发表于2020-04-19 10:44 被阅读0次

本文主要讲述王莽的土地、农业措施,文章略长,见谅。

王莽的皇帝也当上了,该说说王莽的经济措施了,在经济方面,王莽的动作很大,涉及土地政策、人口政策、市场物价管理、专营专卖制度、货币改革等多方面,可是做了不少工作,花了不少心思。

客观地说,王莽当了皇帝以后还是很有想法的,还是很想把工作,尤其是经济工作干好的,王莽曾经下书曰:“民以食为命,以货为资,是以八政以食为首。民以食为天,物资货币管理要顺畅,所以我出台了很多经济政策,并以粮食生产为首要任务。定位是挺准确的,可惜货币搞砸了。来看看农业。

王莽是一个很有情怀的人,充满了诗和远方的理想,可惜情怀有点过多。王莽首先发言表态,“予之东巡,必躬载耒,予之南巡,必躬载耨,予之西巡,必躬载铚。予之北巡,以劝盖藏。

春天的时候,我要去东边,带着耕犁,参加耕作,指导春耕。

夏天的时候,我要去南边,带着锄头,四处锄草,鼓励中耕。

秋天的时候,我要去西边,带着镰刀,全面收割,鼓励秋收。

冬天的时候,我要去北边,大雪漫天的时候,鼓励他们冬储。

太浪漫了,估计是书看的太多了,王莽确实很喜欢看书,《诗经》、《周易》、《春秋》、《礼记》读的最熟,对于上古先贤的东西念念不忘。书读得多不是问题,不知变通,缺乏审时度势,理论联系实际的务实主义精神可能就成了问题。

理想是美好的,态度很认真,但是光说没有,就要需要具体措施。

具体的措施也有。王莽很喜欢传说中的井田制,以此为基础,弄个新制度——“王田制”。井田制这个东西很有意思,人人都知道,谁都没见过,到底在当年是怎么执行的,执行效果怎么样,没人知道,因为在理论上应该存在井田的殷商和西周的历史文献中,并没有记载。

最早比较详细描述井田制的是孟子,可是孟子也是估计着说,他也没见过,毕竟他离那个时代也很远了。这个东西到底在历史上是不是真实的存在过,税收制度到底是不是这样来征收的,是经济史的一个大难题,很多学者认为井田制只是一种传说和理想化的制度,可能并不存在。

先看看孟子是怎么说的吧,《孟子·滕文公上》中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啥意思,简单地说,当时土地都是国家的,国家来进行分配,把一块正方形田地平均分成九块,想象一下九宫格,中间的一块是公田,其它的八块属于分配给八户人家作为个人的私田,八户人家各种各的地,同时也得共同完成公田的农业任务。然后呢,私田的粮食都归自己,中间的那块公田的粮食归国家。就这样就可以了,很简单,很理想。但是这里面是有问题的,问题一,种私田的人会不会认真的种公田,问题二,这样国家税收会不会太少。

后来这个井田制发生了变化,到了春秋鲁国的时候,公元前594年,出现了初税亩,就是不再区分公田和私田,你种多少地,就按十分之一交税,这个是有明确记载的。

井田有没有存在过不重要,王莽认为有就可以了。他觉得这个好,要执行,为啥要在这个时候重新推行这种上古的制度,是有历史背景的。中国经济的发展永远都绕不开人口和土地的问题,人少的时候自然就显得地多,你比如说汉初的时候,打了几十年的仗,人口锐减,土地不是太大的问题,汉武帝后期,也是人口大量减少,土地也不是太大的问题,那个时候不愁没地,愁的是没人。

但是现在不一样,经过汉武帝之后几代皇帝的休养生息,西汉末期的人口数量迅速上升,到了汉平帝的时候,也就是王莽被封为大司马的时候,汉朝的人口已经超过了5900万。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人口高峰数字,是前所未有的。

现在人多了,地就显得少了,少没关系,孔子不是说过吗,不患寡患不均,少不怕,怕的是分配不均,但是现在的问题就是分配不均。自秦朝商鞅以后,土地是允许自由买卖的,有钱的越买越多,没钱的土地越来越少,比例严重失衡。人多了,地少了,肯定会有矛盾,王莽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王莽的理由有三点:

第一、古时候,都是弄井田制的,八家共同耕作一大块地,一对夫妻一百亩地,按照十分之一的比例交租税,这样老百姓都很高兴,百姓富足,颂扬之声满天下,这是尧舜时代、夏、商、周三代所遵行的。很好。——其实王莽说的这个并不是严格井田,更像初税亩。

第二、秦国的商鞅很讨厌,废除了井田,所以开始出现了严重的土地兼并,有钱有势的良田千倾,没钱的穷人连立锥之地都没有,这不行,要改变。

第三、汉朝的刘家虽然田税只收三十分之一,但实际上别的税也收了不少,比如人头税,还有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税一,实什税五也。还有很多人实际上是没有自己的土地的,得租那些大地主的地,这些人实际上交的税可不是三十分之一,而是百分之五十。——王莽说的这个问题确实存在。

最后总结:“故富者犬马余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奸。“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这样土地严重不均会造成严重的问题,有钱的人家连宠物都吃的很好,有钱人钱多了骄横奢侈无度,没钱的人家却连糟糠都吃不上,太穷了就会滋生邪恶。所以必须要改变。

从今以后,土地都改个名字吧,叫做王田,而且禁止买卖!——这里有个重大的问题,这个王田到底是算谁的,王莽是曾经说过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么现在改成叫王田,这个“王”究竟是指的什么呢,是王莽还是国家。还是在王莽的心里,这个就是一回事。

再者说,这个土地早就已经允许自由买卖,承认私有了,现在改成王田是不是又要全部收回来了呢?没说清楚,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已经分出去的东西,现在如果再想收回来,那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具体措施很简单,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圣制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家里成年男子的数量没有超过八个的,而且有田地超过一井的,九百亩的,多余的土地必须分给别人。没有土地的人,会分给你土地,就照这个执行。对于不执行的人,处理办法也很简单,发配边疆,对付鬼去!和废除五铢钱的处理办法一样。

想的很简单,不是存在土地兼并的问题吗?那就重新分配算了,多得分给少的,不就解决了吗?说说很简单的东西,执行起来就很难了,根本就执行不下去。

有两个大的问题,第一、规定上说,没有超过八个男人的家庭,就可以占有一井的土地,那么反过来讲,如果家里有一个、两个、三个…….八个男人,这八种情况,享受的土地待遇是一样的。——可以变通了,这样处理,大户人家开始户口分割,凑人头,多分出去几个家庭就可以了,这样就不用分给别人土地了。

第二、能有很多土地的人基本上都不是一般的人,不是王侯就是大地主。这些人怎么可能轻易的同意这样的办法,这不是要命吗,没了土地,就没了财产,这个可不行,反对,反对,变着各种法子反对。

第三、前面的两个原因,导致本来就没有土地的人,望眼欲穿的等了半天,等来等去还是没有土地,等待过久,希望就变成了失望,也开始反对这个天上掉馅饼一样的措施。

政策无法推行下去,反对的声音太大。需要有个台阶下了。

有人劝说王莽道:“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今欲违民心,追复千载绝迹,虽尧、舜夏起,而无百年之渐,弗能行也。

井田制这个办法是很好,是英明的制度,但是它被废弃已经很久了,时间太长了。自从秦朝以后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人们已经习惯了目前的土地做法,现在如果想突然的改变,重新去执行千年之前的措施,恐怕就是尧、虞再现,也不容易啊,现在新朝刚刚建立,最好不要做这么大的动作,等一等再说吧。

好吧,那就等一等吧,王莽也知道,不等不行了。

所有私人占有或朝廷赏赐的王田,想卖就卖吧,王田一事,不了了之。

相关文章

  • 复杂的王莽(6):井田

    本文主要讲述王莽的土地、农业措施,文章略长,见谅。 王莽的皇帝也当上了,该说说王莽的经济措施了,在经济方面,王莽的...

  • 《资治通鉴》129:一个人自欺就算了,不要把别人当傻子

    学习内容: 卷第三十七,汉纪卷二十九(公元9年——公元14年,共6年) 主要历史事件 王莽仿古,恢复井田制 王莽偷...

  • 怪异复杂的王莽

    王莽一生看得怪让人感慨、沉痛。 感觉这个人有点缺根弦儿,二楞子、二敢子似的,是个怪人。 首先他杀死了自己的三个亲生...

  • 复杂的王莽(4):上位

    王莽,接受九锡。带着九锡继续工作,工作期间,祥瑞越来越多,白毛小鸡已经不算什么了。 有人向太皇太后汇报,安汉公至仁...

  • 复杂的王莽(7): 离去

    王莽其实是应该写一本书的,书名应该叫做《论我在新朝时期的经济探索与实践》。可惜我们没看到这本书。 从经济管理的角度...

  • 复杂的王莽(3):荣耀

    王莽,字巨君。西汉权臣、政治家、改革家,新朝皇帝。曾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公元23年,王莽死于乱军。 事情继续...

  • 复杂的王莽(1):起步

    王莽,字巨君。,西汉权臣、政治家、改革家,新朝皇帝。曾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公元23年,王莽死于乱军。 王莽是...

  • 复杂的王莽(2): 拒绝

    成帝崩,哀帝即位。 汉成帝死,汉哀帝继位。王莽的姑姑现在是太皇太后了,奶奶级的皇后了,她让侄子王莽辞官,把权力让给...

  • 《纸牌大厦》第二章暴力的符号(价值符号)

    第二章暴力的符号(价值符号) “诸挟五铢钱,言大钱当罢者,比非井田制,投四裔。”——《汉书•王莽传》 “德璟言:‘...

  • 复杂的王莽(5):发工资

    王莽去当皇帝可能是个错误的选择,去做一个财务总监兼人事部总监可能更为合适。王莽建立的“新朝企业管理制度和薪酬考核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复杂的王莽(6):井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lvyb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