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不是以为其实我就是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人。由于从小生长在一个不发达的农村中,而父母成天忙于生计也没有过多的时间来教育我们,所以更多的时间我是那种闷闷的调皮捣蛋,但是一旦到了某些我们以为是大场合的情况下,比如来了几个亲戚围在一个桌子上吃饭的时候,基本上我那是那种闷头吃不讲话的,用我老妈经念叨我的话:八竿子打不出一个屁来。在学校看到漂亮的女同学时,我竟然比女同学还害羞,唉,活该我不会讲话到最后在学校里连女朋友也谈不上。但我觉得那也没有办法,从小的环境养成的性格,又没有高人指点,一旦成型以后是很难改变的。
由于从小学到高中我都是在我们以前叫乡小,乡中,就是在乡下的学校读的书,现在已经改成了镇,虽然改了名称但是浓浓的乡土气息是已经刻在骨子里没法改变的,现在让我回想起以前在乡里读书的细节就会有种莫名香菇的感觉,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老师们也都是乡里土生土长的老师,一口流利的地方话一直伴随我高考后走出我们乡里,最要命的是英语课,一股乡里乡亲的英语,以至于上大学后我说的英语大家都听不懂。去远方上大学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走出我们的乡里。
2001年9月11号,那是我去学校报到日子,这一天我特别记忆尤心,因为正好在火车站招待所里的电视上看到了美国911恐怖袭击,电视中美国的双子塔楼在熊熊烈火中倒塌,我当时就想,还是大中国好啊,比较安全。从坐上江苏开往哈尔滨的1042列火车上开始,我突然发现我竟然不会讲话了,从小到大都是一口流利的乡音,说的话别人都听不懂,整列火车上挤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虽然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他们都在讲普通话,哦my嘎的,这不是我在上语文课时老师要求读语文课本时才说的语言吗,读完课本后老师平时交流都是用的地方言啊,怎么外面的人都这样讲话呢,感觉好别扭。以至于我和邻座想表达让一让或你是来自哪里的啊这些最基本的语句时,我都是先将地方言在脑子里过上几遍然后翻译成蹩脚的普通话才勉强说出口的,以至于最后我觉得说的太费劲就直接不说话了,于是在那漫长的31个小时里,我沉默了,只是偶尔和邻座对视时我傻傻的笑笑,我突然觉得,我不会讲话了。
到学校之后的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周围所有的人都在用普通话去交流,我第一要学的就是要学好普通话。从乡音翻译成普通话其实和将普通话翻译成英语的感觉是一样一样的。经过几个月的自我调整和适应,终于我可以大声讲话了。
懵懵懂懂的度过了大学四年后,我踏上了职场,讲话成了每天必备的要求,但是我发现我会的讲话只是私下里和同学及同事的交流,直到有一次主管要求我主持一次盘点说明会,我就彻底的蒙圈了。因为我很惧怕公众演讲。
当那一天来临时,我站在几十人的讲台前,用尽全身的精力保持上身的僵硬,却控制不了躲在讲台后哆嗦的双腿,以前坐在台下看别人在台上轻松的挥洒自如,如今轮到自己在台上时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我害怕我讲的不好,所以我不会去演讲;我害怕别人会笑话我,所以我不会去演讲;我害怕一不小心出洋相,所以去我不会去演讲。
但是如果自己已经被逼到悬崖峭壁上呢?
有首很喜欢的歌曲叫《沉默是金》,我也常常以祸从口出等等来暗示自己少说话,但是当你因为不会做会议主持,不会在大庭广众下发言,不能在机会来临的时候去争取抓住的时候,我忽然觉得开口说出来的才是金。能抓住机会的才是金。
因为找到了自身问题所在,我摈弃了沉默,开始有意识的去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我想能在大一群人侃侃而谈时自己也能插上几句话,也能自信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虽然目前加入了国际演讲俱乐部,但是发现还是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我仍然记得第一次站在头马讲台上做第一篇演讲时的场景,灯光打在脸上,照的我眼前一片迷茫,手拿着自己好不容易编好的演讲稿,发着颤抖的声音,跟着我声音一起抖的还有我的那一双小手,就在我哼哼唧唧的5~6分钟后,我插完满头的大汗直接往台下冲,我长舒一口气:终于讲完了,突然台下响起了掌声,我想,我都感觉我讲的这么烂,有什么好鼓掌的啊!原来在被点评时说,这些掌声是对自己突破自己的心里重重防线,放下如果讲的不好会出洋相的暗示,虽然第一次讲的很一般,但是大家都在鼓励我持续的去突破自己。
2017秋季小区演讲比赛落幕,在一群演讲大咖中我的成绩并不算好
我们为什么要学演讲但是我还是坚持得到机会就上台去讲,我想只有在上台去讲的过程中,在看自己演讲视频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比赛结束,凡参赛者都会得到主办方的小礼物(一本书),由于我参加了中文和英文的比赛,所以我有机会获得两本书,我都挑选的是和演讲有关的书籍,一本是乐嘉监制的《演说家是怎样炼成的》,另一本是《演讲的本质》
我们为什么要学演讲与我台竞技并获得冠军的伙伴说,这些教大家演讲之类的书籍都只是一些鸡汤文,真的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我们要多补一下其他知识,这样才有东西可以讲哦。
但是我偏偏就喜欢这些鸡汤文,乐嘉是《我是演说家》和《超级演说家》的导师,有他带过的学生不计其数,在乐嘉的书中分享了24位演说家的成长的故事,比较打动我的是故事里的人以前都是一些和我们一样的普普通通人,甚至有些是身体不如我们健康的残疾人,但是他们都能用他们质朴,真诚,和故事来打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旗袍大王崔万志讲的一句:“抱怨没有用,一切靠自己”,不正是千千万万的像我这样的小市民们每天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整天抱怨,为了工作上的一点不顺心就心生抱怨,为了家庭中的小不快而整天忧心忡忡的去抱怨吗?他的一句话点醒了我,抱怨有用吗?抱怨真的有用吗?没用!
《教育的意义》中我们上学时真的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老师们为了高分业绩而去填鸭式的教育,家长们为了不落后于隔壁家的小孩而强行要求孩子去上补习班。而这样教育的后果是学习几十年的古诗词除了床前明月光之外的都已经还给了老师,现在看中国古诗词大会时为了参赛选手能从容应变迅速答题而内心雀跃,精彩连连;而对自己却什么也记不起来感到羞愧,我读的书都去哪啦?《中国强而少年强》则从另一个角度去说明了生活在稳定的国家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而这些故事每一件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但又看似正常的重复着的小事,然而通过他们的演讲却一次又一次的震撼着大家。从乐嘉导师对他们的培训中始终强调的听众的感受比演讲的形式更能打动人心。
而在另一本书《演讲的本质》中所表达的是“我为什么要演讲”,对哦,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演讲呢?演讲其实是一次建立信任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听众可以辨别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没有必要非的要将自己变成像马云或者乔布斯那样的演讲者,毕竟模仿别人演讲已经没有什么新意,就算你能做到和乔布斯和马云一模一样的演讲风格时,其实也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学习演讲其实就是要有自己的演讲风格。其中会有相应的3V技巧来辅助
我们为什么要学演讲但请记住,这仅仅是辅助作用,真正能打动人的是你演讲的故事和内容,而这些内容切不可用过多的套路,亦或是长篇说教,亦或是平淡无奇的叙述。
我们演讲之前首先要确定观众的需求,观众想要从演讲中得到什么,当然观众有时候不知道你将会讲什么,怎么会有明确的需求呢?那我们做演讲前就得思考,我们的演讲能给观众带来些什么,一种呼吁,一种思考,一种认知或是一次彻底的思想的改变。
最后我也想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学演讲呢?也许从我那一口漂亮的方言开始说起,到能开口自如的说普通话,再到能在公众面前做上一两篇中英文的演讲,这些年来演讲能力的提高对我的职业生涯来说帮助很大,这种帮助并不只在于我在讲台上说话不卡壳了,而是更多的在于思考,我的演讲是想要表达什么,为了清晰的表达我的观点,我会加以运用适合的辅助来达成所期望的效果!一旦收到好的效果,整个人也就开始自信多了,一旦开始自信了,我就会积极准备下一篇好的演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