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

作者: 鲜衣怒马少年时_eca2 | 来源:发表于2018-10-09 17:24 被阅读314次

                              荐语

          语言是窗,否则它是墙。 

          有一句话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我们的的生命中,有多少次曾经因为别人在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而感到伤心和难受。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我们变得冷漠、隔膜、敌视。语言暴力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远远大于肉体上的伤害给我们带来的创伤。

            如何更高效、更和平、更快速的沟通,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冲突。如何避免语言暴力给我们带来的伤害。

            这本书将带给你深刻的启发。

                          作者简介

                            【美】马歇尔·卢森堡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不仅教会人们如何使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

                                【美】卡尔·罗杰斯 

          卡尔·罗杰斯生于1902年,心理学家 ,在非指导式心理治疗的发展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基本治疗态度是:无条件的彻底接纳、真诚、同理地了解。咨商者展现出来的同理心,对于与案主建立关系,帮助案主完全体验他的现象场域,或完全体验他自身,是必须而且充份的。 

                            精华解读

    以下内容为《非暴力沟通》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录

    引言:幸福是从好好说话开始

    一.面对暴力时该怎么选择

    二.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

    三.学会倾听他人

    四.怎样培养对自己的爱

                              正文

    引言:幸福是从好好说话开始

            在我们的生活过程中,我们和别人交谈的语言及表达方式对人际交往关系有着巨大的影响,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对方的一句不经意间的话语而伤心好久,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是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相处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矛盾,良好的沟通方式是化解矛盾最好的方法。那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沟通方式和别人沟通呢?这种沟通方式就是“非暴力沟通”。我们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那么非暴力沟通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沟通方式呢?下面即将给予解答。

            作者借用甘地曾用过的“非暴力”一词,来指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这种沟通方式被称为“爱的语言”;在本书中,“NVC”指非暴力沟通或爱的语言。

    一、面对暴力时该怎么选择

                              马歇尔的童年经历

            首先呢!我们来分享一下作者马歇尔儿时的一段故事,他的童年是在南非度过的。作为一个犹太人,由于南非的种族政策和肤色歧视,让他饱受痛苦。白人认为他太黑,黑人认为他太白,于是他总是受到两边的欺凌,心中充满怨恨。他的父亲的得之后,便把他送到印度和他的祖父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

            在和甘地爷爷生活的这段时间,每天甘地爷爷都让他画一棵树,用来描述暴力的根源,树的左边代表身体上的暴力,树的右边代表隐蔽的暴力,也就是语言上的暴力。几个月后,隐蔽的暴力远远大于身体上的暴力。

            圣雄甘地向他解释说:“隐蔽的暴力就是语言上的暴力,语言上的暴力激怒受害者,是他作出身体上的暴力,语言暴力就像地狱之火的燃料供应,如果不切断,造成的后果比身体上的暴力更加严重”。

                                  语言暴力的危害

            如果我们用心体会,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暴力在我们身边如影随形,在家庭中、学校里、工作中与别人的交谈中都会无心或有意伴随着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等语言暴力,有时候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然而当我们面对暴力时,我们应该怎样化解呢?这本书中给出了答案,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选择非暴力沟通

            在我们和别人的谈话中,有时候会因为我们无意间的话语引发别人或自己的痛苦。后来我们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他来谈话和聆听,能够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这就是非暴力沟通。当我们遇到别人的暴力语言时,首先要选择非暴力沟通。它能够指导我们转变话题和聆听的方式。这样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

            想必大部分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当我们听到批评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大多会是去申辩、退缩或反击。最后这样做的后果是既不利于自己也伤害了别人。然而如果我们不条件反射地反应,而是去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不反驳他人,这样我们能够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这样做将会最大限度地避免暴力。

          非暴力沟通并不只是一种沟通方式,它更是一种持续不断地提醒,使我们专注于更可能满足我们人生追求的方向。

          作者马歇尔曾说让爱融入生活是他毕生的追求——我们与他人情意相通、乐于互助。可是,由于主流文化的影响,时常使我们我迷失了方向。于是,我们可以借非暴力沟通来看清并专注于自己的人生选择。

          其中所说的“乐于互助”,在下面这首抒情诗中得到了很好的表达:

    “你取之于我,

    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当你知道我因施与你

    而快乐。

    你明白,我的给予不是

    让你欠我的人情,

    而是因为我想活出

    对你的爱。

    欣然的接受,

    或许是最佳的赏赐。

    我无法将二者

    分开。

    当你施与我

    我给你我的接纳。

    当你取之于我,

    我感激你的赐予。”

          是的,当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

          我们应该会有过这样的体会,当我们真诚的帮助别人时,且被帮助的人得到帮助后的处境变得好转,我们的心中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喜悦。也就是当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这样的给予让施者和受者同时受益。

          这是由于施者的给予既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羞愧,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受者获得馈赠,却不会有心理负担。与此同时,施者会因自己行为的价值更加欣赏自己。

          非暴力沟通的使用,并不需要沟通的对象熟悉非暴力沟通,或对我们心存善意。如果我们遵循非暴力沟通的原则,乐于互助,并表明那是唯一的动机,那么,他人也会加入我们,最终形成良好的互动。

            我并不是说这种局面总会很快出现。但我确信,只要信守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友爱之花必将在你我心中怒放。

    二.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

                                    四要素的表现

            当我们面对语言暴力时,我们应该选择非暴力沟通,不是条件反射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

            上一章我们一起探讨了面对暴力时应该选择非暴力沟通,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非暴力沟通。

            首先,我们留意发生的事情,此时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我们要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用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即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举例来说,一位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费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

          接着,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请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这一要素很明确的告知了她儿子,她期待儿子采取任何行动,来满足自己。

            这样,这位母亲就清楚地说出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借助这四个要素诚实的表达自己,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个重要方面。

                                  区分观察和评论

        不区分观察和评论,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

          我们接下来一起探讨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观察。首先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的说出观察结果。我们并不要求保持完全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但是要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如果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会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而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

        我们可以通过一首歌来帮助我们理解观察和评论的区别。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使劲看了又看

    但从未看到厨师;

    我看到有个人把食物

    调配在一起,

    打起了火,

    看着炒菜的炉子——

    我看到这些但没有看到厨师。

    告诉我,当你看的时候,

    你看到的是厨师,还是有个人

    做的事情被我们称为烹饪?

    我们说有的人懒惰

    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

    我们说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

    因此,我得出结论,

    如果不把事实

    和意见混为一谈,

    我们将不再困惑。

    因为你可能无所谓,我也想说:

    这只是我的意见。

    从这首歌中我们可以看出负面标签的消极影响很明显——例如用“懒惰”和“愚蠢”这样的词形容人。然而,正面或中性的标签也会妨碍我们全面了解一个人,例如用“厨师”一词定义人。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最后总结一下,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体会和表达感受

       

          我们已经探讨完了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紧接着我们一起探讨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感受。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然而,根据罗洛·梅的叙述,大多数人的感受“像军号声那样单调”。

    不要压抑你的心灵

          在我经历中有一则这样的事情。有一次在开研讨班的时候,一位大学生对我说,他的室友将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着。我询问他当时的感受,他说:“我觉得在晚上不该这么大声。”

          我提醒他,虽然他用“觉得”这个词,但它表达的是看法并非感受。我请他再试着表达感受,这一次,他说:“声音太大了就会打扰到别人。”我向他解释,这依然是看法而非感受。他想了想,斩钉截铁地说:“我没什么感受。”

            很明显,这位同学有着强烈的感受。但是他体会不到,更不用表达他们了。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是很容易的。

            接着,我们来分享马歇尔的一则小故事。有一次,一对夫妻一起参加了一个研讨会,期间,太太对先生说:“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然后先生的反应真的像一堵墙:他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这位太太气坏了,转向作者,嚷嚷到:“看!他总是这样。坐在一边,闷声不响。和他过日子,就像对着一堵墙。”

            然后,作者便向问道:“你是不是感到孤单,希望你的先生多体贴你呢?”在她表示认同后,作者试着对她说明白。

            在我认为,“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这种话很难提醒他先生留意她的愿望。一个人一旦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他很可能就会觉得委屈并退缩,这样,久而久之,双方的关系甚至会更加疏远。他们生活的墙也会越建越高,从而产生无法沟通的隔膜。最后甚至会真的走向婚姻的坟墓。

          如果这位女士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对他的先生讲:“我和你生活一起感觉很孤单,不能感受到你对我的关怀和体贴”。这样会引起她先生内心的自责和内疚,接着就是对自我的反省。从而可以达到她内心渴望要求。

    学会表达内心感受可以促进亲情。

    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

            有时候我们的内心会有着强烈的感受,但是我们会发觉并不能完全体会他们,更不用说将他们表达出来。所以说体会和表达感受是不容易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更好的体会我们内心的感受,并将它们更清楚的表达出来呢。 

            首先我们需要在我们的内心中建立一个丰富的词汇表。一个丰富的内心词汇表能够将我们内心的感受更加具体的表达出来。

          举例说,“很好”或“很差”这样的词语很难让人明白我们实际的状况。但是如果我们说“我感觉良好”,“良好”这个词所表达的感受可能是高兴、轻松、欣慰或别的。为了更好地沟通情感,非暴力沟通主张使用具体的语言。这样别人就能够更具体地感受到我们要表达出的情感。

            我们已经了解到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我们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从而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

                            感受的根源—需要

          上面我们已经探讨了非暴力沟通的两个要素:观察和感受,接着我们继续探讨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需要。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白这样一句话:“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我们的心中肯定会产生疑惑,感受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的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当别人的言行刺激到我们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有以下四种反应。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的四种反应

          第一种是责备自己。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 种是指责他人。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恼怒。

          第三种是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指责和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说“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

          例如一位太太对他的先生说“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那反映了她很看重她和他先生之间亲密关系。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然而不幸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题。在不顺心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

          例如,如果孩子把外套放到了沙发上,而没有挂在衣柜里,我们可能就会说他们是懒虫。如果同事没有听从我们的建议,我们也许会指责他们不负责任。

          来和大家分享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次马歇尔为了增进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间的信任,开始了一场会谈。在会谈开始时,马歇尔问了一个问题:“你们现在需要什么?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你们希望对方做什么?”然而,一位巴勒斯坦人接着就说道:“你们的所作所为和纳粹一样!”这当然很难得到以色列人友善的回应。一位来自以色列的妇女立即站起来驳斥他:“胡说八道!”

          他们来这里本来是为了改善关系,可是,他们的对话只是使关系变得更糟。发生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因为双方都习惯于指责对方。   

            在这个故事中,如果这位妇女想表达她的需要和请求,她也许会说:“我希望我们能互相尊重。你刚才评论我们的行为方式,我想请你谈谈,你的评论针对的是怎样的行为?”如果是这样表达出她的意思的话,那么她心中的愿望就会得到满足。

            根据我长期以来的经验,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一种要素是否被当作需要,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

                                请求帮助

            我们在前两节中介绍了非暴力沟通的三个要素:观察、感受和需要。在本节中,我们将讨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请求。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请求他人的帮助。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积极回应呢?

          提出具体的请求

          首先,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而且,这样的请求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和大家来分享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研讨班中,一位女士谈道:“我请我先生少花一些时间在工作上。三个星期后,他和我说,他已经报名参加高尔夫球比赛。”然后我问她:“你的愿望是什么。”他对我说:“我不希望我的先生花太多时间在工作上,希望他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在家陪我和孩子。”

            ”然后我鼓励她叫她直接对她的先生说出自己的愿望。第二天她对她的先生说出了自己的愿望后,她的先生立刻把高尔夫球比赛取消了。

            这位女士说出了她不想要什么——她不希望先生花太多的时间在工作上,但没有说清楚她想要什么。于是,我们鼓励她直接说出愿望,她想了想,说道:“我希望他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在家陪我和孩子。”

          其实有时候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所以说我们感到沮丧或灰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不清楚自己对他人究竟有什么样的期待。

        正确的区分请求与命令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听到命令时,一个人只能看到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不论如何,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

            如果我们在过去常常指责他人,那么,我们的请求很可能就会被看作是命令。而一个经常受到指责的人也会倾向于将请求解读为命令。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以下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请求与命令的区别。

          杰克杰克和他的朋友珍妮说:“我很孤单,希望今晚你能陪我聊聊。”这是请求还是命令呢?现在还不好说。我们需要根据珍妮没有同意时杰克的反应来作出判断。假定她回答说:“杰克,我今天很累。如果你想今晚有人陪你,你去找其他人好不好?”如果杰克接着说:“你这人真自私!”那么,他的提议实际上就是命令。因为他并没有重视珍妮休息的需要,而开始指责她。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我们告诉人们,为了改善生活,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我们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

          在发言时,我们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讲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由于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的理解有可能不一致,有时,我们需要请求他人的反馈。 

    三.学会倾听他人

                            倾听他人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上一章中,我们探讨了如何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来表达自己。本章我们将探讨如何倾听他人,了解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给予反馈。

          为了更好的倾听他人,首先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

            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伯对此作出了描述:“尽管有种种相似之处,生活的每时每刻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张新的面孔,我们从未见过,也不可能再次见到。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

            然而,用全身心倾听他人并不容易。我觉得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难。有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做到,实际上,我认为绝大部分的人还不具备这种能力。

            在非暴力沟通中,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倾听的这种品质体现了它与理解以及同情之间的区别。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不论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比方说,一位新邻居因为急事借走了你家的车。你的家人知道后责骂你:“你把车借给了陌生人,真蠢!”此时,你就可以好好体会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既不反驳也不自责。

            在这个例子中,很明显,家人观察到的事实是:车被借给了陌生人。有的时候,别人的话基于怎样的观察,并不一目了然。例如,一位同事说:“你没有团队精神。”在这句话中,他并没有提到他的观察是什么。我们需要通过询问来了解我们的猜测是否准确。

                              给他人反馈

          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

          如果我们已经准确领会了他们的意思,我们的反馈将帮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反之,如果我们的理解还不到位,他们也就有机会来纠正我们。此外,这样做还有助于人们体会自己的状况,从而深入了解自己。

          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这将便于他人对我们的理解作出必要的补充。

    下面举个例子:

    1.他人的观察:“上周我有三个晚上不在家,你说的是这回事?”

    2.他人的感受及需要:“你很灰心?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吗?”

    3.他人的请求:“你是不是想请我帮你预定酒店?”

    将上面的例子改成疑问句后,注意一下两者之间的区别。

    1.“你说的是什么事?”

    2.“你现在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你会有那样的感觉?”

    3.“你希望我怎么做?”

          很明显第二组问题并不需要我们用心体会他人。这些问题看起来很直接,但根据我的经验,它们并不是获得信息的最佳方式。这样的提问方式,就像心理咨询师在帮助客户,容易产生距离感。

                                保持关注

          在解决问题或询问他人的请求前,为他人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如果过早地提及他人的请求,我们也许就无法传达我们的关心;甚至还会被看作是应付。

          而且,在谈话刚开始时,人们所表达的感受往往是冰山之一角,有许多相关的感受——通常是更为强烈的情感,并没有得到表达。

          倾听将为他们探究和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创造条件。反之,如果急于了解他们的请求或表达自己,就会妨碍这个过程。

          学会倾听他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更好的去倾听他人,我们必须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然后再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保持持续的关注,为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

                        培养对自己的爱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是培养对自己的爱

            我们已经了解如何使用非暴力沟通来发展友谊,促进家庭和睦等。然而,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爱护自己。

          如何培养对自己的爱呢?这就是我们下面一起探讨的话题。

                                体会忧伤

          我们成长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化的影响中,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培养自己在各种情境中都专注于生命的需要及价值观,也许已经太迟了。然而,既然我们可以用心体会他人的评论所反映的需要,我们一样可以了解自责所反映的需要。

          例如,如果发现我们痛骂自己:“你看你,又把事情搞砸了!”我们马上就可以问:“我什么样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一旦意识到自己尚未满足的需要——很可能是多个层面的需要,我们的身心状态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我们可能不再感到羞愧、内疚和沮丧,而开始体会到别的情感。不论它们是忧愁、失望、恐惧、悲伤、挫折感或别的——其目的都是推动我们去满足需要和追逐梦想。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在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是的,感到遗憾是难免的。但它能帮助我们从经历中学习,而无须责备自己。

            我们意识到过去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需要及价值观,并允许这种觉察引发的情感充分流淌。一旦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我们就会考虑如何满足它。反之,如果用苛刻的语言指责自己,我们不仅难以找到解决办法,而且容易陷于自我惩罚的痛苦中。

                              自我宽恕

        非暴力沟通自我宽恕:感到遗憾时,我们试图了解过去的行为所要满足的需要。

          我想大部分人曾经遇到了这种情况,突然想起某件事情,然后就觉得自己好傻,最后就陷入了自我的埋怨和后悔中。

          其实这种现象可以用非暴力沟通来分析,我们试图理解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然后我们问自己:“我做那件事情是为了满足什么需要?”我相信,人的行为总是服务于自身的需要及价值观——不论它是否能够实现目的,也不论我们事后是感到庆幸还是遗憾。

          通过聆听自己的心声,我们就能发现心灵深处的需要。此时,我们就可以原谅自己。我们意识到,尽管过去的选择并不理想,但它也是为了实现内心的渴望。

            爱惜自己的关键之一是同时包容那两个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我”。非暴力沟通的忧伤及自我宽恕为个人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了条件。只要对自己的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我们就能建设性地满足它们。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爱。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

                              结语

          这里我们已经探讨完了非暴力沟通的精髓。我希望我们都成为非暴力沟通的传播者,希望非暴力沟通能够给你带来平和而富足的内在,让你每一天都会充满期待。

            如梦的世界,通过我们的努力,最终一定会实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暴力沟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mdy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