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艺术之家想法
资治通鉴通俗化翻译理解·卷四十六·汉纪三十八

资治通鉴通俗化翻译理解·卷四十六·汉纪三十八

作者: 引风雷 | 来源:发表于2024-10-16 09:11 被阅读0次

    汉纪三十八,丙子(76年)—甲申(84年),共9年

    肃宗孝章皇帝上

    (名 刘炟(音“达”),生母 贾贵人,养母 马皇后)

    建初元年(丙子,76年)

    1.春天,正月,刘炟下诏要求兖州、豫州、徐州开放粮仓赈济灾民。
    刘炟问司徒鲍宣:“怎么才能让旱灾赶紧过去,让一切都恢复正常呢?”
    鲍宣说:“陛下刚刚即位,虽然有些地方做得并不是尽善尽美,但是老天还不至于因此降下灾难。
    我之前担任过汝南太守,负责调查楚王(刘英)巫蛊案,当时有一千多人关押在监狱里,我自己也不能保证给每一个人定的罪名都完全合适。
    只要出现这种大案子,关进监狱里的人将会不计其数,其中一大半都是冤枉的。
    那些因罪被发配的人,和自己的骨肉亲人分隔两地,自己孤苦伶仃的死在异地他乡,成为一个游荡在外的孤魂野鬼,连个给他们祭祀、扫墓的人都没有。
    陛下应当下令让那些被发配的人回到自己的故土,取消涉案人员终身禁止为官的禁令——让活着的人有正经事可以做,让死去的人也能埋在自己的祖坟当中。
    我相信要不了多久,阴阳之气就可以重新恢复平衡,风调雨顺的丰收之年也就可以接踵而至了。”
    刘炟采纳了鲍宣的提议。
    校书郎(兰台为藏书馆,负责兰台中的书籍校对工作 即是 校书郎)杨终上书说:“前段时间征讨北匈奴,重新打通了与西域三十六个国家之间的外交,虽然取得了喜人的结果,但是一连好几年从人民群众当中征兵,消耗的军粮物资不计其数。
    老百姓得不到休息,农田得不到耕作,粮食收成逐渐变成了当前的一大问题,民众的哀怨愁苦在上空中汇集,上天早就已经感受到了,希望陛下能体谅一下老百姓的疾苦!”
    刘炟把杨终的奏章交给公卿大臣们讨论,第五伦表示与杨终的看法一致。
    牟融和鲍宣都认为:“儿子不应当违背父亲的处事方法,当初征讨匈奴、在西域设置校尉和都护,这都是先帝(刘庄)做的决定、立下的规矩,不该有所改动。”
    杨终再次上书说:“秦王朝修建长城,征调了无数民力、花费了巨额开销,胡亥继续沿用父亲嬴政的做法,根本不去了解民间的真实情况,而是仍旧按照老规矩压榨老百姓的人力、钱财,最终整个王朝都被推翻了。
    西域、南蛮这种远离中原的地方,即使掌控在手,对中原的积极影响也微乎其微;即使失去了,也不痛不痒。所以不应当为了这些无关紧要的地区,让中原的百姓遭受苦难。
    正因如此,曾经孝元皇帝(刘奭)舍弃了珠厓郡,光武帝(刘秀)拒绝了西域各国提出的设置都护的请求。
    鲁文公拆除了泉台,《春秋》批评道:‘这是鲁国的先君筑造的,如果做儿子的觉得不认可,那么别住就可以了,没必要把它毁掉。’这是因为泉台的建造并没有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什么不良影响。
    鲁襄公时期,专门为三桓(三个鲁桓公的后代: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设立了三军,到了鲁昭公这一代便将三军给撤销了,贤德的君子对鲁昭公恢复鲁国先君的规矩这一举动表示赞扬。这就是因为如果不取消三军,就会严重损害国君对国家的控制力,危害国君的权威。
    而在永平十六年(73年)时,进攻伊吾卢,战役结束后在鄯善国附近安排军队屯扎驻守,但是朝廷到现在也不派兵将之前的人员替换下来,那些镇守鄯善的将士们已经很久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了,这不是老天希望看到的呀!”
    刘炟听从了杨终的意见。
    2.正月丙寅日,刘炟下诏:“二千石官员要承担起号召老百姓耕田纺织的责任;
    如果监狱里的罪犯并没有触犯大逆不道的死罪,那么必须等到秋天之后再进行审理、定罪;
    有关部门在选人、举荐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被起用、被推荐的人的真实水平到底如何,务必要选用那些行事温和、性格纯良的人才,那些贪婪阴险、狡猾凶恶之人绝对不可任用;
    一定要按照节气、气候的变化来组织安排老百姓的生产生活;
    对于刑狱案件一定要严格审查、掌握真凭实据,不可出现冤假错案。”
    当前朝廷整体的风气还是永平年间的惯例,执法文官在工作过程中主要以严厉苛刻为主,尚书在处理文件、进行决策时,通常还是偏向于从重处理。
    由于刘炟刚即位不久,一切都有改变的可能,尚书沛国人陈宠希望刘炟能够纠正前代较为刻薄的执法风气,于是上书说:“古时候圣明的君主,既不会过分赏赐,也不会滥用刑罚;如果一定要在乱赏和滥罚当中二选一,那么宁愿选择乱赏,也不要选择滥罚。
    过去的君主治国,之所以能够对奸人贼党造成威胁和压制,是因为刑法规定的明明白白,处理案件时也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行事,将事实证据都收集清楚了之后,再进行明确的审判;等到为非作歹之人被清除剿灭了之后,法律的公信力已经扎根于人心,往后的执法工作中就得用宽厚、温和来安抚遭受惊吓的平民百姓。如果将严苛一以贯之,执法效果是会越来越差的。
    陛下刚登基,行事也应该遵守这一原则,虽然您已经下了好几次诏书,提出群臣百僚在执法时要更加柔和平缓,但是有不少部门中的官员并没有按照您的要求行事,还是没有改掉之前那股严苛之风。
    负责刑狱审判的官员对犯人的严刑拷打更加严重;对着条文规章搞督查审计的官员,在执法工作中滥用法律条文,巴不得给人都扣上‘诬陷罪’的帽子——
    不少人打着行使公权力的幌子,来满足一己私欲,像公报私仇、徇私枉法、作威作福这种性质恶劣的事情比比皆是。
    治国秉政这事跟弹琴鼓瑟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如果大弦弹得太急绷得太紧,那么小弦迟早是会绷断的;如果天子的要求卡得太死,地方上就只能更紧更严的压迫基层官员和百姓。
    陛下应该借鉴古之圣主在执法过程中‘张弛有度、松紧结合’的方式,不要一味以苛刻严酷为主,逼的太紧了就需要适当的缓和一下,现在就正是需要废除一部分繁复、严苛的法律条文,减轻刑法的处罚力度,让老百姓能在长期的压迫与紧张之下获得喘息之机——
    只有让老百姓感受到陛下的仁慈与关怀,才能满足上苍对您的期待啊!”
    刘炟认为陈宠说的十分有道理,往后的执政工作中也逐渐向宽和仁厚的方向上进行转变。
    3.酒泉太守段彭等人在柳中会合,发兵向车师国进攻而去,在交河城与车师前王展开对战,斩获了三千八百个敌兵的首级,俘虏了三千多口人。
    北匈奴驻扎在车师国的部队被打跑,车师国又一次回归到大汉朝廷。
    关宠在战役中牺牲,军队也全军覆没。
    谒者王蒙打算带着部队返回京师,而王蒙的部队里有一个叫范羌的军官,他原是耿恭手下的人,见王蒙准备回兵,强烈要求王蒙带兵去疏勒城营救耿恭。
    没有一个将领敢站出来主动请缨,于是王蒙就分给范羌两千人,让范羌从白山北部出发,前去救援耿恭。
    当时大雪纷飞,地上的积雪有一丈多深,范羌的部队在雪中艰难前行,费了老大劲才到达了疏勒城附近。
    坚守在城池中的将士们听到城外有兵马的声音,还以为是匈奴人打了过来,一个个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范羌向城内喊话:“我是范羌!朝廷派我来接耿校尉!”
    被困在城中的人们得知汉军援兵已到,都兴奋地高呼“万岁”;城门打开之后,范羌带领的援军出现在了被困守多日的将士们面前,大家或紧握双手、或紧紧相拥,全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第二天早上,范羌就与耿恭率领着人马一同返回关塞。
    北匈奴在后穷追不舍,范羌和耿恭一边与追兵互相抵抗着,一边向边塞前进,范羌的部下经过长途跋涉、耿恭的部下在城中饥寒交迫了许久,这段时间汉兵死的死、伤的伤,损失惨重;范羌把耿恭接出疏勒城的时候,队伍里尚且还有二十六个人,然而经过一路上与追兵的打斗,沿途又有一些人渐渐倒在了雪地里再也没有醒来。
    直到三月份范羌和耿恭才回到玉门关,到达边关的时候,整个队伍只剩下十三人了,将士们的衣服早就已经褴褛破败,每个人都面无血色、骨瘦如柴。
    中郎将郑众赶紧为范羌、耿恭等人放好热水供他们洗澡沐浴,准备好换洗的衣物以及充足的食物,帮助将士们从伤寒饥饿当中逐渐恢复。
    郑众上书说:“耿恭带着极少的人马牢牢守住了疏勒城,抵抗住了几万名北匈奴的进攻。
    没有水,就凿山挖井取水;没有粮,就焚弓煮甲充饥——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这支部队竟然坚持了好几个月,耗尽了将士们所有的力气。
    在这几个月中,耿恭带领着将卒们杀了几百上千名敌兵,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竭尽全力为大汉贡献着自己最赤诚的忠心、抛洒着最滚烫的热血;虽然被北匈奴围困了许久,但是能创下这样的战绩,能坚持到最后一刻,这是大汉的荣耀,也是陛下的福气啊!
    微臣认为陛下应该给耿恭等人足够的封赏,让他成为我朝将帅们的优秀榜样!”
    耿恭来到洛阳后,刘炟任命他为骑都尉。
    刘炟下诏撤销戊、己校尉和西域都护的官职,让班超返回京师。
    班超在动身前,整个疏勒国上下都担心失去了班超的庇护后,会遭到其他部落的侵扰,大家都显得有些惊慌与担忧。
    疏勒都尉黎弇说:“大汉使者要是离开,我们肯定会被龟兹国给欺负死的,我不愿看到悲剧发生!”
    说完,拿起刀直接抹了脖子。
    班超在返回途中经过了于阗国,于阗国上至于阗王、下至平民,都号啕大哭:“汉使者就是庇佑我们的父母,您可千万别走啊!”
    于阗国人争相抱住班超所乘骑的马匹的腿,不想让班超离开。
    镇守了西域这么久,班超也不希望半途而废,想让功劳能够更加圆满一些,于是又回到了疏勒国。
    然而在班超前脚刚离开疏勒国的时候,后脚疏勒国就已经有两座城投降于龟兹国了,并且还与尉头国(在疏勒国附近)展开了军事合作。
    班超回到疏勒之后,马上把背叛朝廷的人全都抓捕起来处以死刑,然后带兵将尉头国狠狠收拾了一番,共斩杀了六百多人。
    在班超的雷厉风行之下,疏勒国再一次恢复了平静。
    4.正月甲寅日,山阳郡、东平郡发生了地震。
    5.东平王刘苍上交奏书,提到了三方面有关于治国安民的建议。
    刘炟回复:“前段时间,民间也有百姓、官吏上书提到过这些事情,但是他们的要么目光太短浅,要么就是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有的人在文书一开始所表达的观点,读着读着到后面竟然发现被他自己推翻了;看到这些东西,把我都搞糊涂了,不知道他们到底要表达些什么。
    直到看了东平王交上来的奏章,我才一下子豁然开朗,您说的这些东西,我会好好思考一下的,将来会按照其中的内容一个个的执行。
    您为国家操心实在是辛苦,特意赏赐给您五百万钱,请不要推辞。”
    又过了一段时间,刘炟打算给原陵(光武帝刘秀的陵寝)和显节陵(汉明帝刘庄的陵寝)设置县邑,让人们在此地居住、供奉先帝。
    刘苍得知刘炟的心思后,上书劝谏:“当初光武帝(刘秀)主打的就是一个节俭和朴素,而且他也很清楚,为了保证陵墓不被盗墓贼等奸人盯上,就一定要低调简朴,所以他才特意为了墓葬之事提出了那么多的限制和要求。
    孝明皇帝(刘庄)至仁至孝,完全尊重了先帝的遗愿,没有大肆铺张的进行厚葬,而且就连自己的墓葬也都延续了先帝节约、简单的作风。
    正是因为光武帝、孝明帝都能切身践行简单质朴的美好品格,所以他们二人的形象在人民群众心中才无比高大。
    给陵寝设置县邑,用百姓的赋税加以供奉,这最早可以追溯到秦王朝。
    秦始皇当初就是在骊山下葬后,朝廷把三万家都迁徙到了骊山附近居住,于是把那一块区域划分为‘骊邑’。
    其实古时候的君主,并不会把自己的坟墓搞得多么高大显眼,就更别提在那里修建城池、设立都邑了!
    如果陛下一定要征调大量钱财、发动无数老百姓,做违背先帝们意愿的事情,恐怕这并不是慰藉神灵、调和阴阳、祈求平顺的做法呀!
    我知道,陛下天生聪慧仁德,像虞舜一样孝顺父母、敬爱兄弟,应该时刻不忘先帝的遗嘱,多想想古时候圣明的君主值得学习效仿的行为品德。
    要是陛下仍然一意孤行,微臣恐怕光武、孝明二帝纯良恭俭的美德就没法再继续流传下去了啊!”
    于是刘炟打消了为原陵(光武帝刘秀的陵寝)和显节陵(汉明帝刘庄的陵寝)设置县邑的想法。
    每当朝廷中有什么的事情刘炟拿不定主意,那么他必然会去讯问刘苍,刘苍也会非常耐心的将问题分条捋析、抽丝剥茧地进行分析和解答,每次刘苍提出的建议和计策都能得到刘炟的采用。
    6.秋天,八月庚寅日,有彗星出现在天市星附近。
    7.益州西部都尉广汉人郑纯为人正直廉洁,在工作中也是非分明、秉公执法,通过自己的优良品性,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地以及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
    郑纯给蛮夷之人提供了不少便利和帮助,部落中的首领在郑纯的感化之下,纷纷带着珍宝前来投奔依附。
    汉明帝刘庄将归顺大汉的少数民族部落所在地设置为永昌郡,任命郑纯为永昌太守。
    郑纯在永昌太守之位兢兢业业干了十年后去世。
    在郑纯去世后,接班的永昌太守没有能力安抚和管理当地少数民族,对蛮夷之人的习性和风俗缺少足够的了解,导致在工作中得不到人们的服从和爱戴;九月,哀牢王类牢发动叛乱,杀害了永昌太守,随后朝博南县进攻而去。
    8.阜陵王刘延对朝廷心怀不满,被人举报说他和自己的儿子刘鲂一起密谋造反。
    刘炟不忍心对自己的叔父下达死刑的命令,于是在冬天,十一月,刘炟将刘延从王爵贬为侯爵,为“阜陵侯”,供奉食邑削减到只有一个县,并且禁止他与官员和百姓有交流往来。
    9.北匈奴·皋林温禺犊王带着自己的部众返回涿邪山,南· 湖邪尸逐侯鞮单于(长)和边地郡县附近的乌桓人联手把皋林温禺犊王击败。
    本年,南匈奴中-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刘炟下诏为南匈奴部落提供救济粮。

    二年(丁丑,77年)
    1.春天,三月甲辰日,刘炟撤销了在伊吾卢的屯兵部队,北匈奴眼见汉军已撤离,便重新占据了伊吾卢城。
    2.永昌郡、越巂郡、益州郡的汉军与昆明蛮夷首领卤承的部落联合起来,在博南县与哀牢王类牢展开激烈对战,以类牢被斩杀、哀牢军队溃不成军告终。
    3.当初有四百多家人被楚王刘英、淮阳王(现在的“阜陵侯”)刘延谋反案牵连从而被发配,夏天,四月戊子日,刘炟下诏允许这些被发配边疆的四百多家人全都回到故土。
    4.刘炟想给自己的众位舅舅封侯,但是太后马氏不同意。
    当时正好旱情比较严重,有人借此机会指出,就是因为刘炟没有让外戚感受到皇恩、没有给外戚分封侯爵,所以才出现了异常气候;有关部门提出应该按照前朝的老规矩,给外戚宗族封侯。
    太后马氏下诏:“能提出这种请求的人,基本上都是想要巴结皇上、巴结我,以求得高官厚禄、荣华富贵。
    我现在还记得,曾经王氏外戚一天之中同时被分封了五位侯爵,此事一出,立刻就出现了严重的大雾天气,黄色的雾霾充斥着整个京师,大家都把这看作是上天降下的灾异,就从来没听说过给外戚封侯还能感动上天、降下甘霖。
    更何况,外戚权势太大、地位太显赫,很容易给自己招来家族败毁覆灭的下场;正因如此,先帝(刘庄)对待外戚宗族的问题十分谨慎,不会让他们接触到中央核心政权,他还说‘我的儿子怎么能和先帝(刘秀)的儿子一样呢?’,而现在有关部门说出这种话来,难道是觉得我马氏一族可以与阴氏一族相提并论吗!
    阴卫尉(阴兴)是在社会上都有口皆碑的人物,先帝(刘秀)尊敬他重用他,老百姓信任他爱戴他;即使他的地位如此之尊崇,但凡有宫廷内部的使者来到他家里,他出门迎接的速度快到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好,态度恭敬谨慎如此!这简直是如同蘧(音‘渠’)伯玉一样谦卑退让、克己复礼的贤人啊!
    新阳侯(阴就)虽然为人有些强硬耿直,有些时候不那么遵守礼节,但是他头脑灵活、眼光独到,在与先帝(刘秀)商量国事、建言献策的时候总是能头头是道、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放眼整个官场,都找不出第二个如此有雄才远略的人。
    原鹿侯(阴识),既勇敢无畏又真诚可靠,是先帝(刘秀)身边的好帮手。
    以上这三人,都是天底下杰出的能人,我马氏一族中有谁能比得过他们吗?
    由此可见,马氏和阴氏比起来,简直是差远了。
    我也不是个有德行的人,只有每天提心吊胆地活着,生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辱没了先皇后(阴丽华)立下的法度。平常哪怕有一点做得不到位,我都要反省半天,绝对不会轻易原谅自己;我还会整日整夜的反反复复诵读先皇后的优秀事迹,以此来自我提升、自我警醒。
    然而我在后宫如此如履薄冰,而我那些亲戚们却屡次触犯法律、多次罔顾禁令,怎么说都不知道改正。最近他们又开始给自己大肆建造墓地,但是这件事情过了好久我才知道;可见,我说的话不仅被他们当耳旁风,而且他们还故意对我隐瞒真相啊!
    再怎么说,我也是个母仪天下的太后,从来不穿那些华丽精美的衣裳,而是以粗丝厚缯加身,用膳饮食也从来不追求美味佳肴、山珍海味,只需要简单果腹即可;就连我身边的侍从、宫女,也都只是穿着最普通的棉布,身上甚至连香囊之类的装饰品都没有——
    我之所以做这一切,就是希望能够成为天下人的表率,让大家崇尚节俭、抛弃浮华。
    我还以为自己这么做,那些个亲戚们看在眼里,能够对自身的奢靡生活感到羞耻,从而能够稍微收敛改正,却没想到换来的是他们的嘲笑:‘太后平常就是喜欢节俭!’
    前阵子,我路过濯龙园(靠近北宫),看到门外车水马龙的,一问才知道,这些竟然全都是前去拜访探望我家马氏兄弟的车马。再看看他们身边跟着的苍头奴,一个个连臂褠(绑束胳膊的装饰)上都有花纹装饰,领子和袖口一点脏污都没有,这哪像是给人忙前忙后的仆人?
    转头看看我自己身边的侍从、婢女身上穿的东西,根本没法跟那些苍头奴比啊!
    我想,为了给我那些亲戚们留点脸,就不批评谴责他们了,只不过是下令把他们每年的年终供奉给取消了而已,希望他们能通过这个惩罚进行自我反省。
    但是这帮人竟然冥顽不灵,依旧我行我素地每天过着花天酒地、铺张浪费的生活,根本就不为国家的发展操心,完全就不体恤民间百姓的疾苦。
    最能懂大臣的心思的人,莫过于天子,更何况这些人是我的骨肉亲戚,我怎么可能不了解他们是什么水平呢?
    我绝不能辜负先帝的心意,绝不能辱没先帝的德行,当年前朝发生的外戚乱政自取灭亡、甚至于篡权灭国之事绝对不能再次重演!”
    太后马氏坚决拒绝给马氏外戚封侯。
    刘炟看了马氏的诏书后,对她的高洁品行非常感慨,独自叹息了良久,随后再一次提出:“自大汉开国以来,就有给舅氏封侯的老规矩,这就跟给皇子封王是一样的。
    太后谦虚退让,这固然值得人敬佩,但是我怎么能独独坏了这个规矩,让舅舅们在我手上连个侯爵之位都拿不到呢?
    况且卫尉(马廖,太后之兄)年纪大了,两个校尉(马防、马光,太后之兄)身体也一向不好,万一他们不幸离我而去,而我却还没来得及给他们封侯,这不是让我抱憾终身吗!
    有关部门挑一个良辰吉日,赶紧把封侯这件事给定下来。”
    太后马氏回复:“这段时间我仔细想了想,希望陛下不要随便下达这种逾越规制的赏赐,也希望保全我马氏一族,让他们有个善终。
    难道我只是为了博取一个谦虚退让的名声吗?难道我是故意想让陛下落一个不施恩于舅氏的骂名吗?
    当初窦太后(汉武帝刘彻之祖母)想给王皇后(刘彻之母)的兄长封侯,丞相·条侯周亚夫说:‘高祖说过了,没有立下军功的人不能封侯。’
    现在马氏那几个兄弟既没有立下战功,又没有贡献出什么利国利民的建议,只不过是一群没有任何本事的纨绔子弟罢了,能与那些陪着先帝(刘秀)打天下的阴氏、郭氏一族相比吗?
    自古以来,那些身份高贵、地位显赫的家庭,从祖辈一直到子孙,世世代代享受着国家的功名利禄、高官重位,这就像一年多次结出果实的树木,如此大量的营养消耗,对于根部的伤害是巨大的;如此巨额的福分全都灌注到某一个家族之中,最终是无法承受的。
    人们想要获得爵位的理由最初很简单,一般都是想光宗耀祖,让自己与子孙后代有一个体面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封侯这事儿已经渐渐变味了,祭祀祖宗的时候享用的是太官提供的饮食用具,平常的衣食住行也是由御府出资——
    想过体面的日子这一需求已经不够了是吧?巴不得宗族能够获得一个县的供奉!
    我早就已经想好了,这事儿没得商量!
    “做小辈的如果想要表达孝顺,最重要的就是要让自己的父母获得长久的稳定与安宁。
    当今自然灾害、天象异变屡屡出现,粮食价格不知道翻了多少倍,我每天都在为这些事情操心烦恼、如坐针毡,但是皇帝却盘算着给我那几个兄弟封侯,你真的知道我最在意的是什么吗?
    你知道我又好强又是个急性子,心中如果有什么疙瘩憋住了,就一定要把它给顺下去才罢休。
    孩子成年以前,事情由父母做决定;孩子成年以后,那他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了。
    皇帝,你是天子,也成年了,按道理来说我不应该干涉你的行为和决定;但是先帝晏驾还没满三年,我希望你念在这个份上,我自家人的事情就让我来做决定吧!
    等到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百姓安稳、边境和平了之后,你想做什么我都不拦你。我只是个没有用的老太婆,每天吃点甜的、陪儿孙玩玩就够了,我不会再干涉你任何事情的。”
    至此,刘炟才暂时打消了给马廖等人封侯的想法。
    过去,太后马氏给三辅地区下达诏命:“如果马氏族人以及姻亲,有找关系、走后门当上了郡官、县官的,或者扰乱官场秩序、为自己谋求特权待遇的,全都按照有关法律进行制裁,并且上报给我。”
    马太后发现自己的母亲(太夫人)的坟墓稍微修得高了一些,立刻就要求兄长·卫尉马廖等人把坟墓的规制改小。
    如果马氏外戚中有人品德高尚、举止谦卑,那么马太后就会好好将其好言褒奖一番,然后赏赐给他相应的钱财和官职;
    如果马氏外戚中有人品性卑劣、素质低下,那么马太后就对他没有好脸色,只会一脸严肃愠怒地将他责骂一通;
    如果马氏外戚中有人衣服冠带华丽异常、车马排场盛大恢宏,以及那些不遵守礼法、规章之人,马太后就会马上与他断绝关系,将他从马氏族谱中除去,然后把他打发到田里种地。
    广平王刘羨、钜鹿王刘恭、乐成王刘党,个个衣着朴素、车马节俭,身上从来没见过金银装饰;刘炟在马太后面前表扬他们三个,马太后当即下令赏赐他们每个人五百万钱。
    正是因为太后马氏坚持对节约俭朴的推崇,才营造了宫内宫外朴素如一的良好风气,那些皇亲国戚、权贵名臣也都比永平年间更加注重对自己的约束。
    太后马氏要求在濯龙园中设置织室、养蚕屋,还多次亲自前往观看,把这当作自己生活娱乐的一部分。
    马太后常常和刘炟谈论治国之法,有时候一聊就是一整天,而且还会给年幼的诸侯王讲授《论语》之中的内容;她这一生都保持着平和的态度,与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相处得十分融洽。
    马廖希望刘炟能够将大汉的基业、先帝的仁德始终如一地传扬下去,上书为刘炟讲述实行德政仁政的要义:“当初孝元皇帝(刘奭)取消了齐地的三服官,孝成皇帝(刘骜)安排了浣衣局,负责洗皇室的衣物(按老规矩,衣服都是穿完就扔,不重复上身),孝哀皇帝(刘欣)撤销了乐府部门——这都是为了减省花销、节俭开支。
    然而即使做出了如此改动,铺张浪费的奢靡之风还是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最终导致皇权日益衰落、国家陷入了巨大的灾祸动乱,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会主动学习统治者的一举一动,但是从来都对那些空喊的口号无动于衷。
    想要改变社会风气、提高道德水平,必须从根本上开始改变。
    《左传》中说:‘吴王重用剑客,导致老百姓为了练剑,身上伤痕累累;
    楚王喜欢腰细的女子,宫中的侍女们为了获得纤细的腰身,连饭都不吃了,饿死之人随处可见。’
    长安中流传着一句话:‘长安城中流行把发髻梳得高高的,天下四海之人便会把发髻梳成一尺高;长安城中流行粗犷的眉型,天下四海之人便会把自己的眉毛画的半个额头都是;长安城中流行宽大的衣袖,天下四海之人便会全身上下都穿宽大的布帛。’
    这话说得看起来好像是在开玩笑,然而这其实是很现实的情况。
    前段时间陛下所定的制度规范还没有实行多久,现在在实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偷工减料了;有很多地方上的官吏懒政、慢政、不遵守法律法规,这的确让人头疼生气,但是归根结底,这是从京师带出去的风气,
    陛下节俭朴素,这是您的天性,如果您能长久地保持这一优良、高雅的习惯,那么黎民百姓必然会对您赞不绝口,歌颂之声何愁不震天动地?只要陛下能身体力行,成为天下人的表率,就连天上的神明都会被您的真诚所感动,这不比下达生硬的政令的效果要好得多吗?”
    太后马氏看到这封奏书后,表示了深深的赞许。
    5.早年间,金城郡安夷县的官吏把一个妻卑湳(羌族某一种)羌人的老婆给抢了,结果这个官吏被她丈夫找上门杀了,安夷县县长宗延带兵追杀这个羌人,一路追到了边塞之外。
    妻卑湳羌人部落之人担心官兵或者朝廷会对本部落算账,于是合起伙来把宗延杀死,然后联合勒姐羌和吾良羌一起在周边地区烧杀抢掠。
    在妻卑湳羌谋反的煽动之下,烧当羌种的首领滇吾的儿子迷吾也带着自己手底下的羌种部落发起叛乱,击败了金城太守郝崇。
    刘炟下诏任命武威太守北地郡人傅育为护羌校尉,办公地点从原来的安夷县换到了临羌县。
    烧当羌迷吾又联合了封养羌种的首领布桥,带着五万多人在陇西郡和汉阳郡(原 天水郡,汉明帝刘庄永平十七年改名)作乱。
    秋天,八月,刘炟派代理车骑将军马防、长水校尉耿恭带着北军中的五部兵,以及在各郡国征集的射手兵,共三万人,发兵前去讨伐叛乱的羌人。
    第五伦上书说:“如果陛下重视皇亲国戚,那么可以给他们封侯、给他们赏赐,但是不能让他们承担重要的职责。
    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犯了错误,那么只要您按照法律处置他们,则会影响您与他之间的亲情;如果您出于个人情感,没有按照法律规章进行惩罚,则会影响法律的公信力。
    陛下您让马防带兵到西边去讨伐羌人,然而他是太后(马氏)的兄长,是陛下的舅舅,一旦他在带兵打仗的过程中哪怕只是犯了一点儿小错,您到底是要处罚还是包庇呢?无论如何都难以做到尽善尽美啊!”
    刘炟并没有听第五伦的意见,仍然让马防带兵出征。
    马防等人在冀县驻军,封养羌首领布桥在临洮县发兵围困了南部都尉,马防率领部队进攻布桥,成功将布桥击退,斩杀了四千多名敌兵,将包围南部都尉的羌人全部击溃。
    布桥带着二万多人转移到了望曲谷严防死守,剩余的部众全都投降于马防。
    马防去望曲谷攻打布桥,然而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6.十二月戊寅日,有彗星出现在紫宫(代表帝王)。
    7.刘炟册封窦勋的女儿为贵人;窦贵人(母亲为 东海恭王刘彊的女儿·沘阳公主)深受刘炟的宠爱。
    8.第五伦上书说:“当初光武帝(刘秀)是因为推翻了王莽,复兴了汉室,所以在执政过程中以严厉为主,目的是为了让各项制度顺利落地实施,以求更加便于管理;孝明皇帝即位以后仍然沿用了光武帝的执政风格——
    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朝堂上、官场上也变得以严厉苛刻为主。
    根据我的观察,各地郡国所推荐上来的人,基本上都是闷头研究法律规章的平庸之辈,几乎没有人把那些宽和仁厚的贤人选上来,以至于陛下所面试的人才类型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难以满足您的需求。
    陈留县县令刘豫、冠军县县令驷协,这两人就是刻毒残忍的典型。
    他们在执法工作中以繁复苛刻为宗旨,一切事情都以最严格、最难达到的标准来要求官吏百姓,处理犯人时也是能定重罪决不轻饶,以至于基层官员、平民百姓在他们的治理下叫苦连天,听到他们的名字都是既害怕又痛恨。
    但是当今官场上,刘豫和驷协的风评竟然还不错,人们把他们的严苛当做工作能力强,把他们的狠毒当做办事水平高,这简直是不可理喻!完全背离了礼法道德,完全违背了上天爱民如子的原则!
    像刘豫、驷协这样的人固然应该定罪处刑,然而当初推荐他们俩的人也应该接受相应的处罚。
    陛下应该要求各地推荐仁厚柔善且能力出众的贤人,其实这样的人只需要寥寥几个,让他们在重要岗位上待一阵子,官场风气自然而然就会扭转了。
    我平时看书的时候,对过去的历史也有所耳闻,当初秦王朝就是因为残忍暴虐、压迫百姓、沉迷严刑峻法,之后才导致整个王朝快速的瓦解冰消。
    拿近代的例子来说,王莽频繁改制、创立了繁复冗余、苛刻难行的律法规章,结果他自己亲手编制的制度大网,反而把自己牢牢困住,最终身死国灭、惨淡收场。
    我实在是担心苛暴会为陛下带来不可估量的恶果,所以每时每刻都在思考如何才能改变当前的局面。
    “我还听说那些诸侯王、公主、外戚奢靡成风、骄纵成性,他们所穿戴的衣物、所乘坐的车马,早就已经超过了自己的身份本应拥有的规制——
    就连京师中的这些皇亲贵胄都可以公然不遵守礼仪规定,公然违背行为准则,难道还指望让更远的地方服从您的管理、听从您的指挥吗?
    有句话说得好:‘统治者不身体力行自己定下的规矩,即使喊破了喉咙,也不会有人遵守的。’
    只有陛下以及京师中的皇亲国戚、权贵子弟、重臣名士等人带头以身作则,践行朴素节约、修身守礼之风,那么黎民百姓们所效仿的才是您所希望看到的;
    如果只是干巴巴的喊两句‘节约、讲礼’的口号,而您并不带领京师中的人们身体力行,仍然放任那些贵族们铺张浪费、逾越制度,只会让人民群众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甚至会觉得朝廷言行不一,反倒影响了政策法令的公信力。
    希望陛下能对以上情况予以重视。”
    刘炟对第五伦所说的表示赞同。
    虽然第五伦是一个性格耿直、说话直接、刚正不阿的人,但是他最看不惯的就是那些压迫百姓、拘泥于严刑峻法、不懂仁善为何物的庸人,所以每次上奏的内容总会批评苛政、推崇宽和之风,以求改变当前的官场风气。

    三年(戊寅,78年)
    1.春天,正月己酉日,刘炟在明堂中举行祭祀典礼,登上灵台观望云气。
    赦免天下全部囚犯。
    2.在马防的猛烈进攻下,布桥连连败退,最终溃不成军,于是他只好带着自己部落中一万多名羌人投降了。
    刘炟下诏要求马防撤兵返回京师。
    马防把耿恭留了下来,让他去收服剩下尚未归顺的羌人部落;耿恭率部四处转战,斩杀了一千多名羌兵,最后勒姐羌、烧何羌等十三个羌种部落的首领带着他们的部众向耿恭投降,此次投降的羌人加起来有好几万。
    当年耿恭出兵陇西郡的时候,推荐窦固镇守凉州,此事把马防得罪了;马防军中的监营谒者知道马防因为这事看不惯耿恭,于是顺着他的意思举报了耿恭,说他“出兵打仗的过程中态度懈怠、不服从军事安排”,因此刘炟将耿恭打入监狱,免去了他骑都尉一职。
    3.三月癸巳日,刘炟册立贵人窦氏为皇后。
    4.在汉明帝刘庄时期,为了转运山东(崤山以东)地区的粮食,想从都虑将粮食运往羊肠仓,于是征调徭役打造滹沱河、石臼河的水上运输通道。
    整治河道的工作基本都是征调太原地区的人民和官吏,然而本工程连续开展了好几年,不仅没有什么明显的进展,而且还死了非常多的人,老百姓和官员们都怨声载道。
    刘炟任命中郎邓训(邓禹之子)为谒者,负责河道的监督管理工作。
    邓训在考察的过程中,找到了这项工程之中的痛点、难点,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发现整治河道以通漕运这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随后便把自己整理过后的内容呈交给了刘炟。
    夏天,四月己巳日,刘炟下诏取消滹沱河、石臼河的粮道修建工程,将水路运输改成陆路运输,将船运改为驴车,省下了数亿万计的钱财,保全了几千名老百姓的生命安全。
    5.闰四月,西域假司马班超征调了一万名疏勒国、康居国、于阗国、拘弥国的兵力,率领着大队人马进攻姑墨国的石城,成功将其攻克。
    6.冬天,十二月丁酉日,刘炟任命马防为车骑将军。
    7.武陵地区的溇中蛮夷发动叛乱。
    8.本年,有关部门提出应该让广平王刘羨、钜鹿王刘恭、乐成王刘党回到自己的封国。
    刘炟十分重视亲情,不忍心与自己的骨肉亲人们分离,于是仍然让这三个王留在京师。

    四年(己卯,79年)
    1.春天,二月庚寅日,太尉牟融去世。
    2.夏天,四月戊子日,刘炟立皇子刘庆为皇太子。
    3.四月己丑日,刘炟改封钜鹿王刘恭为“江陵王”,改封汝南王刘畅为“梁王”,改封常山王刘昺为“淮阳王”。
    4.四月辛卯日,刘炟封皇子刘伉为“千乘王”,封刘全为“平春王”。
    5.有关部门根据前朝的规矩,再一次提出给马氏外戚封侯一事。
    由于各地粮食大丰收,边境也太平安宁,于是在四月癸卯日,刘炟封卫尉马廖为“顺阳侯”,封车骑将军马防为“颍阳侯”,封执金吾马光为“许侯”。
    太后马氏得知刘炟给他的舅舅们封了侯,说:“在我年轻的时候,便立下了志向,就是希望将来在后世能有一个好名声。
    如今我已经暮年,自知身体状况不佳,并不指望有多长寿,唯独只是不想在后人心中落得个贪婪无度的骂名,因此我对于名利和荣誉无时无刻不提高警惕,常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处事低调、毫不张扬,希望不辜负先帝和先皇后对我的殷切期盼。
    我企图用自己的谦虚退让来影响自己的兄弟,希望他们能与我一条心,不要沉迷于对权势、利益的追求之中,只要我的宗族之人能时刻绷紧这根弦,他们必然能够平稳的度过这一生;只要他们能够安稳低调,即使我将来闭了眼,在地底下也安心了。
    可是我怎么也没想到,皇帝你竟然要违背我这个即将入土之人的意愿!怕是我真的要带着遗憾和怨恨而死啊!”
    马廖、马防、马光为了不让马太后情绪激动、伤心难过,于是连连推辞侯爵,表示只愿当个关内侯就好,但是刘炟并没有批准。
    马廖等人接受了爵位后,又上书提出辞去官位,得到了刘炟的允许。
    五月丙辰日,刘炟赐予马廖、马防、马光三人特进(三公之下,列侯之上)的身份。
    6.五月甲戌日,刘炟任命司徒鲍昱为太尉,南阳太守桓虞为司徒。
    7.六月癸丑日,皇太后马氏驾崩。
    由于刘炟是马太后拉扯大的,在他眼中,只有马氏才是正经的外戚,所以他的生母贾贵人的地位一直都没有得到过提升,刘炟也没有把她抬高到类似“太后”这样极致尊贵的地位,因此,贾氏宗族中没有一个人得到过尊荣和特权待遇。
    马太后驾崩以后,刘炟赏赐给了生母贾贵人“王”级别的赤色绶带,一辆安车(带座位的车)以及拉车的四匹马,两百名永巷中的宫女,二万匹御府中的布帛,一千斤大司农部门的黄金,以及二千万钱;虽然给了丰厚的物质赏赐,但是贾贵人的身份地位仍然没有任何变化。
    8.秋天,七月壬戌日,明德皇后马氏下葬。
    9.校书郎杨终提议:“过去,孝宣皇帝(刘询)尊敬重用儒生学者,找来大量知识分子在石渠阁谈论、修订《五经》中的内容,这件事情至今都是脍炙人口的美谈。
    当今没有战争与硝烟、没有繁重的徭役,老百姓安定团结,边境四夷不敢来犯,正是培养人才、开展教育推广的的好时候,让人们学成之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为我朝打造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
    但是那些咬文嚼字、寻章摘句的酸腐文人,只知道盯着某些字句胡乱解读,让人民群众不知道经书典籍中正确的道理和思想,蛊惑人们的心智和逻辑思维,这种人可谓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严重影响了教育培养、人才孵化的工作。
    我认为应该效仿孝宣皇帝(刘询)安排儒生在石渠阁修订经书一事,确定好统一的学习内容,这样后人才知道正确的思想和礼法规范。”
    刘炟采纳了杨终的建议。
    冬天,十一月壬戌日,刘炟给太常部门下诏:“你部门把将(五官署、左署、中署的中郎将,以及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大夫、博士(指 五经博士)、郎官以及儒生学者们召集到白虎观(位于北宫),一同将《五经》中不一致或相违背的思想理论重新进行修订、解读,统一阐释清楚其中容易混淆的思想概念。”
    诏书一下,太常便着手开始执行,具体操作如下:
    五官中郎将魏应得到了刘炟的授权,可以承制代表天子行使监督检查的工作;
    由侍中淳于恭将臣子修订的成果进行工作汇报;
    刘炟对修订本进行亲自审核,敲定最后的版本;
    修订五经的奏疏命名为《白虎议奏》,该修订本由当世有名望的儒生,包括:丁鸿、楼望、成封、桓郁、班固(班超之兄)、贾逵及广平王刘羨等人参与制作。

    五年(庚辰,80年)
    1.春天,二月初一(庚辰),发生了日食。
    刘炟下诏要求各地长官推荐能直言不讳建言献策的人才。
    2.荆州、豫州地区的各郡太守集合兵力前往讨伐溇中地区反叛的蛮夷之人,成功将反贼击破。
    3.夏天,五月辛亥日,刘炟下诏:“一直以来,我都在等待刚正不阿、直言极谏的贤人来到我的身边,那些先一步递交奏疏的人,已经表达了对当前局势、政策不足之处的建议,我也已经知道各位大夫们都是怎么想的了。
    我希望这些提建议的人能在我身边,这样方便我随时随地进行咨询和请教。
    建武年间,光武帝(刘秀)曾经下诏说:‘尧帝选用臣子的时候,都要用实际任务去考察他,不仅仅看他的文书写的怎么样。’
    当今地方上的官职空缺的较多,就先用这些人补上吧,看看他们的能力如何,再决定是否留用。”
    4.五月戊辰日,太傅赵熹去世。
    5.班超志向远大,想要收服整个西域,上书请求朝廷发兵:“先帝(刘庄)有想要打开西域外交通路的意图,所以才进兵讨伐北方的匈奴、派遣人员出使西方的国家;鄯善国、于阗国感受到我朝的强大和威严之后,当即选择了归顺与臣服。
    如今,拘弥国、莎车国、疏勒国、月氏(音‘支’)国、乌孙国、康居国也纷纷表示想要依附朝廷,他们提出愿意齐心协力踏平龟兹(音‘秋词’)国,让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畅通无阻。
    只要这几个国家归顺、通路被成功开启,那么西域地区尚未宾服的国家也就只剩下一百分之一了。
    在先帝(刘庄)执政时期,人们都说:‘只要拿下西域那三十六个国家,就相当于卸掉了北匈奴的一条胳膊。’
    现在愿意投靠大汉的西域国家,大大小小、络绎不绝,每天都有使者带着大包小包的宝物、珍玩等着贡献给朝廷,这都是我朝超强的影响力所致。
    根据统计,目前尚未与我朝展开友好外交的西域国家,还剩下焉耆国和龟兹国。
    前段时间,我带着三十六名从属官来到远在天边的西域,历经了千难万险,在疏勒城中长时间的与胡人兵力做着顽强抵抗——至今我已经在西域待了五年了,这些胡人、夷人的风俗习惯、思想秉性、战力强弱,我基本已经烂熟于胸。
    私下里,我在城居(非游牧习俗)国家中做过调查,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说只要能依附于大汉,就等于是攀上了一个天大的靠山,可见我朝在西域各国人民的心中的地位几乎与天齐平。
    由于大部分西域国家目前已经投靠大汉,表达了连兵讨伐不归顺之国的意愿,再加上我对西域民情的了解,以及凭借着大汉对西域各国的威慑力,我认为想拿下葱岭、进兵讨伐龟兹国并非难事。
    如今龟兹王的儿子白霸在我朝当人质,陛下应该将他立为新的龟兹王,然后再派遣几百名步兵骑兵队伍将他送回去;借着送人质的这个机会,拉着康居、乌孙等西域国家一起联合出兵,我敢断定只需要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把龟兹国收入囊中。
    让夷人攻打夷人,这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据我观察,莎车国、疏勒国那边的土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有营养,又拥有广袤的草原可以用来放牧,是非常适合屯田积谷的,将士和马匹所耗费的军粮和草料完全可以由这片土地供应,可以减省朝廷从后方运粮的压力——敦煌、鄯善国之间那块贫瘠的土地与这块地方根本没法比。
    像姑墨国、温宿国中的王,都是龟兹王安排的龟兹国人,根本就不是当地臣民们选出来的,这样的王根本不会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只要我朝发动大军压境,在这样的压迫下,姑墨和温宿国中必然会有人接二连三的投降。
    只要这两个国家掌握在我朝手里,那么龟兹国也就不攻自破了。
    希望陛下能把我的提议拿出来交给公卿大臣们讨论商议,只要我的计策能够得到采纳,哪怕只能用到其中的万分之一,我就算死也值了!
    好在我还有朝廷和神明的庇佑,这条小命还能苟延残喘一阵子,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看到收服西域的那一天,到时候陛下立下了值得流传千秋万代的伟大功绩,与朝臣们举杯相贺,向祖宗神灵汇报这一普天同庆的大喜事,这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刘炟看了班超的奏疏之后,知道凭借他的本事一定可以做到,于是召集大臣商量,准备给班超提供人马。
    平陵人徐干上书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当做班超的辅佐,为他在战场上奋力拼杀;刘炟任命徐干为假司马,让他带领着一千多名服刑犯和志愿者向班超所在地进发。
    早些时候,莎车王以为汉朝廷没有把心思放在西域上,认为自己即使叛变,也不会被讨伐,于是向龟兹国投降了。
    过了不久,疏勒都尉番(音“潘”)辰也背叛了朝廷。
    等到徐干带着人马来了,班超便和徐干一起发兵袭击番辰,将番辰打得落花流水,斩获了一千多名敌兵的首级。
    随后,班超决定向龟兹国发起进攻。
    由于乌孙国军事实力强劲,班超打算调用乌孙的兵力,便上书给刘炟:“乌孙国是西域大国,光是拉弓引箭的弩兵就有十万人,当初孝武皇帝(刘彻)送公主去与乌孙和亲,维持了长期的姻亲关系,所以到了孝宣皇帝(刘询)时期,乌孙终于成了我朝讨伐匈奴的好帮手。
    如今陛下应该派使者与乌孙王修好,延续前代大汉与乌孙之间的浓厚姻亲之情,这样乌孙才会愿意在此次战役中提供兵力支援。”
    刘炟采纳了班超的计策。

    六年(辛巳,81年)
    1.春天,二月辛卯日,琅邪孝王刘京去世。
    2.夏天,六月丙辰日,太尉鲍昱去世。
    3.六月二十九日(辛未),发生了日食。
    4.秋天,七月癸巳日,刘炟任命大司农邓彪为太尉。
    5.刘炟将武都太守廉范提拔为蜀郡太守。
    当时成都地区人口数量大、生产力强劲,城中的房屋宅院、亭台楼阁比比皆是,按照老规矩,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到了晚上禁止老百姓点火;但是大家都没有遵守规定,入夜了之后还是偷偷摸摸的继续生火做事,这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没有人相互检举揭发,所以导致当地频频法生火灾。
    廉范见状,便取消了禁止晚上生火干活的禁令,只是要求家家户户储存足够的水,用来灭火。
    老百姓都觉得这样的改变对自己的生活相当有利,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廉叔度(廉范 字 叔度)啊,您怎么来的这么晚!取消禁火令啊,人民群众笑声欢!当初连襦衣都穿不上啊,现在胫衣短衣天天换着穿!”
    6.由于沛王刘辅等诸侯王即将入朝觐见,刘炟特意派出谒者给这些诸侯王送去貂裘以及太官部门的美味佳肴、奇珍异果,又让大鸿胪窦固拿着节杖到京师郊外去迎接诸侯王的车驾。
    刘炟亲自查看了京师中诸侯王的府邸,在府邸中安排上了华丽的帷幔以及准备好了舒适柔软的坐床,珍玩玉器、金银珠宝、珠翠绫罗在府中随处可见。

    七年(壬午,28年)
    1.春天,正月,沛王刘辅、济南王刘康、东平王刘苍、中山王刘焉、东海王刘牧、琅邪王刘宇入朝觐见。
    刘炟特许沛王刘辅、济南王刘康、东平王刘苍、中山王刘焉四位叔父在行跪拜礼的时候,赞礼官不直呼其名。
    诸侯王来到殿堂上跪拜行礼,刘炟一个个将他们搀扶起来回礼——如此殊荣,比前代帝王接见诸侯王时的礼节都更加隆重。
    只要哪个诸侯王要进宫,刘炟便会派车辇将他从府邸中接进皇宫,车辇一直来到皇宫内廷门口的时候才停下;刘炟为了迎接他们,会专门换好礼服、表情端庄的摆开宴席,进行亲切而又周到的招待,皇后窦氏也会在宫室之内对诸侯王行礼。
    诸侯王看到刘炟和窦皇后对自己如此这般的恭敬,都暗自汗流浃背、惶恐不安。
    三月,大鸿胪窦固宣布刘炟的命令,要求各诸侯王分别返回自己的封国,只有东平王刘苍被刘炟单独留了下来。
    2.早年间,明德皇后(马氏,刘炟之母)给刘炟娶了两个妃子,都是扶风郡人宋杨的女儿,被刘炟封为了贵人,大女儿为刘炟生下了皇太子刘庆。
    梁松的弟弟梁竦有两个女儿,也被刘炟封为了贵人,其中那个小女儿生下了皇子刘肇。
    由于窦皇后没有亲生儿子,于是刘炟就把刘肇交给她抚养。
    马太后在世的时候,非常疼爱宋贵人(刘庆之母);等马太后驾崩以后,窦皇后深得刘炟的宠爱,便联合她的母亲沘阳公主故意陷害、污蔑宋贵人,还专门叮嘱自己的窦氏兄弟给宋贵人的父亲宋杨挑毛病,在后宫中也安插了眼线暗中盯着宋贵人的一举一动,只要有一丁点儿错就马上记录汇报。
    有一次,宋贵人生了一场病,突然想吃生兔肉,托家里人给自己弄了点儿来解馋,结果被人捅到了窦皇后那里,窦皇后就在刘炟面前添油加醋地捏造说宋贵人在搞巫蛊之术、要诅咒他人。
    于是刘炟就把宋贵人的儿子·皇太子刘庆转移到了承禄观中,有了要废太子的念头。
    夏天,六月甲寅日,刘炟下诏:“皇太子有精神疾病,没法继承国家大统、供奉宗庙社稷。
    在必要的时候,即使是亲人也可以除去,更何况我只不过给他降一级尊号呢?
    现在我下令,废黜刘庆的太子之位,改立为‘清河王’。
    皇子刘肇,是皇后窦氏抚养成人的,从宗庙礼法上来说属于嫡子,有成为接班人的资格,现在我下令,立刘肇为皇太子。”
    随后,刘炟便将宋氏姐妹搬出原来居住的宫殿,转而安置在丙舍之中,让小黄门(宫中的服务人员)蔡伦(此人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良工作)对她俩暗中开展立案调查。
    宋氏姐妹受不了这份屈辱,服毒自尽了,她们的父亲议郎宋杨也被刘炟免去了官职,赶回了老家。
    刘庆当时虽然年纪小,但是也很清楚自己位置的敏感性,也懂得避嫌的重要性,在说话的时候非常谨慎,一句话都不敢提及宋氏。
    刘炟看刘庆这么小就已经懂了这么多,对他感到一阵阵怜悯,于是下令要求窦皇后给刘庆提供与皇太子刘肇同样等级的待遇。
    皇太子刘肇与刘庆之间的关系也非常亲密融洽,二人常常乘坐同一辆车、共处一室,可谓是形影不离。
    3.六月己未日,刘炟改封广平王刘羡为“西平王”。
    4.秋天,八月,饮酎(指在祭祀的过程中饮用某种特质的醇酒,诸侯王、列侯要提供助祭金)祭祀活动结束后,有关部门上奏提出应该让东平王刘苍回到自己的封国,得到了刘炟的批准。
    刘炟亲手写了一封诏书交给刘苍:“叔父您是我的骨肉至亲,我对您的感情不会因为距离上的远近而有所变化,但是您在京师的这一段时间,我能真实的看到您在我身边,面对面与您说说话,更加觉得这短暂的时光弥足珍贵。
    您在京师待了这么久,又是觐见、又是祭祀,事务不断,您肯定也累了,估计也想回到自己的封国了吧!本来我想让大鸿胪来宣布这一消息,但是我实在不愿意签字批准,只好亲手写了一封诏书给小黄门,让他交到您的手上。
    您归国后,我会时时刻刻想念您的,仅靠这只言片语难以表达我全部的思念之情。”
    在刘苍即将离开的时候,刘炟在路上设置了送行的酒席,哭着与刘苍分别;刘苍离去后,刘炟又赏赐了大量的冠带服饰、奇珍异宝、车驾马匹,以及数以亿万计的钱粮与布帛。
    5.九月甲戌日,刘炟到达河南郡的偃师县,来到卷县的渡口到达东边的河内郡,下诏说:“我此次出行是为了查看农田和收成,沿途难免要经过一些郡县,所以我特意带了精锐骑兵轻装上阵,没有携带其他多余的辎重跟随,就是为了出行方便、快速。
    我所要经过的地方,不允许提前搭桥修路,也不允许郡县中的官员到郊外大老远迎接,更加不允许派人来探查我的行程以便提前做好伺候的准备——
    我希望这次不要对郡县造成任何压力和麻烦。
    原本本次考察的意义就是在于体察民情、了解民间疾苦,我反复告诉自己一定要崇尚朴素节约,能省下的费用坚决一分不花;曾经齐国的晏子吃粗茶淡饭、孔子的弟子颜回用瓢舀水喝,他们才是我学习的榜样!”
    九月己酉日,刘炟到达邺城。
    九月辛卯日,刘炟返回洛阳皇宫。
    6.冬天,十月癸丑日,刘炟到达长安,封萧何的末孙萧熊为“酂侯”。
    刘炟到达扶风郡的槐里县,到达美阳县登上岐山,随后又到达了长平,在池阳宫待了一阵,又来到了东边的高陵县。
    十二月丁亥日,刘炟返回洛阳皇宫。
    7.东平献王刘苍病重,刘炟派出了大批医术高明的医生以及小黄门前去治疗、探病,一路上赶往刘苍府上的车辆络绎不绝。
    刘炟为了更及时的了解到刘苍的病情,专门在京师到东平国沿路上设置了驿站,派专员不停地更新、汇报刘苍的具体情况。

    八年(癸未,83年)
    1.春天,正月壬辰日,东平献王刘苍去世。
    刘炟下诏告诉东平国中傅:“把东平王从建武年间以来上交国的奏章全都密封好交上来,我要一份份认真观看。”
    刘炟派遣大鸿胪拿着节杖前去东平国主持刘苍的丧事,并且要求四姓小侯(阴氏、郭氏、马氏、樊氏)、诸侯王、公主全都前去参加葬礼。
    2.夏天,六月,北匈奴·三木楼訾部落的首领·稽留斯等人带着自己的部众共三万多人,来到五原郡的关塞附近请求投降。
    3.冬天,十二月甲午日,刘炟到达陈留郡、梁国、淮阳郡、颍阳郡。
    十二月戊申日,刘炟返回洛阳皇宫。
    4.在刘炟确立刘肇(生母为梁贵人)为皇太子的时候,梁氏一族的人都高兴坏了,而窦氏一族的人得知此事后都倍感不爽。
    窦皇后希望自己的宗族在外戚之中一家独大,对贵人·梁氏姐妹心存忌惮,多次在刘炟面前编排、诋毁她们俩,这种话刘炟听多了,也渐渐与梁氏姐妹疏远了起来。
    本年,窦氏族人写了一封匿名信,里面全都列举的是梁竦的罪过,最后梁竦被刘炟打入监狱,死在了监狱里面,梁竦的家人也都被发配到了九真,梁氏姐妹也因此忧郁而死。
    在处理梁氏一案的过程中,牵连到了梁松的夫人舞阴公主;舞阴公主因此获罪,被发配到了河南郡的新城县。
    5.顺阳侯马廖为人谨慎,对自己要求高,但是性格温吞、没有威严,族人子弟都不怕他,也不服从他的管教,因此马氏中出了不少骄纵跋扈的纨绔子弟。
    校书郎杨终写信提醒马廖:“君侯身份尊贵、地位显赫,又是朝中的重臣、社会上的名人,应该加强对自家人的约束和管理,不要让他们败坏梁家的形象啊!
    黄门郎马光和马防作为您的弟弟,就算他们没有学到窦长君(孝文窦皇后的兄长)的谦虚退让的高风亮节,也应该稍微收敛一下自己的言行举止,但是他们俩却结交社会上那些轻佻、狡黠、没有品行、没有学识的混混,这样很容易逐渐偏离正道的。
    如果您对这种情况视若无睹、置若罔闻,放纵他们继续如此,将来等他们真的被这种不入流的混人渣带坏了,那可是要酿成大祸啊!
    看看前代那些骄纵的外戚是什么下场,难道您不会觉得汗毛倒竖吗!”
    但是马廖仍然没有那个气魄去管教马防和马光。
    马防、马光兄弟家产数以亿计,在京城中修建了大量的宅院、府邸,几乎一整条街全被马氏兄弟包了,在马家常年讨生活的门客、食客有好几百人。
    马防买来了大量的牛羊马匹,交给羌人胡人去放牧,并且收取相应的赋税来赚钱。
    刘炟非常看不惯马氏兄弟的行为,多次下诏谴责他们,并且专门针对他们的嚣张跋扈设置了多项禁令;从此以后,马氏一族的权势地位不再像之前那么如日中天了,投奔在马氏门下的宾客也离去了很大一部分。
    马廖的儿子马豫当时身为步兵校尉,面对刘炟的打压,感到十分不满,写下了很多埋怨吐槽的信件。
    到底是纸包不住火,这些信件被有心之人当做书面证据透露了出去,因此有关部门上奏弹劾马防、马光兄弟骄奢淫逸、奢靡无度、目无制度法纪、扰乱社会公序良俗,于是他们二人全都被刘炟罢免了官职,赶回了自己的封地。
    在马光和马防上路离开之前,刘炟下诏:“太后的兄弟们全都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导致以后再也没有窦氏族人在京师中一年四季定时给太后举行祭拜仪式了,对此我深表痛心。
    就让许侯(马光)留在京师里,在家中好好闭门思过——至少留一个窦氏之人给供奉太后的祭祀啊!有关部门不用再一个劲的劝了,我意已决,当初秦康公把舅舅晋文公送到渭水之南,他看到晋文公就思念起了自己的母亲,我也一样,就把许侯(马光)当做我对母亲最后的念想吧!”
    相比于马防,马光为人还是要稍微老实谨慎一些,所以刘炟特批他留在京师,后来又赐予他特进(低于三公,高于列侯)的身份。
    马豫跟着马廖一同回到封地顺阳国后,被当地官府立案调查,最终拷打至死。
    过了一段时间,刘炟下诏要求马廖返回京师。
    马氏一族倒台后,窦氏就真正的一家独大了,窦氏族人的地位在朝中和社会上越发的显赫、尊贵。
    窦皇后的兄长窦宪身为侍中、虎贲中郎将,她的弟弟窦笃身为黄门侍郎;二人全都在皇宫内廷任职,是刘炟身边红得发紫的名人,刘炟赏赐给他们的东西也是数不胜数、堆积如山。
    与其他的贵戚一样,窦氏一族的人也都沉迷于结交宾客、培养势力。
    司空第五伦上奏说:“虎贲中郎将窦宪是皇后的兄长,掌管着皇宫禁卫军这支最重要的军队,出入皇宫内廷犹如家常便饭。
    我看他年轻气盛、志向高远,为人乐善好施、礼贤下士,他确实很懂如何结交宾客门人啊!
    然而根据我的观察,与窦宪相互结交的那些人大多都是些罔顾法律、行为轻浮、认知浅薄之人,甚至还有些人早就已经被朝廷划入了‘永不录用’的群体;跟这样一群浮夸张扬的人混在一起久了,迟早会忘记如何勤俭节约、修身养性。
    那些没有远见卓识、真知灼见的所谓文人,只不过是一群样子货,他们的三观早就已经歪了;要是窦宪家中聚集了这样一群人,大家商业互吹、高谈阔论,他迟早要生出懈怠、骄慢、目中无人之心。
    我听说三辅地区有人说:‘当初是因为结交外戚才导致永不录用,现在就得靠着外戚来给我洗白身份,重见天日;这就跟喝醉了之后还是得靠酒来解酒啊!’
    要我说,这些趋炎附势、谄媚奉承、随波逐流之人根本不值得结交。
    微臣希望陛下对窦宪下死命令,让他老老实实待在自己的府上,每天两点一线的上班下班即可,不要到处晃荡,也不要再去跟社会上那些势利眼读书人混在一起。
    趁事情还没有闹大,赶紧将灾祸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杜绝与那些包藏祸心、投机取巧的歹人之间的联系,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保住窦宪将来的前途与荣华富贵,也能让保全陛下与窦氏之间的亲情——既不破坏君臣礼仪,又不损害私人感情,这对于外戚大臣而言是最好的选择。”
    窦宪凭借着自己与皇后沾亲带故,整天耀武扬威、目中无人,就连诸侯王、公主以及阴氏、马氏一族都不敢招惹他。
    汉明帝刘庄的女儿沁水公主有一处地理位置非常好的、土地肥沃的田园,窦宪提出用低价购买,沁水公主害怕得罪窦宪遭到迫害,完全不敢提出任何异议。
    后来的某一天,刘炟出行的时候经过这片园地,发现它已经不属于沁水公主了,于是就问窦宪是怎么回事,窦宪给自己身边的随从使眼色,低声呵斥让他们不准回应。
    刘炟看到了窦宪的小动作,气的怒火中烧,把窦宪叫来痛骂了一顿:“你抢了沁水公主的田园不仅不反思自己的过错,反倒还想学着赵高指鹿为马吗?
    仔细想想你这人的行为,还真够让人感到恐怖的。
    当初永平年间,有阴识、阴博、邓叠负责互相监督管理,就是为了防止外戚做出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所以当时那些权贵亲戚们并没有为非作歹的机会。
    如今就连身份高贵的公主都被你欺负成这样,那可想而知老百姓过着怎样的生活!
    你起不到任何正面作用,就像腐烂的老鼠和雏鸟一般,我大汉用不了你了!”
    窦宪挨了这么一顿骂,心中极为惶恐,窦皇后也不敢再穿着精美华丽的衣袍到处显眼,只能换上朴素低调的服装、摘下身上的装饰,到刘炟面前认错谢罪。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刘炟胸中的怒火才有所平息,随后下令要求窦宪把田园还给沁水公主。
    虽然经此一事窦宪并没有获罪,但是刘炟也没有再对他予以重用。
    司马光点评:
    【臣子最大的过错就是隐瞒欺骗,头脑清晰、思维敏捷、仁德通达的君主对这一点是非常忌讳的。
    孝章皇帝(刘炟)能明确指出窦宪的做法与赵高的指鹿为马没有差别,可见他具有很明确的是非判断力;但是他最终还是没有给窦宪定罪,那么奸臣嚣张跋扈、胡作非为的代价是不是也太小了呢?
    最值得担心的,就是君主不知道自己手下的大臣到底是善是恶、是忠是奸,然而如果君主明明能分辨出谁是奸臣谁是恶人,但是完全不对其采取手段进行整治,那还不如一开始就分辨不出来!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君主识别不出奸臣的时候,奸臣在行事的过程当中还会觉得心虚,生怕自己做的脏事烂事被君主发现后会获得惩罚;
    然而君主已经知道了谁是奸臣,而且奸臣本人也知道君主发现了自己歹毒的心思,但是并没有受到任何处置,这就让奸臣明白了,自己就算放肆的做那些违背道德、见不得人的恶事,也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恶果,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直接放手去干不就好了吗?
    心里清楚谁是忠直良善之人,但是没办法任用他们;心里清楚谁是奸险凶恶之人,但是没办法将他们远远踢开,这对于君主来说是最致命的啊!】
    6.下邳人周纡被任命为洛阳令,在上任第一天,来到办公地点时,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问当地豪强大族们主要人员的名字,从属官把每条街巷中所有大姓人家的名单都列出来交给了他。
    周纡看到名单后,一把将其摔在桌案上,怒骂道:“我要知道的是像马氏、窦氏这样的外戚,你看看这个名单里写的什么东西,我要这些卖菜卖肉的无用之人的名字干什么!”
    于是洛阳令官府中的官员都按照周纡的意思,把贵戚的名单整理出来交给他,然后还把他们干的劳民伤财、鱼肉百姓的恶事全都抖搂了出来,京师地区的外戚权贵们都被这个操作给吓坏了,害怕自己在社会上作的恶被刘炟知道,因此,一个个都收敛了自己的嚣张气焰、开始谨言慎行了起来。
    某一天的晚上,窦笃来到了止奸亭,亭长霍延(属于洛阳令管理)拔出自己的佩剑指着窦笃,嘴里骂得很难听,窦笃气的七窍生烟,直接一直文书告到了刘炟那里。
    后来,刘炟下诏要求司隶校尉(负责检查百官)、河南尹(洛阳令的上级)到尚书部门进行调查讯问,由于对京师的管理出现了重大纰漏,刘炟对他俩进行了严肃的批评。
    刘炟派剑戟士前去捉拿洛阳令周纡,并将他送到了廷尉监狱,过了几天之后,又将周纡放了出来。
    7.刘炟任命班超为将兵长史,任命徐干为军司马;下令让卫候李邑将乌孙使者护送回国。
    李邑到达于阗国,正好赶上龟兹国发兵进攻疏勒国,担心这两国交战会波及到自己,于是李邑没敢继续向前进发,而是写了一封奏疏说想要收服西域宛如登天,还说了班超不少坏话:“班超仗着天高皇帝远,在西域这边享清福呢!左手搂着爱妻、右手抱着爱子,生活好不滋润,哪里还有要回国的心思?”
    班超得知李邑这样诽谤自己,深深叹了一口气说:“当初一连有三个人造谣曾参杀人,他母亲最后都绷不住直接扔下梭子翻墙跑了;现在我不如曾参贤德,我与陛下的关系又不像曾参和他母亲一样是骨肉至亲,一旦面临这样的诽谤,怕是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了!”
    说完,就与自己的妻子离婚了。
    刘炟知道班超这人忠心耿耿,绝对干不出李邑说的那种事,于是下诏十分严厉的谴责李邑:“就算班超真的沉迷于爱妻的温柔乡,真的享受与孩子的天伦之乐,你都不想想,他手底下还有一千多名盼望着回到故土的将士,这些人会与他一条心吗?会任由他胡来吗!”
    随后刘炟下诏要求李邑服从于班超的管理:“李邑出使外国,就留在您身边,一切听凭您的调遣。”
    班超接到诏书后,便让李邑带着乌孙国的人质返回京师。
    徐干对班超说:“李邑之前把您说得那么不堪,想破坏我朝收服西域的大计,如今您怎么不把他留在身边监视起来,反而让他去护送人质呢?”
    班超说:“你怎么能说出这么肤浅的话来!就是因为他造我的谣,所以我更要派他送人质了。
    我知道自己清清白白、行得正坐得直,他诋毁我的那些话能把我怎么样?如果我真的为了泄愤,把他留下来控制住,这只会显示出我心胸狭窄,并非忠臣所为!”
    8.刘炟任命侍中会稽人郑弘为大司农。
    交趾地区的七个郡(南海、苍梧、鬱林、合蒲、交趾、九真、日南)中的少数民族部落想给朝廷贡献宝物、请求交好,全都必须得从会稽郡的东冶县走海路才能成功到达京师,这一路上的行船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大风天气,海浪波涛汹涌、路途凶险难行,有不少前往京师的船只在半路遇难,被海浪卷入海底。
    郑弘上奏请求开通零陵、桂阳地区的山路,道路修好之后,就成了蛮夷部落通往中原地区的必经之路,只要想要归顺朝廷、入朝觐见,都要经过这里。
    郑弘在大司农这一岗位上待了两年,为朝廷省下了数以亿万计的钱财。
    当时旱情严重,好多地方都闹起了饥荒,但是国家府库、粮仓中的积蓄非常充沛,足够给灾民提供对应的救济物资。
    随后,郑弘提出,应当减少少数民族、关外国家的贡献次数,这样有利于减少沿途郡县为外来使者提供饮食、住所、运输的经费压力,有利于帮助灾民逐渐从饥荒中恢复过来;得到了刘炟的批准。

    元和元年(甲申,84年)
    1.春天,闰正月辛丑日,济阴悼王刘长去世。
    2.夏天,四月己卯日,刘炟把东平国分出了一部分,封东平献王刘苍的儿子刘尚为“任城王”。
    3.六月辛酉日,沛献王刘辅去世。
    4.有很多人提出“郡国长官完全没有按照个人能力、考核结果、政绩大小来提拔任用官员,所以地方上的不少官吏大多都不称职、不负责,工作能力差、思想懈怠;由此可见,地方管理得越来越差,归根结底是州郡的长官的错。”
    刘炟下诏要求公卿大臣商议此事。
    大鸿胪韦彪(韦贤之玄孙)说:“对国家最有利的事情就是任用贤才,而贤才之中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孝顺,所以想要挑选恪尽职守、忠诚正直的人才,必须要从遵守孝道的人之中进行选择。
    孔子认为,鲁国大夫孟公绰如果去给晋国的赵氏、魏氏做事,那么必将得心应手,然而说他无法胜任滕国和薛国的大夫之位:就是因为孟公绰名望出众、清心寡欲,适合在赵氏、魏氏中当一个撑场子的牌面人物;而滕国和薛国,国家小、事务繁杂,人才较少,一个大夫必须身兼数职,这是孟公绰无法做到的——
    由此可见,同一个人很少能兼顾多种优秀品质,所以不能要求一个人尽善尽美,而是要根据他的优点与特长来安排不同的岗位职责。
    忠心于君主、孝顺于父母的人,必然是心地善良、性格宽仁之人;
    处罚犯人、审理案件的人,必然是铁石心肠、情感淡漠之人。
    选人,应当首先考虑他的道德修养和能力水平,不能只看重他立了多少功、处置了多少人;这一点在选择二千石官员时尤为重要,他们是一方百姓的父母官,他们的执法工作风格,对当地的发展以及风俗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只要二千石官员选的好,那么他们所看重、任用的人也都是与他差不多的人,好官、清官自然也就越来越多了。”
    韦彪又上书说:“处理天底下奏章文件最主要、最关键的部门,就是尚书了,所以对于尚书部门中的工作人员的选择,一定不可掉以轻心,这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担任的岗位。
    但是根据以往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尚书人员都是从郎官直接越级提拔上来的,虽然这些人对于法律法规、条文规章很熟悉,也能够自如的应对、解答天子的咨询和疑惑,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些灵活应变的小聪明而已,想要他们有更大的才能、有更广阔的眼界、有更缜密的思维以便帮助陛下在治国秉政的路上有更大的进步,这基本没戏。
    当初孝文皇帝(刘恒)看上了上林苑中那位巧舌如簧、对答如流的啬夫,张释之劝文帝不要被一时的伶牙俐齿所迷惑,而忽略了更有高瞻远瞩、辅国才能的大贤;
    绛侯周勃不是爱耍嘴皮子的人,也不太会说漂亮话,也不会振振有词的高谈阔论,然而他却有铲除吕氏、保全大汉、拥立文帝的本事。
    这就已经足够说明:表面上看起来会说话、会来事儿,并不能代表他肚子里就真的有货;表面上看起来迟钝木讷,也掩盖不了他出色的能力。
    可见,人才的识别和选拔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啊!”
    刘炟对韦彪的提议表示赞赏。
    5.秋天,七月丁未日,刘炟下诏:“律法中规定了:‘拷问犯人时,只能趴着或站着打板子。’
    《令丙》当中也规定了明确的板子的长短大小。
    多年来,发生了不少大型的刑狱案件,拷问囚犯的狱卒下手都太狠了,像那些动用凿子、钻子来伤害犯人、逼问供词的方法,实在是太残忍、太凶狠;我只要一想到这里,都不知不觉的心里直发怵!
    现在我下令,只有在秋季和冬季的时候才能处理犯人,有关部门把审问犯人时的禁令全部给明确的列出来。”
    6.八月甲子日,刘炟免去了邓彪的太尉一职,任命大司农郑弘为太尉。
    7.八月癸酉日,刘炟下诏将年号从“建初”修改为“元和”。
    八月丁酉日,刘炟到南部地区开展巡视工作。
    刘炟下诏:“本次南巡,沿途郡县什么都不需要提前准备。由司空带着人马和木板、柱子等物负责修路搭桥的工作。
    如果有哪个郡县派人来打听我的行程,责任全部由当地二千石官员承担!”
    8.九月辛丑日,刘炟到达章陵县。
    十月己未日,刘炟到达江陵县。
    在返回洛阳的路上,刘炟到达了宛县。
    刘炟召见临淮太守宛人朱晖(音“灰”),任命他为尚书仆射。
    朱晖在担任临淮太守期间,执政爱民、号令清晰、公正严明,老百姓都很爱戴他,歌颂说:“朱太守,正直刚强、行事果断,官员不敢滥用职权,百姓享福笑语连连。”
    而他手下的长史犯了错,在拷问调查的时候打的太狠,导致长史死在了监狱中,朱晖因此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罢免了临淮太守一职,当时正赋闲在家,刘炟听说了朱晖的优秀事迹之后,便起用他为尚书仆射。
    十一月己丑日,刘炟返回洛阳皇宫。
    尚书张林上书说:“国家金库中的储备不够用了,应当收回一部分盐类资源,由政府官方开展煮盐买卖活动,来增加国家的收入;还有,孝武皇帝(刘彻)时期的均属官(负责总集天下之物进行买卖)也应该予以恢复。”
    朱晖反驳道:“如果恢复均属官,这就跟政府直接参与交易活动一样,那么这与身份低贱的商人有什么差别?
    况且煮盐卖盐得来的利润最后全都归于政府,相当于剥夺了老百姓的经济来源,只会招来人民群众的怨恨啊!英明聪慧的君主是不会这么做的。”
    一个尚书部门冒出了两个不同的声音,刘炟非常愤怒,把尚书中的人责备了一顿,于是张林、朱晖等人都主动把自己关进了监狱,表示认罪。
    三天后,刘炟下诏将他们赦免,说:“君主就是应该多听听不同的意见,你们意见不相同是很正常的,朱晖这么说没有错。我之前在诏书中用词有点重了,不是很恰当,你们干嘛主动进监狱呢?赶快出来!”
    朱晖出狱后便称自己身体不好,往后再也不在别人的奏疏后面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了。
    上至尚书令,下至普通的尚书郎,看到朱晖这么做,想到之前进监狱的事情就后怕,大家劝朱晖说:“之前那一次陛下已经下诏批评过您了,您现在称病不是有赌气的嫌疑吗?怕是还要倒霉吧!”
    朱晖说:“我都已经是个八十岁的老头子了,多亏了陛下的赏识,才让我在人生最后的这几年担任了中央机密部门的要职,死了也算是用我这条老命报答陛下。
    如果我明知道别人提出的建议不对,还不表达自己的意见加以纠正,而是一味的顺着陛下的心意赞同、附和,这不是当臣子应该做的事情!
    我已经老了,又是老眼昏花又是耳背迷糊,就老老实实等着陛下下诏处死我好了!”
    这话说完以后,朱晖便再也不开口说一句话。
    尚书中的人员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只好联名上书弹劾朱晖,免得又像上次那样被他连累受罪;刘炟了解到朱晖的所思所想,又看到弹劾奏疏,心中也不再怪罪朱晖,于是便不再谈论此事,就这么翻篇了。
    又过了几天,刘炟让直事郎(当日负责值班的郎官)去拜访朱晖,了解一下他的近况,还派出太医去给朱晖看病、派出太官给朱晖带去精美膳食;朱晖感受到了刘炟对自己的关心,知道刘炟不再跟自己计较,这才起身表达自己的歉意、请罪谢恩。
    随后,刘炟又给朱晖赏赐了十万钱、一百匹布、十套衣服。
    9.鲁国人孔僖、涿郡人崔骃(音“因”)来到太学院中,两人在里面指点评论:“孝武皇帝(刘彻)当初刚即位的时候,做得还不错,勉强还能将古之圣贤的精神发扬光大;
    然而仅仅过去了五六年,就开始心态膨胀了,觉得自己比孝文皇帝(刘恒)、孝景皇帝(刘启)还要厉害,认为应该做出一番事业证明自己的实力,结果大肆耗费国力、损耗民命,按照自己的心意肆意妄为,把前人积累的财富全都消耗殆尽了,简直是把先帝们仁慈宽厚的品格抛诸脑后。”
    这些话全都听在了隔壁教室的学生梁郁的耳朵里,他写下一封举报信,说:“孔僖、崔骃污蔑先帝,妄议朝政。”
    刘炟要求有关部门对此立案调查。
    崔骃来到官府接受审问。
    孔僖写了一封奏疏为自己辩解:“所谓‘诽谤’,应该是捏造原本并不存在的事情,然后再添油加醋的进行丑化。
    然而孝武皇帝在执政期间,做了哪些利国利民的好事,又有哪些劳民伤财的过失,这些都明明白白的记录在了史书里,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天底下的老百姓都看着呢,有谁能去胡编乱造?
    我前段时间在太学里所说的那段话,也都是根据史书中的内容说的实在话,根本就不是在诽谤啊!
    身为帝王,他做的善事与恶事,他品行的优点与缺点,一切都逃不过黎民百姓的眼睛,世人对他们进行评价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难道这些评论过帝王的人都该死吗?
    况且陛下自从即位以来,治国秉政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出现一丝纰漏,而且陛下体恤民间疾苦、提拔优秀人才、提倡节约朴素,这些老百姓也是清清楚楚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呀!我到底还有什么理由来批评当前的朝政呢?
    如果孝武皇帝当年的失误确有其事,那么后世帝王就应该引以为戒、加以改正;如果我所点评的东西不恰当,那么我只是一介平民百姓罢了,陛下也应当对下民的言论有所包容才对,怎么仅凭借一两句话就要定我的罪呢!
    陛下不仔细想想这么做到底合不合理,只是因为我触犯了您心中的忌讳,所以想赶紧处置我以宣泄您胸中愤怒的情绪,说到底,您是天子,想怎么处置我都是您的自由。
    的确我也不是个人物,死了也就死了,但是您有没有想过,人民群众看到您这么做,就能很容易判断您心里所想、也会知道您不愿意提及的事情是什么,那么将来要是您在执政过程中出现了什么过失,人们通过揣摩、推测您的心意,选择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那您岂不是会漏掉很多意识不到的错误?这样的错误堆积起来,就怕会酿成大祸啊!
    齐桓公能够毫不避讳的谈论先代国君的过错,所以才能在管仲的指导和辅佐下成为诸侯之中的霸主,所以群臣们才愿意为他竭尽全力的出谋划策。
    当今,陛下与孝武皇帝之间已经过了整整十世(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光帝、明帝,再加上刘炟,共十世),您却仍然把他的过失当成闭口不谈的忌讳,这与齐桓公比起来岂不是差远了!
    我怕有关部门不分青红皂白随意给我安插罪名,让我含冤而死,如果我不赶紧为自己辩解申诉、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万一将来后人将来因为此事对您有所品评议论,难道还得劳烦您的后代给您遮掩过错吗?
    现在我来到宫门前将这封奏疏交给陛下,坐待死罪!”
    刘炟看到孔僖的奏疏之后,有所醒悟,下令要求有关部门不要再追究此事,然后任命孔僖为兰台令史(负责撰写、审核文书,管理图书典籍、奏章,俸禄等级为六百石)。
    10.十二月壬子日,刘炟下诏:“之前因为巫蛊、妖言之案,导致涉案人员的三族中人都被禁止录用为官,现在我下令,取消这一禁令,这些人除了不得担任皇宫护卫以外,其他的官职没有限制。”
    11.庐江人毛义、东平人郑均凭借着自己积德行善、乐善好施的优良品行,在当地获得了较好的名声。
    南阳人张奉听说了他们的事迹之后,心生仰慕,决定前去一探究竟。
    张奉来到毛义家里,刚刚入席就赶上官府传来的聘用文书,任命毛义为安阳县县令。
    毛义拿着文书走进屋子,脸上充满着欣喜的神色,张奉看到他竟然会为了当官而兴奋,认为他并不符合自己心中所想象的清高的形象,于是觉得毛义这人不行,坐了坐便告辞了。
    后来,毛义的母亲去世,无论官府再怎么让他去做官,他都无动于衷。
    张奉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感叹道:“唉,品德高洁的贤者不是我等平庸之人能看透的啊!
    当初毛义收到聘用文书时脸上的喜色,是为了能够让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而高兴吧!”
    郑均的兄长当时是县官府中的官员,收受了老百姓给的贿赂,郑均多次劝他哥别收礼,但是就是不听;于是郑均离开家,跑到别人家里当佣人去了,到了年底回到家中,把自己这段时间所赚的钱全都交给兄长,说:“钱财没有了还可以再赚,而兄长您身为国家官员,却接受百姓的贿赂,迟早是要被人民、被国家唾弃的!”
    兄长拿着郑均递来的钱,听着他说的话,觉得自己脸上火辣辣的,当即反思自己的行为,承认自己的过错,往后再也不拿人民群众的一针一线,从此成为了以为清正廉洁的好官。
    郑均后来被提拔为尚书,过了一段时间,被免去了官职,回到家中养老。
    刘炟下诏,给毛义、郑均每人各赏赐一千斛米粮,每年八月都要派长史带着羊肉、酒水前去二人家中慰问,对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关心。
    12.武威太守孟云上书说:“北匈奴提出想在边境与汉人官吏百姓开展贸易活动。”得到了刘炟的批准。
    北匈奴·大且渠伊莫訾王等人驱赶着一万多头牛和马,正在赶来与汉人交易的路上,结果南· 湖邪尸逐侯鞮单于(长)派出轻骑部队从上郡出发,把北匈奴的贸易队伍给抢了,收获了大量牛马,满载而归。
    13.刘炟派出假司马和恭等人带着八百名士卒支援班超。
    班超与和恭等人会合后,召集疏勒国、于阗国的兵力,一同发兵袭击莎车国。
    莎车王派人给疏勒王忠送去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忠收到了贿赂,马上就倒戈了,拒绝给班超提供兵马,随后在西边的乌即城中闭门防守。
    于是班超把自己的府丞成大立为新的“疏勒王”,集合了国中没有跟着忠一并谋反的民众,一起进兵攻打忠,然后还派人去给康居王做思想工作,让他去把忠给绑了送回疏勒国。
    忠被康居王的人抓来交给了班超,很快,乌即城就放下武器投降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通俗化翻译理解·卷四十六·汉纪三十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mhxd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