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观察到,很多人交流时谈论的事物未必是限定范围的同一个事物,总是拿个例去反推全局,要么不尊重特殊情况只看整体。
比如某次和朋友聊到企业招聘的问题,他说那么多人其实很有能力,但就是学历不够,没办法进入企业的筛选,连上台比试的机会都没有,这对有能力的人很不公平。
我说,如果你是企业方,你会怎么做呢?一般的做法还是尽可能在高学历中筛选,因为这样风险最小,招到优秀人才的几率高。
学历高,往往说明这个人有足够的自律、上进心、智力,这些品质能胜任工作。学历不够的人,总是有某方面的缺陷,也许对特殊要求的不在意这些,找特定的人才就好,但大部分企业还是需要前面所说的品质。
从高个子里挑人才容易还是从矮个子里挑人才容易?
从概率上说,提高门槛是合适的做法,也能节省精力。
华为喜欢招那些外地的,尤其是农村出身的人,任正非说过八个字“胸怀大志,一贫如洗”,意思是想改变想成功,能吃苦能拼命。
这样能自燃的年轻人最符合华为的期望,因此优先选择那些背景的人,那么大城市的,或者家境优越的人能不能进华为呢?当然也是可以的,只要证明你的优秀你的渴望,怎么会不欢迎。
只是从概率上来说,外地农村人有华为需要的品质,这样筛选能节省很多物力人力。
很多人就是分不清整体和个例。
当有人分享想赚大钱必须要有大格局,这时旁边某人反对“不对啊,我知道一个人就是靠骗赚了好多钱”。
前者说的是整体情况,大部分领域钱财是流动的,和很多人产生利益关系,大格局保证了利益共享,集结圈子关系网的力量,这样能够催生大财。
后者说的则的某些个例,像是匹凸匹,庞氏骗局等,这些领域靠的是吸血或者一锤子买卖,时机运气和无底线占主要,并不能持续,也不能给别人什么参考价值。
但是后者从反驳中找到存在感,以他的见识,揣测整体的情况,这样的思维无疑是很狭隘的。
什么时候要注重整体?
整体的意义是全局,是大概率事件,比如招聘要招你最想要的人群,肯定不能大海捞针。
大概率就意味着一般是正确的,这能节省很多精力。
我们在很多领域没必要吹毛求疵了解所有情况,抓住主要矛盾即可。
比如网购你会上淘宝,就算淘宝假货很多你还是会选择它,相比其他购物网站,淘宝是最成熟的,一般都能满足你的需求。只有在限定条件时,比如买电子产品上京东,家电去苏宁,图书去当当。
人都是会偷懒的,做大概率的选择就是在偷懒。纠结个例不符合能量消耗原则。
什么时候要注重个例?
仅看整体其实也是狭隘,只知道一种情况,便会种下思维定势。
男人都是大猪蹄子?不是这样的,男人“好色”是基因的延续,对繁衍有利,不过总会有人天性上就不好色,还有更多优秀的人会克制自己。
一旦男人都好色的思维定势种下了,看谁都不顺眼,这样又怎么能找到伴侣呢?(排除那些立志单身的女性)
如果你一个朋友做保险赚了很多钱,他说保险好做,你该不该信呢?从整体上来看,保险业确实属于黄金时期,增长迅猛,但是再结合你自己的情况,是否可以像你朋友一样赚很多钱?
保险好做,也要看人,有没有资源,认识朋友多吗?喜欢交际吗?你的形象和调性符合吗?如果一个刚毕业的毛头小子做保险,还内向,圈子只有少数的朋友同学,做保险肯定很难。
这时候就要关注个例的具体情况,保险好做,不代表你去也好做,这是两回事。
有时候别人说的话是整体,你要从整体视角去看,说的是个例,你就要从个例视角去看。
尤其是领导说话有时候会前后矛盾,其实只是场景不同,限定范围不同,导致的差异,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合适的。如果你分不清,你就理解不了领导的意思。
根据说话者的立场和目的,再对应你的立场和目的,区分整体和个例有助于理解对方,以及形成对自己有利的局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