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科生的眼中,这个世界是一个凡事都有规律可寻并且充满着理性光辉的世界,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会怎样度过这一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可能并不是这世界上最好的,但应该是最理性的思维方式之一。对大多数人来讲,经济学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纷杂表象事件中隐含的内在逻辑,重构理解世界运行机制的方式,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可能与常人不同却可能更加深刻的思维模式。最近读完了比较大部头的也是罗胖曾经力推的《魔鬼经理学》,这种感触更加深刻。
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过一生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作者是美国人史蒂芬列维特和他的记者搭档都伯纳,全书分四册,主要以举例的方式论证了一系列常见却又往往被大众错判甚至忽略的经济学问题。比如毒贩为什么还要和父母住一起?比如相扑选手和中学教师在作弊行为上有什么共同的动机?再比如反恐的最好措施是什么?林林总总罗列了一大堆诸如此类的问题,初看时总觉得东拉西扯,没有主题可言。书中涉及的大部分是经济学问题,但也有相当多的社会性问题犯罪学问题,既没有一个经济学公式,也几乎没有经济学术语,整体架构比较散,但就是这样一本书却引起了轰动,最可能的原因就在于它试图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提供我们一种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新方法。
想蒙我?没那么容易!
远的有金融界有名的密西西比泡沫(不知道的可以百度),近的看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过度营销以假乱真和经济诈骗,以及动辄在资本市场输得连底裤都不剩下的悲惨投资者,为什么自诩为理性的我们常常会掉入静心设计的陷阱?原因之一是我们掌握的信息太少太不对称。有的人可能会认为网络的飞速发达已经让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其实不然,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是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当这些信息如潮水般涌入我们的视线,我们常常变得无所适从,甚至患上选择恐惧症,并且在需要决策时面对更多的知识盲区(这也是为什么近两年知识服务商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所以常常有无力感,最后很大部分人索性简单一点随大流,并以真理掌握在群众手中安慰自己。懂一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虽然无法让你在掌握信息量上取得多大突破,但至少会让你在观察问题时多一些怀疑精神,多一些理性态度,也会在处理比如财富规划,人际关系等等重要课题时让你不显得那么无知,不至于一生都被群体意识温柔的操控。经济学思维方式的第一个意义在于: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认识偏差和盲目决策。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常常听到有人这样议论:抵制日货XX天整个日本就完蛋,中国买那么多美国国债借钱给美国人花真是傻到爆,中国穷人那么多政府却跑去资助非洲免除债务真是脑残。这样的言论可谓层出不穷,而且常常是一出现就引起热议和一片对政府的声讨。如果我们都陷入这种无理性的盲目附和和头脑发热,那我们的一生可能都要在简单幼稚中度过了。可能你会说,对不起,我不关心这些国家大事,那么好,自己的生活你总得关注吧?自己的钱袋子总得管好吧?被人背后下绊子了你总得知道为啥以及如何应对吧?即使是单纯的经济学问题,诸如对宏观经济趋势的基本判断,对货币证券贵金属大宗商品等等投资品类此消彼长的关系,对逐利现象的理性观察等等,对每个人的生活品质幸福指数都会有影响,你不可能都不在意吧?除非生活在社会体系之外,不然我们每个人都摆脱不了被大趋势影响,当对上述这些问题感到焦虑和无助时,相信我,只有经济学是治病的良药,也是教会你透过表象看本质的重要方法,更加是减轻你内心焦虑的安抚剂。人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各种判断,而错误的判断往往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代价,但归根结底,逐利是本性,观察任何问题都不应该忽视透过这一本质逻辑分析内在诱因。万事万物的表象可能并不代表内在本质,每个人的外在表现可能也不等于内心的真实想法,多一些对真实动机的思考,少一些对表象的关注,你的一生可以过得更加清醒自如。经济学思维方式的第二个意义在于:观察问题都要多思考动机,少关注表象。
若彼为鸡肋,弃之!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一次不成功的投资,亏损已经过半,但为了回本,我转身躺尸当股东!一本还没有看完的书或者剧,越看越无感,可已经看了这么久,总得知道结局吧,所以我忍!一段注定没结果的感情,已经渴求了太久却始终不可得,但都说爱情就要从一而终,所以我等!类似这样的选择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屡见不鲜,而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核心问题就一个——如何看待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那些我们已经在某件事某个人身上付出的资金精力时间感情诸如此类的成本,人往往内心都有一些执念,因为在一件事一个人上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所以即使局面已经发生转折甚至下行,仍然紧紧揪住不放,结果是让自己损失更多。经济学有个概念叫止损,我们对人生也应该秉持这样的原则,尽量让自己活得宽释一些,对已经付出却大概率无法收回的成本,要懂得及时舍弃,不必执着于已经付出的或已经失去的,让其成为羁绊自己重新出发的绳索。对金钱是如此,对生活对感情亦是如此。舍弃沉没成本,就是断掉心魔。经济学思维方式的第三个意义在于:让你正视沉没成本,懂得在该放弃的时候勇敢放弃,以时间换空间赢来新的机会!此处应注意,以经济学思维观察问题,最怕的是掺杂感情因素和道德判断。经济学是一门理性的学问,它的面目必然是冷冰冰的,不会有你渴望的那么多人文关怀,但得出的结论也一定是最理性的选择。
会下厨的理财师一定不是老司机
我们都深有体会,从福特发明的流水线作业到今天,全球经济总产值不知道翻了多少倍,1500年开始人口的迅速增长不但没有撑破世界,反而是带来了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步提高,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一大批老司机的存在,或者用经济学术语,叫专业化分工。社会发展到今天,专业分工已经非常细化,但每个人一生时间都有限,任你每天不眠不休,也不可能靠自己完成所有的事情,不可能一个人穷尽所有的可能,经历所有的人生体验,而应该懂得发挥自己的长处,像吴晓波说的那样,把最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经济学里面还有一个术语叫做机会成本,简单点理解,就是把做某事消耗的时间用在其他事情上所产生收益的总和。对个人来讲,最理性的思维方式应该是舍弃低效行为,永远选择机会成本最低而附加值最高的事情去做,除掉自己最擅长的和最重要的,其他都可以打包给专业人士。当然,对那些自己并不擅长但又很重要的事情,最好还是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在某一专业上持续累加时间得到的收益总是最大的,对企业来讲是如此(看看乐视,不要过分相信自己多线操作的能力),对个人也不例外。因此,经济学思维方式的第四个意义在于:懂得永远把资源耗费在自己最擅长最重要的事情上,相信专业化分工,而非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人生而自由,而又无时不生活在枷锁之中。但拥有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至少可以让我们更多地被理性的光辉照耀,能够遵从内心的独立声音,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过完一生,拒绝当轻易被情绪被表象被环境操控的提线木偶。
如果有兴趣,同类的书还有《经济学通识》、《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牛奶可乐经济学》等等,也可以翻翻。
我是延子乔,感谢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