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集天使,望故乡
越人语|吃食|箸夹头

越人语|吃食|箸夹头

作者: 须弥山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17-10-07 18:20 被阅读0次
箸夹头

有一天放学后,我正坐在长条凳上出神,二哥忽然问我:“豕爪的豕怎么写?”

我随口答:“狼奔豕突的豕。”

刚说完,心里就惊讶了,这个“豕”字,我是刚从课文《天山景物记》中学来的生僻字。原来我们这儿的人那么有学问,连“豕”字也认识,而且还是日常用语!

豕爪,城里人通常叫它“猪蹄”,或者“猪脚”。

方言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古老的词。

古人叫筷子为箸。借箸代筹,看上去特别文气。我们老家方言中,筷子就叫筷子,放筷子的器具用泥烧成,形状质地与砖头一般,中间有两个方孔,一托深,名叫筷水笼。

小时候,母亲经常做一种面疙瘩:

烧一锅水,放上配菜佐料,将面粉和成糊糊,斜端着小钵盂,用筷子将面粉糊糊夹到锅里,面粉遇沸水就结,有点像做蛋汤。一钵盂面粉夹完,一锅面疙瘩也就做好了。

它看上去很粗糙,味道却很好,又名“面筋斗”“面疙瘩”,我们老家叫它“箸夹头”。

“箸”这个古字,我们方言中也只有在这个吃食的名字里还保留着。

箸夹头的头字是后缀,念轻声,它的构词方式也很有意思,主谓结构加上后缀,变成了名词,不知还有没有类似的词。

老式的灶,一般有两只镬,一只大镬,烧猪食;一只小镬,烧饭菜。小镬并不小,烧一锅饭,足够十来个人吃。这两只镬之间,有一个胆状的铜罐或铁罐,名叫汤罐,只盛水,不炖汤(汁液)。烧大镬、烧小镬,汤罐都能得到热量。冬天,就舀出汤罐水,洗手洗脸。

汤罐的汤,就是热水。这层意思,在一些固定语中还存在,如汤婆子、赴汤蹈火。

火苗直接烧在大镬小镬底部,与汤罐隔着一层。镬里水滚了,饭也熟了,汤罐里的水还只是温的,不烫,因此俗语中会有“锅子里不滚,汤罐里乱滚”这样的嘲讽之言。

相关文章

  • 越人语|吃食|箸夹头

    有一天放学后,我正坐在长条凳上出神,二哥忽然问我:“豕爪的豕怎么写?” 我随口答:“狼奔豕突的豕。” 刚说完,心里...

  • 越人语|吃食|思鲞

    黄鱼思鲞,半斤八两。 思鲞是黄鱼做的,半斤等于八两(以前的秤是十六两制),所以这句话是说,两个人一个样,或旗鼓相当...

  • 越人语|吃食|光棍米饭

    上初中了。我背着书包,提着饭盒去五里路外的学校,路过村东头的圳边,遇上一个比我大几岁的姑娘,她笑着说:“咦——你吃...

  • 越人语|吃食|搡年糕

    吃力不讨好,黄胖搡年糕。 我老家旧屋门前的檐下,靠着一根斑驳的木柱,曾长久地放着一口捣臼,直径一米,用整块的石头掏...

  • 越人语|吃食|食祭

    “吃着麦稀糊游西湖——祭得恶有趣。” 以前说过的这句鄙薄人的俗语中,最刻薄恶毒的并不是“恶有趣”一词,而是“祭”字...

  • 越人语|吃食|南瓜蒲子

    大话三十三,南瓜蒲子当晏饭。 这个顺口溜读起来轻快得像流水一样。 有人对对子,说:“小说”,对曰:“大话”,又说:...

  • 越人语|吃食|格公格婆

    格公格婆,摘颗吃颗。 格公格婆就是野草莓,简称格公。这两句话与其说是谚语,不如说是童谣,是摹仿布谷鸟的叫声的。在我...

  • 越人语|吃食|苋菜梗过酒

    苋菜梗过酒,前世不修。 苋菜梗三个字,我老家的读音如“酣菜光”。 苋菜梗是旧时农家常备的菜。苋菜长到一个多高,砍了...

  • 6月5日三省吾身

    今天为公司做了些什么 双头车出现夹头夹紧故障现象:手动按钮夹头夹紧和和放松,有时候会出现夹头一直夹紧不松开,控制继...

  • 越人语|语言|“着!”

    旧小说中,高手一箭射出,一刀砍出,或者一拳打出,会喝上一声:“着!”就连观音菩萨去收服红孩儿,拿个“金箍儿”扔过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越人语|吃食|箸夹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mpr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