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懂得满足,是因为小时候父母没有让他学习延迟满足。
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想要什么玩具时不要马上去满足,更不可以一次给他买很多。而是你要告诉他,你只能要一件,条件是你先整理一下自己的玩具,如果你做到了,我们周日去选玩具,这就是延迟满足。
必须规定时间、数目、孩子要完成的事情等几项工作,如果你无限制满足他,如果有一次不满足,他就会躺在玩具店地下不起来。这样的情况在商场经常看见,这样无规则长大的孩子不懂得什么是满足。
每个家庭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制定小规则,目的是让孩子习惯:付出才会得到,没有什么理所当然。你如果想玩你最喜欢的玩具,那现在先好好吃饭,吃完饭以后就可以玩儿。经常做这样的训练,让孩子就知道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先完成前面的事情。
不管什么规则,父母一定要按照承诺说话算数,答应了就满足孩子的需求。比如孩子想买一件漂亮的裙子,你可以告诉她,如果你每天按时睡觉,我们就可以在下个月买漂亮的裙子。这样既满足了她的要求,同时让孩子养成一个按时睡觉好习惯,为了习惯的巩固就规定一个月时间,得来不易她才会珍惜。
当然主要对上学以后的孩子,因为他能理解‘规矩’的含义了,所以给他提出规矩他就能懂得,而且他遵守了规矩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反之,没有进行过“延迟满足”训练的成人,遇到什么事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喜欢说‘我急’,别人如果不能马上满足自己,就会发脾气,你仔细观察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延迟满足”训练一定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训练,因为有了这些训练让她知道要想得到什么,必须付出才能得到。小的时候是你要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妈妈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上学以后要先做好作业,才可以看电视。这样让他就养成了习惯,一切都要付出,而不是我想要什么,马上就给予,不给我就会很生气。
因为孩子小时候特别可爱,父母看着孩子心疼,恨不得把月亮摘下来给孩子。等孩子大了,父母又觉得孩子不好玩儿了,他就不去满足孩子的无限需求,慢慢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了信任。
题主没有说孩子有多大年龄,如果是小学阶段的孩子还是可以培养这些习惯。前提条件是父母要遵守约定,在满足孩子的需求前先要让孩子做一些事情,当他完成了父母就按约定去满足孩子的需求。
时间长了彼此都会遵守约定,但一定是父母首先要做到,比如有的家长说,你如果这次考100分,我会给你买什么什么,带孩子考了100分拿着成绩回来领赏,父母却反悔了,不去履行承诺,这样就会让孩子觉得妈妈说话不算数。做父母的对孩子一定要说到做到,这就是教育。
父母随意对待孩子,孩子会养成做事情想做就做,不能长久坚持完成一件事的随意习惯。同时也不会去信任别人。
父母的行为是孩子以后做事的模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