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好坏之分,但有层次之别,是在汉王工作听刘迎建总裁讲过的一句话。10多年过去了,但这句话变成了自己后来观察职场管理者,反思自己作为管理者的一个视角。通过对不同层级的管理者的观察,交流和处事,虽然记不清曾经接触了上上下下多少管理者,逐渐模糊了那些管理者的形象记忆,但脑子里却慢慢清晰了管理者三层次模型,也就是说,管理层从用人角度,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用员工的手脚;第二类,用员工的头脑;第三类,用员工的心。也就是在管理课讲领导理论时,自己常说的3H模型:Hand,Head和Heart。
第一类管理者,只用员工的手脚(by Hand)。此类管理者只是将自己的意志变成各种奇葩的制度流程和绩效考核标准,骨子里把员工当成一个被动的执行者做事。有错就归因他人,本质上是只是用手里的权力做事,这样的管理者不是心胸狭窄就是不自信,往往为了刷存在感,做些不可理喻的事情,把员工对自己的服从和顺从看做莫大的成功,以此沾沾自喜,殊不知在他人心里轻如鸿毛,一个曾经的典型故事,就是有个员工在会议上,指着一个老总的鼻子说,“在公司里你认识谁,出了公司谁认识你”,当时语惊四座,大家好不尴尬!
第二类管理者,比第一类管理者要聪明一些,会用员工的脑子工作(by Head),有时候会问问你的想法,有问题还问问你有啥主意,这样的管理风格也会让员工有所满足,这样的管理者也因此会获得还不错的管理效果,聪明的管理者大都会这么做。只是有的把员工的聪明才智剽窃为自己的专利,有的管理者拿了人家的方案就没有后音了,更聪明的员工对付这种管理者的常用方法,是问一点说一点,留个后手,因为有的管理者不能容忍更聪明的员工存在,不愿落个“杨修之死”的下场。
第三类管理者,是最高层次的管理者,能够让员工用心工作(by Heart)。善于把握不同员工的需要,把每个员工当成一个平等的个体,总是在努力满足员工个人需求的基础上塑造团队文化,让员工觉得不好好干就对不起人家。因此,组织目标完成尽管有时候曲折,但还是取得不错的结果,甚至超过预期,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团队中不可或缺,但愿意在帮助别人实现自我。
需要说明的是,管理者3H模型中的这三类管理者其实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就像马斯洛需求理论和ERG理论的结合,可以动态转化,与管理者个人、员工、组织环境和组织文化关系密切。
回顾管理的时代背景,从中世纪封建经济的神学到近代工业经济启蒙复兴的科学,再到当地的互联网草根经济下的人学,管理从经验到科学到人本的发展历程,管理者3H模型的三个层次的管理者实际上是信仰和采用不同的时空人性假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