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凶猛,现在已经6.8万的感染。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禁足都已经成了第一要务。
昨天,我弟弟可能是时间到了2周,他可以开车去接自己在邻镇外婆家的2个孩子(过年去的,一放就是两周)。而我婆婆带着我的宝宝在家,一直不敢出门。
弟弟就顺道带了50个鸡蛋,和我落在我妈妈那里的宝宝水杯,送到我婆婆那里了。可以说非常及时,因为婆婆在家不方便出去买东西。
对,我要说的就是鸡蛋。
在皖南的农村,这不仅是穷人家的好菜,甚至成了村里人交往的“硬通货”,用来送礼、办事都不可或缺。
01 桌上的佳肴
还记得小时候读到的那篇盘古开天辟地的文章吗?上面开篇就说“天地混沌如鸡子”。可见,鸡蛋在很早的时候已经是先民热爱和常用的食物了。
小时候,因为农家都几乎户户养散鸡,荤不常见,但鸡蛋可以常有。而且,鸡蛋的供应非常稳定、源源不断。
早上上学前,妈妈可以煎鸡蛋,做面条给孩子吃。那种煎鸡蛋的香味和面条融合,丝丝缕缕,让人怀念。晚上,鸡蛋会成为必备的汤里的必不可少的配角,营养又好看。
02 过年的吉祥物
尤其是过年的时候,皖南的农村里,有一个仪式就是做卤鸡蛋,因为黝黑喷香,圆圆肉肉、形似圆宝,有吉祥之意。
年30做好,初一会热腾腾的放在桌上,来拜年的人,都被劝至少吃一个,期盼沾财气,通财运。以至于拜年拜了四五家以后,路上会有担忧,生怕去下一家又要吃,简直成了孩子们的负担,而很多孩子又是非常害羞,不好意思去违背邻里的好意。
现在过年,我们也还做,但是不至于极力劝说客人一定要吃,在劝与“止”之间把握一种微妙的平衡,因为你要知道,作为农村人,其实也会很敏感,你要是不劝别人吃,他还会觉得“看不起他”,对他“不够热情”。
03 迎接新生命的点缀
在很小的时候,还记得家乡有场子做过红色的鸡蛋。好像是孩子满月,请乡里吃饭,办满月酒的时候,会把鸡蛋壳做成淡粉红色,细腻可爱。
在凋敝的农村,这样的颜色着实令人喜爱,也印象深刻。至于那颜料,应该是自然的,不是外面买的化学品,是什么似乎也无处问了。
而到了近代,很少看到这一点,但是送鸡蛋的习俗传承下来了。
一旦有知道哪家媳妇要生孩子了,沾亲带故的总要送点鸡蛋,以10的倍数为基础讨个吉利。送多送少根据与对方家里的关系。
我怀孕的时候虽然在上海,但是也回过老家,乡里人也送到我妈妈那里。用个红塑料袋包裹,有的时候还带一条万字糕点(这是皖南另一个重要见面礼)。积少成多,竟然有200来个。
更令我惊讶的是有一次,听到妈妈跟邻里聊天,说她们做月子的时候吃的最多的是鸡蛋,月子期间可以吃200-300个。
我心里咯噔一下,满腹狐疑的想,“要不是妈妈那一辈人劳动比较多,集中吃这么多怕不是要胆固醇过高吧……”。她说,小妇人有时候水井里洗衣服,会隔岸相问 “ 你月子吃了多少个鸡蛋?” “ 200个吧……!”
04 现代主妇最爱的花式点心配料
在皖南,鸡蛋在现在的意义也完全不同的。因为互联网和电视的普及,在家里可以跟着学习做各色花式点心。只要配料买齐,想吃什么都可以做出来。
做电饭煲面包?来2个鸡蛋。做小油条?放1 个鸡蛋!做饺子馅?来2个鸡蛋,做土豆饼?也可以放……
鸡蛋成了无所不在的配角,但是又深受人们喜爱,缺它不可。它已经成了我们冰箱里的常驻客。
但,即使在这样的今天,有遇到女人怀孕、孩子满月,还是可以送鸡蛋的。
05 跻身远行孩子的行李箱
现在,年轻人基本都去城市。而在老家的父母,似乎除了拿手的妈妈牌点心,一定要送的还有家里的土鸡蛋。你一定记得网上有一个油桶装着的几十个鸡蛋。
曾经有人怀疑,看起来完好无损的油桶,铜钱大的瓶口,怎么放下去那么多鸡蛋呢?其实,是在上半部分开一个窗,放好鸡蛋后,用透明胶粘起来。农人的智慧是不是也令人惊叹呢?
但凡从家里返程,妈妈都会给准备好上百个鸡蛋。跟着自己的孩子踏上离家的旅程。
在日后的餐桌上,一餐一餐都在回味着家乡的味道,并且把那份关爱和营养带给自己的孩子们。
鸡蛋,就是这样融进了我们的生活,不显眼,又离不开,默默的陪伴着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