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毛诗》的历史功绩(原创)

《毛诗》的历史功绩(原创)

作者: 贺承德 | 来源:发表于2023-06-08 14:57 被阅读0次

    为了竖起法家治国的大旗,大秦帝国的独裁者嬴政准备砍倒儒家治国的旗杆,送“百家争鸣”的规范上阎罗殿。这个事件被称为“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场文化浩劫。被焚烧的诗书不计其数,被坑杀的儒生高达460余人。就这样,《诗经》也被溅了一身的狗血。敢问,《诗经》能够保住老命吗?在刀尖上舔血,一个字:难!

    “先王”一词被秦始皇火化了,“仁政”一语也不再开口讲话,整个文坛一片肃杀,天下的文笔顿时冷清了不少。但滥杀无辜的屠刀下面,总会有一些漏网之鱼。他们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四处流亡。据说,孟子学派苟活者较少,荀子学派保命者居多。他们潜伏在民间,一同保存下来的还有他们长袖里的宝贝疙瘩——经书。他们把经书看得比自己的命还要珍贵,毕竟那里生长着他们崇拜的文化根系。

    汉初广开言路,提倡“百花齐放”,不再禁书。《诗经》遇到了春天,得以重现江湖。一时之间,三家《诗》绝唱于四海。哪三家《诗》呢?即《鲁诗》《齐诗》和《韩诗》。它们都是隶书体格,以三足鼎立之势,共同分享着整个诗坛。

    直到西汉中期,才出现了篆书体格的《毛诗》。《毛诗》扶摇直上,在东汉后期被立为官学,取代了三家《诗》的统治地位。就这样,《毛诗》越兴盛,三家《诗》就越衰亡。我们现在读的《诗经》就是《毛诗》。三家《诗》也好,四家《诗》也罢,它们都为《诗经》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毛诗》顾名思义,就是由两个毛家人传留于后世的《诗经》。这两个毛家人,一个叫毛亨(称毛大公),另一个叫毛苌(称小毛公)。毛亨是荀子的得意门生,听到“焚书坑儒”的晴天霹雳,他十万火急地携带《诗经》拼命逃亡。此后,他将其传于侄子毛苌。汉初毛苌在乡间讲授《诗经》,更多的人得以学习。

    《毛传》诞生于秦汉之间,至今已经2000岁了。它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诗经》的注释本。有了这部参考书,《诗经》就成了能够被“诗”看得懂的“经”,也成了能够被“经”读得通的“诗”。可想而知,如果没有这部参考书,今人在《诗经》面前可能还只是个“睁眼瞎”:面对着满纸的文字,却无法读懂字里行间的那些诗情画意,更别说什么为他人送去“传经诵道”的豪礼了。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无论是大毛公还是小毛公,都应该得到《诗经》爱好者的尊重。现存的毛公书院、毛公墓和诗经村等遗迹,于情于理都应该受到世人的瞻仰。

    《毛传》是《毛诗》的翻译官。这个翻译官不是“一人之下”的副官,而是“万人之上”的长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毛诗》的历史功绩(原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ha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