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也许是千古一帝李世民永远抹不去的人生污点,历史上虽有各种说法为其开脱,但是其屠戮弟兄的事实已不容掩盖。
然而,如何评价兄弟三人及其父亲李渊,在随后李世民对史官记录的干涉下,变得扑朔迷离。
新旧唐书中的相关记载大概如此:
自李渊父子晋阳起兵,到天下初定,功劳几乎都是秦王李世民的。晋阳起兵,作为统帅和父亲的李渊,是受了高瞻远瞩的少年天才李世民的引导和鼓动,他本人不但没有多少创业激情,反而一直犹豫不决、瞻前顾后,江山大计的设计、谋划与执行,都出自一个不足二十岁的“天才”毛头小伙子——李世民。
而李世民的大哥李建成,更是喜欢四处游猎,沉湎酒色,不过是凭着嫡长子的身份才得享东宫之位。因此,李渊曾经多次表示要改立李世民为太子,只是李世民坚决推辞,此事才暂时作罢。齐王李元吉与太子李建成一样碌碌无为,性格冲动而又野心勃勃,故二人在李渊眼中并不重要。
而历史真的是这样吗?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先得说说史书的问题。
李世民在登上皇帝之位后,多次向史官要求阅读记录皇帝的言行的《起居注》,一开始褚遂良不许,后来在他一再要求下,房玄龄与许敬宗将《起居注》删定为《高祖实录》、《今上实录》给李世民。
李世民这一行为不仅给史学考究带来极大困难,其本身也遭到许多学者以及后人的指责。章太炎甚至在《书唐隐太子传后》中说:“太宗既立,惧于身后名,始以宰相监修国史,故《两朝实录》无信辞。”
新旧唐书均将李渊起兵建唐的功劳几乎归功于李世民,而李建成的功劳只字未提。但是,历史并不是完全没有踪迹可循。跟随李渊起兵的书佐温大雅作有《大唐创业起居注》三卷,详细记录了李渊自起兵到正式称帝为止共357天的事迹。书中内容与两唐书有些出入,温大雅作为当时人,在皇储争斗中又是帮助李世民的,故对比两唐书,他所作的《大唐创业起居注》可信度较高。
首先,说一下李建成政治上的成就。
第一,参与晋阳起兵的谋划。
大业12年,李渊密谋反隋,这是一件弄不好就要掉脑袋、甚至要株连九族的事情。李渊作为政治领袖和家族首领,不可能不谨慎,参与其中的范围肯定不会很大,做为助手和参谋,最可靠的莫过于他的家人了。
李渊李建成当时已28岁,作为李渊的绝对亲信,李建成对当时的形势和李渊的处境是了解的。李建成曾对父亲说,“儿等早蒙弘训,禀教义方,奉以周旋,不敢失坠”(《大唐创业起居注》)。而且,当时李世民年仅19岁,政治上还不够成熟,李渊不会抛开作为长子、颇为成熟的李建成而独同李世民密谋,对于先期的谋划以及结纳人士、招募军队等重要的事情,李渊又怎能不让李建成参与呢? 正如吕思勉先生所言,“至前此蓄谋叛隋,则二人(建成、元吉)亦不能不与也”。
在那个年代,李氏宗族长期参与政治活动的习惯以及习武之风,培养了李建成及其父子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对于反隋关系身家性命的大事,他不会无动于衷的,这在之后的政治生活以及军事斗争中都有体现。
因此,李建成必定是李渊策划反隋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第二,作为唐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李建成广罗人才,善待贤才。
在李唐建国前后,李建成招揽了许多谋臣为他出谋献策,如魏征、王珪、韦挺等都颇具韬晦。谋臣魏征在贞观年间以“谏诤之臣”而闻名,李建成“甚礼之”。武德五年(公元622年)魏征、王珪曾劝李建成“结纳山东豪杰。”李建成采纳并认真实行;在镇压刘黑闼时,魏征建议他扶优俘虏,以示大唐恩惠,李建成欣然接受。名臣韦挺“太子遇之甚厚。”此外,郑善国、李纲等都受到李建成的优待。
李建成死后,王珪、魏征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为开创贞观以来的大唐盛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而从这些大臣的角度来讲,也不会没有判断力,去辅佐一个整天沉湎于酒色打猎的纨绔子弟吧?
所以,李建成在识才上是有慧眼的,李建成应该是一个能识人、会用人的人,这一点是不容置喙的。
第三,稳定李唐初创时期的政治局面。
纪录片中的李建成李建成立为太子之后,太子什么地位?——以后要接李渊的班。
所以,李渊“每令习时事,自非军国大务,悉委决之”(《旧唐书》),对李建成寄以厚望并悉心栽培,以积累执政经验,适应新的环境和职责,为日后李建成登上皇位打下基础。
而从晋阳起兵到大唐初创,隋王朝给李渊父子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李氏父子不仅要在军事上迅速扫平都对天下觊觎的割据群雄,还要在这个烂摊子上新建一个王朝。
可以说,李唐王朝初创时期,危机四伏、百废待兴。
所以,身为太子,他平时要协助李渊处理繁重的军国要务;李渊如果统兵在外,李建成要坐镇长安“监国”,代替李渊处理朝野日常事务。李建成在唐朝立国后的统一战争中很少率兵出征,基本上是坐镇长安。
在具体政务中,李建成在制定大唐律法、恢复经济、稳定局势、安定国内、助理朝政方面,文治斐然。
在战争中,李建成大多数是巩固北方边境、管理后勤补给、兵员征收、军籍管理等军务工作,以服务于战争,只是在个别情况下奉命出征。
从这个方面来讲,从李唐建国的整体战略上讲,李世民军事上的成果也和李建成的成就分不开的;没有后方的稳定、兵源和粮食的补给、朝政的清明,李世民军事上的胜利也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李建成的政治能力及其初唐时期的政治成果是不容置疑的。
其次,谈一谈李建成军事上的成就。
其实,庞大体量的《旧唐书》,部分根据高祖太宗实录,此为许敬宗所作,很多地方经过李世民授意已成为共识;幸运的是,《旧唐书》其他部分与所谓实录还是存在很多矛盾之处,从中,我们就可以找到真相的蛛丝马迹。
如在《旧唐书·殷峤传》提及平西河军功时显示,“从隐太子攻克西河。”
对此,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也明白表示:“盖史官没建成之名耳”。
看来,改史书也并不是轻易就能做到滴水不漏。
关于李建成在李唐王朝创立过程中的军功问题,学者李树桐在他的《唐隐太子军功考》一文中,对李建成从晋阳起兵的军功,进行了颇为全面严谨的论述,从中可以看出长期以来我们对李建成的误读。
李树桐先生分别从李唐起兵后平西河、克长安、备突厥、平稽胡,乃至后期的平刘黑闼,叙述了许敬宗在太宗的指使下篡改历史的事实,现将李树桐先生的结论引用如下:
(一)对建成立的军功,除去建成之名。如平西河之役。
(二)对建成部下将领立军功的,不书明属于建成部下。如克长安之役,将雷永吉改名为雷绍,而且不书明属于建成部下。
(三)对建成的职权或官衔从略,使受建成指挥的军队所建之功不属于建成。如书“太子屯蒲州以备突厥”,及以后各战役是。
(四)对建成部属的战功,特别从略。如太子建成平刘黑闼时,他的部将钱九陇、窦琮等的军功,毫不加描述。若与秦王世民平王世充、窦建德时对秦王及其部属军功的描述相比,尚不及数十或百分之一。
(五)对建成的军功或战胜,往往改为战败或罪过。如霍县之役。
最后,我们谈一下隐太子的个人品性。
《旧唐书·高祖本纪》称李渊,“任性真率,宽仁容众”,而长期在李渊身边的李建成,颇有其父之风,历史评价“性宽简”(《通鉴纪事本末》)、“颇仁厚”(《资治通鉴》),他这一点同李渊非常相似,因此也受到李渊的喜爱与信任。
据《资治通鉴》记载,“初,齐王元吉劝太子建成除秦王世民,曰:“当为兄手刃之!”世民从上幸元吉第,元吉伏护军宇文宝于寝内,欲刺世民;建成性颇仁厚,遽止之。”
从这件事来看,李建成并不是新旧唐书所描述的轻浮残忍、处心积虑置李世民于死地的纨绔子弟。
而据《新唐书》所述所谓“荒色嗜酒,畋猎无度”,就更不值一提了,作为北朝将门后裔、行伍家门出身,打打猎,更会保持和延续将门的彪悍作风,并不一定是件坏事。
至于“酒色”这种事,不仅仅对于李家这种行伍出身的世家大族,乃至李唐王朝的后继者们,都不算是太大的毛病。
而像传闻的隐太子和齐王与李渊嫔妃淫乱之事,显然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作为未来的继承人,李渊不仅是自己的父亲,更是将来自己登上皇帝宝座的政治资本,李建成权力之大,何必费那么大劲、冒险出入后宫,去和自己父亲的女人弄得不清不楚;再者说了,李渊的后宫是那么容易进去并进行苟且之事的吗?
从政治斗争的危险性来讲,构陷造谣在双方的角力中成了家常便饭,李建成曾经因为“杨文榦事件”差点丢了脑袋,又何必如此不小心,主动去落下这么大一个把柄,招致杀身之祸呢?
在玄武门之变中取得头功的武将尉迟敬德从以上的论述可以得出结论,李建成作为李唐王朝创立的重要谋划着与参与者,作为李唐王朝的第一位太子,在实现唐朝立国和统一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是对隋末暴政的否定,使社会重新走向和平与稳定,构建了中国封建社会新的统治秩序,并由此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盛世。
李建成在唐王朝建立和统一的过程中功不可没,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
无奈的是,在封建社会你死我活的宫廷政治斗争中,李建成没有笑到最后,死在了自己亲兄弟的手中,这无疑是非常遗憾的。
李世民在取得这场胜利之后,罔顾事实,干预了对历史的忠实记录,既造成了后世对历史的误读,更是一种对历史不负责任的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