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昨天喝了红茶,晚上居然失眠了,迷迷糊糊不知道多久才睡着,期间听到女儿断断续续的咳嗽声,醒来。
不到5点醒来,外面的太阳还没上来,如果再睡一个回笼觉,那今天的慢走估计就作罢了,摸出手机,刷了会微博、微信,看了半小时的电子书。起来出去接着走——若不坚持,若宠溺自己的随性,突破又从何而来呢?
路上听了昨晚大家的互动,感受不到一丝凉风,明显比昨天热,出的汗更多了。
到家就听到女儿念叨要吃冰激凌——这几天鼻涕、咳嗽就没让她吃了。
她爸显然被点着了,嚷着让她闭嘴,口气不好,他是极易出汗的人,顺流而下的汗水+闺女的哭声,让他更加烦躁,他受不了孩子的哭声。情绪稳定时能接着孩子的哭,抱抱哄哄,情绪不好时——闭嘴闭嘴的大声。他对孩子发脾气大多情境是孩子哭的时候。
公婆也是这样,孩子一哭——就说不哭不哭,要么就是看着孩子俩人在那笑。可能他们觉得孩子哭了好玩,又可能只是因为无法缓解孩子的哭改为笑来抵挡些什么。——一样样的男人选择是发火。
我多数情况下可以接受孩子哭,若她爸被点着我也会跟着被点着,词语上在指责她爸不该对孩子凶,但态度上又附加的怪孩子——你不哭他不就不发火了吗?(快点别哭了啊,那样你就会少受些伤害啊——可孩子根本不懂,她需要在这件事上得到确认:我爸爱我,我这样我爸就能妥协)
“快点别哭了啊,那样你就会少受些伤害啊”——忽然就想到了我妈,她与我爸的争吵甚至我爸动手就是这个模式,我妈一直不让,直到想言语上占据上风,她曾说过:我要说到他闭嘴。而事实上我爸也不忍让,俩人互扔飞镖,吵了这么多年了。我多希望我妈适当闭嘴,言语的逞能最后可能换来拳脚啊!包括我有时候回家也会对她说:你要先对他好,他才会对你好啊。她却觉得:凭什么,他都没对我好过。也许他们一辈子都无法理解:外面没有人,只有你自己。你对世界的态度正是世界回馈你的态度。
回到孩子的事件上,我为什么又去凶孩子呢,我想在言语上是跟她爸统一战线,也许那样他对孩子的火气会逐渐减小。事实上心底里却又知道这样可能会让孩子更加难过,我为何要火上加油呢?
冷静下来,他们父女相爱的画面多于这种吵闹的,甚至于几乎每次他俩不愉快的最后是爸爸去道歉的,去抱孩子。
我要多努力,用更机智的方法去作为容器,承接他们,将负面的情绪转换成稍好的再传达到他们身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