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听,学会说

作者: 飞翔的粥 | 来源:发表于2017-04-16 14:16 被阅读101次

  这几天看了《故事思维》,是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美]安妮特·西蒙斯著,俞沈彧译。书中侧重将讲故事作为沟通的一种技巧,以期从情感上打动对方,更有效、更好地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故事思维》

  对于非广告、营销从业人员的我来说,这本书最大的败笔是翻译之后加上的副标题。虽然换一个角度说,沟通本身就是人际交往中互相影响的一个部分,这样的副标题也无可厚非,可毕竟如书中所说——“好故事从不急功近利”。

  但是,抛开这层包装,这本书最好的地方在于,即使不是相关从业人员,有一些方式方法对于理解并解决和他人沟通中的障碍是很有现实价值的,毕竟每个人都免不了和别人打交道的,而本书的“讲故事”突出的也正是故事所具有的解决问题润滑油和推动器的功能。

  《故事思维》不算最后案例的话,共有11章,前7章都是在说故事的定义、好处,以及通过描述讲故事的好处传达一些效果不错的案例;后面5章才在描述说故事的方法。让人感动的是,一本讲述如何说故事的书,花了整整一章讲述聆听的重要性。

  不卖关子了,直接呈上书里那些让我特别想分享的话和让我想起的一些杂七杂八吧。

(一)

“聆听就是见证对方的恐惧、伤心,或者对不公的愤怒,使个体都能够通过摆脱过去的麻木情感,重新获取新力量和新的行为方式。”

  这句话,不要说用在什么大地方了,单单说是伴侣相处,就真的可以让很多人贴在床头。还在困惑为什么你的Ta絮絮叨叨一些废话吗?美剧《生活大爆炸》里有一集Raj暂住在Penny和Leonard(一对夫妻)家里,Raj听得懂Penny对工作上的一个同事的抱怨,而Leonard甚至连人名都搞不清楚。有没有人看到自己的影子?你是Penny还是Leonard?对方很可能并不需要你的解决方案,只要单纯的认真聆听就够了,等到说完了过了那个不理智的发泄期,其实常常也就自愈了。关键是,不要咄咄逼人地想要用自己的思维改造对方。

(二)

“有些公司信奉恐惧的力量,认为恐惧感能促进工作,实际效果往往截然相反。”

  不知道有多少一路考学上来的人有过这样的恐惧——考不好轻被责骂重会被打,有用吗?对我来说大概也有一些吧,但是更多的是愤怒、疏远甚至一点消极怠工。初三的时候,大约是对中考压力的抵触,有一段时间我很不爱学习。很多老师都会布置那种自己做、自己检查,老师抽查,如果不做就会找家长的作业。高压态势之下,平时总体被评价为“好学生”的我还是基本保持着及时糊弄完的状态,实际效果可想而知。不过这点小聪明还是有出了纰漏的时候,一堂物理晚自习,老师突然说要抽查。而到那时该写的两章我都是空白,趁着老师检查其他人的时间,能补上的也仅仅不足十分之一。当老师过来,我已经做好了被批评的准备,物理老师翻了翻习题册,看了看我,“感觉你最近上课状态也不太好,是不是压力比较大啊”。当时感觉自己像被戳了一针的水气球,眼泪完全止不住。现在想想还如同当时一样很是尴尬,明明自己是做错事的那一个,为什么会哭呢。后续想来大家都能猜到,直到中考,我学得最努力的一门课是什么呢?当然是物理了。

(三)

“政策是死板僵化的,故事却能开拓人的思维,灵活地引导,讲道理。在解决冲突的同时,讲个故事,不会伤害任意一方的感情。”

  适婚年龄的青年或多或少的都被家里人问过,什么时候要找对象啊,什么时候把男/女朋友带回来啊。而很多人都在苦恼,如何不伤害家人的感情,同时表达出自己还没有遇到对的人,不急着结婚。其实我相信很多人不自觉地用过这样的方法——给家人讲个故事。那个故事可以是同样拼搏在外,未婚生活得很好的故事;可以是匆忙结婚却黯然收场的故事;可以是虽然很迟结婚但是现在很幸福的故事。这些例子传达给家人的观念是,知道你们是为我好,为了我的幸福,但是我现在这样是真正地对自己的幸福负责啊。

  作为引进书,《故事思维》有着这类书的通病,使用的很多俗语、案例需要特定的文化生活背景。加上整体脉络因为掺杂了大量故事而显得模糊,会影响阅读体验。但是如果能沉下心去读的话,整个过程就像在海边捡贝壳一样,甚至常常能在无意间发现珍珠。

相关文章

  • 去浮躁,多一点沉稳

    稻子熟了,稻穗沉醉,低头弯腰…… 人经历多了,就懂得闭嘴,不会说得多,而会听得多…… 最近学太极,不能快,必须慢,...

  • 会听会学寓教于乐

    直播课堂已经进行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孩子们在本周已经拿到了书,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以前我们没有书本...

  • 你是学乐器的吗?我问你学乐器学乐器先学什么

    如果你是学音乐的,应该也会经常会听到学乐器先学什么吧?比如:是学电子琴还是学钢琴先比较好,先学木吉他还是学电吉他好...

  • 会听就会说

    如果对方的权位比你高,他讲话是你必须要听的,说一些非听不可的命令、指挥、讲话,这不是倾听。倾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最...

  • 会说与会听

    说者口吐莲花,听者无动于衷,仅是一场独角戏,唯一能说明的是你的表达很失败。 会说很重要,会听更重要。如...

  • 会说先要会听

    今晚听了馒头村三位优秀馒头的分享,才发现自己做为一个馒头是多么的不专业!花花老师分享的会说先要会听让我感触最深!现...

  • 会听 会意 会说

    这个年代撑死话痨,饿死哑巴。说话这项技能跟随我们几十年,却发现从来没有开发它,没想过培育它。像吃饭一样自然,...

  • 会听才能会说

    这是正正1000天日更的第10篇文章。 沟通心理学强调,一个善于沟通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听众。当他需要开口时,要先用...

  • 生活中,你属于哪种沟通类型呢?

    倾听反应中的四种沟通类型。不会说不会听的愣听不说型,不会说会听的愣听傻说型,不会听会说的愣说不听型,会说会听的善听...

  • 【星城街舞】身残志坚的街舞人 街舞教会他们积极面对生活

    我们常常会听人问到,我身体不协调可以学街舞吗?我个子太矮能学街舞吗?我家孩子年纪还小能学吗?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星...

网友评论

  • fb02e35a0b32:非常好的文章,特别是说聆听的那一段,感触十分深刻
    飞翔的粥: @积极向上的傻逼 缺点就是内容散了点,有些故事我们比较没有共鸣(文化不一样),可以再看看别人的评价~
    fb02e35a0b32: @积极向上的傻逼 我平时也看一些书,你说的这本书我也去买来看看。
    飞翔的粥: @积极向上的傻逼 谢谢!书里还提到聆听的好几段,看的时候都觉得很有共鸣。“我们都是孤独的生物,穷尽一生试图摆脱孤独。讲故事是我们摆脱孤独的古老方式之一”。看的时候类似的段落觉得这岂止在说沟通的书,更是人性啊。
  • A01刘中南:喜欢,没道理的喜欢!
    飞翔的粥: @A01刘中南 谢谢!

本文标题:学会听,学会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ra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