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
当这个问题不能解决的时候,
第一信条,就是保护生命,
让他好好地活着,让他开开心心的。
以后会有路的,
说不定这条路是他自己悟出来的,
说不定他哪一天能得到一种帮助。
安静的午后,我翻开《好的关系 好的教育》的第三章:对身边的孩子好一点。每一章的扉页上,于湛蓝的底色上都有一行温暖的白色小字,在指引我们继续阅读。“第一信条,就是保护生命,让他好好地活着,让他开开心心的。”何其美好!宛如涓涓细流,沁入我的心扉;又如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教育的真谛。
![](https://img.haomeiwen.com/i27165141/f15b95be73dccac6.jpg)
我静静的读着,感动着,醒悟着。当我读到如何应对青少年自伤,自残,自杀……这一章节时,这些沉重的话题,时刻在提醒我们教育的缺失与错位。我读到了詹大年校长关于教育首要任务的深刻洞见,他说:“教育的价值在于让生命自由而丰满。离开此,教育毫无意义”。詹大年校长的话如同一剂清醒剂,让我们反思:是否过于追求外在的成就,而忽略了孩子内心的呼唤?
青少年轻视生命,放弃生命的理由,是生命被控制。自伤、自残、自杀,是生命需求没有被关注,通过身体的刺激来减轻痛苦。
读来感觉心情很沉重,在物质生活愈发富足的时代,在教育科技日益超越的时代,为什么却有那么多的问题孩子,焦虑、自残、甚至自杀呢?
詹大年校长说:“这些问题其实都只是孩子的生命需求,但我们因为焦虑而忽视了这些需求,并把需求当成了“问题”。”
饥饿了,不是想办法去找食物,而是教育你“忍着点”。詹校长诙谐的语言描述背后,是一种对反教育的讥讽。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相信自然生长的规律,春天来了,花儿要开了,尊重生命生长的规律,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孩子成为孩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27165141/28f4dc6aae014fe5.jpg)
读着读着,脑海中忽而出现了这样一组画面,那是视频号博主江问渔发布的2分25秒的短片,以绿植喻人,句句不提人,却句句都是人。
开篇以“我的树怎么不开花”的质疑声,引出一段关于教育的问题。“您的这个品种,不太擅长开花,比较适合散叶”。“我们这么多年省吃俭用,都是为了它能够开花结果呀!”“可是您当初养它的时候写着:只要健康成长就行。”“那是以前,现在不一样了”……正在争论间,CT结果出来了,它的内里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一个说:“为什么别人都能开花结果,就它不行。”一个狠心地扔掉CT单:“仔细看看,什么毛病。”而这株绿植在这样的争吵中,出现了自残现象,“烧伤自己很痛的,快救救它”,“又在装”,“这么多年浇水施肥一个不落,它有什么好想不开的?”父母的漠视,令我泪目。而另一组画面,一株受伤的绿植,父母岔岔的问话:“它又怎么了?”“它没有其他问题,是其他绿植欺负了它,你们要好好安慰它。”而紧接着父母的话语,让绿植瞬间枯萎。“它不惹别人,别人能欺负它吗?”“它肯定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你回头教育教育它”。因为不理解,不信任,一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瞬间枯萎。而随着一声爆炸声响起,之前那株绿植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看完这个视频,我的内心是悲伤的。每一片叶子的枯萎,都是对孩子心灵创伤的隐喻。因为父母的不理解,不信任,因为语言的伤害,因为这么多年的所谓省吃俭用为他好,因为没有尊重生命,因为没有倾听孩子,因为没有看见孩子,才会出现问题,才会促使孩子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解脱成长的痛苦。
![](https://img.haomeiwen.com/i27165141/432c61c376232f64.jpg)
让我们谨记詹大年校长说的:“看见孩子才可能认识孩子,认识孩子才可能接纳孩子,真正的教育是从相互接纳开始的。没有接纳的教育,应该是反教育。”
让爱如阳光,温暖每一个角落;让理解如雨露,滋养每一颗心灵。愿我们都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守护者,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孩子成为孩子,让孩子在自由与爱的天空下,绽放最灿烂的笑容。
文‖丹彤有约 封面/图文‖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