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他还是回到了那片草原。
城市很好,可那里不是家。
他从马上跳下来,躺在地上看天。天很蓝,白云慢慢流过去,他好像又看见了那张微笑的脸。
第一次见她,其实他也蛮紧张的。不是因为她在圈内的身份和资历——接节目之前,他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她的名字,当然,他没有听说过这个圈子里的大部分名字。紧张的只是,这是他第一次录综艺,他怕他刚刚熟练的普通话会应付不了局面。
“待会记得态度尊重点。”经纪人又嘱咐一遍,告诉他她会唱歌,会演戏,还是编剧和导演,所有人都尊敬她。他想象那会是怎样一个角色,然后她就来了,比约定的时间早十分钟。
“没有等太久吧?”她微笑着伸出手,好像一早就认识。短头发,白T恤,长裙子,球鞋,几乎没化妆。
他有习惯性的腼腆,他不属于这里,又在努力融入这里。他认真地介绍自己,她也歪着头认真听他说话,然后说:“我在网上见过你,你真的是个好美的男孩子。”
他的脸就红了。
节目录制很顺利,尤其后来她去看他骑马。那是最让他自在的部分,是他能掌控且得心应手的部分。她给他看她拍的照片,“你看,多好看。我的技术不错的。”
她没把他当闯进都市的异乡人,也不像别人那样,总会问他适不适应,城里好还是家乡好,诸如此类的问题。他们只是聊天,老朋友一样,她的微笑里,有欣赏也有纵容。
结束时,他问:“我可不可以叫你姐姐?”
再见面是什么时候呢?好像是她参与的一部电影首映。映后有观众见面会,经纪人帮他弄到了票,还一并买了花。她照例会一一回答观众的提问,很诚恳地谈自己创作的想法。后来,他就举了手。他坐在后排,影院里没那么亮,他抱着花跑上台,第一排的媒体才注意到。闪光灯此起彼伏,对任何人都是惊喜。
“你怎么来了?最近不忙?”散场时她问。
怎么会不忙?接了各种综艺、通告、广告,学习在这个圈子该如何生活。
“忙的。姐姐不是一样忙?”他还是害羞,低下头,她居然和他一样,穿了双及膝的马靴。
她拍拍他肩膀,“别瞎叫,你比我儿子还小呢。”
他不知道怎么回答,愣愣地蹦出一句话:“我会把整碗粥都给你。”
先是愕然,很快她反应过来,那是她二十年前唱片里的一段独白:一个小男孩把仅有的一碗粥分了一半给一个小女孩。
“傻小子。”她揉了揉他的头发。
新闻很快出街——没有人不喜爱他们。于是有人提议,为什么不合作?
她刚签了一部新片,自导自演。计划母亲节的档期,她很能驾驭的主题。经纪人很上心,毕竟,这样的大制作里的男一号,比起各种零碎节目,长期价值显而易见。几番游说下来,她也把他放进了备选名单——一个如此干净的孩子,可塑性是很强的。
经纪人高兴极了,拿回剧本给他看。他识字不多,但熬了整晚看完之后,他说他不想演。
母亲节的档期,其实没什么悬念,他在剧本第一页就看到了人物关系——那是一对母子。他不想演她儿子,但他只是说:“我不会演戏。”
她有些失落,但又仿佛早就知道他的选择。不过工作上,她一向冷静干练,拿得起放得下。备选名单上当然还有优秀的新人,她签了那孩子,电影上映后,票房口碑双赢,那孩子还拿了当年的最佳新人。当然,这一回,他没有去看首映。
还是这一阵过去以后,她约他出来饮茶。“姐姐,是不是对我很失望?”他依旧这么叫,这回,她没有纠正他。
她笑着摇摇头,他又问:“我是不是比他差很多?”
“我们汉人有个词叫‘知遇之恩’。我签的年轻人呢,对我的感觉就是这四个字,因为我发掘他们,给他们机会,帮他们走上他们梦想中的道路。可你不一样,你要的不是这些。”
“嗯,我要的不是这些。”他心里默默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