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日多雨水,淅淅沥沥,滴滴答答。也正是这雨水,催生了一棵棵春笋。
在这个暮春时节,竹笋饱吸了雨水,节节拔高,可食的已经不多,不由得让人有些怀念。
刚好读到一首宋词,钱惟演的《玉楼春》:
锦箨参差朱栏曲。露濯文犀和粉绿。未容浓翠伴桃红,几许纤枝留凤宿。
嫩似春荑明似玉。一寸芳心谁管束。劝君速吃莫踌躇,看被南风吹作竹。
这首词是宋代最早的咏物词之一,生动地描绘了竹笋的外形、色泽,读来可知可感,栩栩如生。
作者写道,在曲折的回廊下,春笋纷纷抽芽,参差错落。雨水洗涤着这些竹笋的嫩芽,一日日,长势喜人。细小的竹笋尚未呈现出浓郁的苍翠之色,便已经有凤凰留下了巢窠。这又是以竹子来比喻高洁的志向,因为传说中的凤凰饮甘泉、吃竹食,非梧桐而不栖。
最可爱的是这句:嫩似春荑明似玉,新生的嫩茎如春荑般鲜嫩,又像美玉一般晶莹剔透。似乎一掐就可以流出大把的汁水来。
不由得想到我们当地人都以“笋嫩”来形容人的青春年少,而新鲜的笋确实不辜负这盛名。
“劝君速吃莫踌躇,看被南风吹作竹”。趁着春笋尚嫩时赶紧尝鲜吧,否则南风一吹,竹笋转眼间就变成竹子了,老了就不可食了。此句与“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有异曲同工之妙。
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有一个保鲜期,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该抓紧时就不要轻易错过。
诗人钱惟演是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人。作为生长于江南的人士,必定是对竹笋十分的熟悉。可我心中还是有些疑惑,因为竹笋最鲜嫩的,还是埋在土下的时候,并且以黄泥笋为最佳。而诗人笔下的春笋,显然已经冒出了泥土,口感估计也大打折扣了。
春笋是春日里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有各种各样的做法:笋烧排骨,鲜香美味;笋丝炒雪菜,开胃爽口;油焖笋,鲜甜脆嫩。一时吃不了的,还可以晒成笋干,泡发后炖老鸭煲或炒笋干,又别有一番滋味。
哈哈,写到这里,口水不由的流了一地。只是春笋虽然好吃,却也不可多食,因为它含纤维素太多,吃多了胃会消化不了。
品食春笋,再来赏词,似乎更多了一份雅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