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夏至清补节气灸

夏至清补节气灸
【养生原理】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二十四节气的夏至。夏至时节,气温虽然没有到达最高点,但是闷热的天气还是容易使人出现中暑的现象,“暑易伤气”。从中医理论讲,夏至也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艾灸以养心健脾,清暑利湿为主。
宜食:夏季清补:先清解,后补益。夏季宜选用清补法养生,可以多吃点绿豆,薏米,小米等,消除湿热,补气生津。清补可食用海带,竹笋,芡实,意苡仁,冬瓜,莲藕。“心火过旺则克肺金”,《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而味苦之物能助心气而制肺气。苦瓜是败火能力,还有苦笋,苦丁茶。当然,为营养均衡,也适量吃些肉,蛋类等食物。
宜:调理脾胃,消暑利湿。 忌:热中风。,

夏至者,至者极也。
冬至为阳热降极而升,夏至为阳热升级而降之时。夏至之后经过小暑大暑(初伏,中伏),于是立秋,升降的范围大,则升降的圆运动中气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养阳正当时。
夏天为什么容易困倦,乏力:
夏天因晚上太热,睡眠不佳(心静自然凉,常如冰雪在心,开客厅空调,五红汤,苦瓜养心阴,桃子养心阴);湿大困脾,没有胃口(红豆薏米粥,冬瓜老鸭汤,冬瓜带皮炖,玉米须,大麦茶祛湿);夏季出汗多,身体的阳气随着汗液而泻(喝陈皮水,可补气,柠檬水敛汗)。

生活小妙招
运动以少出汗为宜,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
饮食清淡适当摄入蛋白质。可吃些酸性的食物,可敛汗,荔枝,龙眼,柠檬。
夏季的高发病:
夏季饮食感凉,或腹部受寒凉,导致腹泻。(夏季阳气浮于表,内里一片虚寒,饮食食寒凉会引起肠痉挛,导致腹痛,腹泻)
空气湿度大,诱发顽固性湿疹。
脚气,鸡眼,(水湿下注,睡前半小时用艾草水泡脚)
肩颈冷痛,空调病(穿衬衫,或者颈部围巾来保暖)
痛经(寒从脚底入,每天晚上泡脚。)
以上这些症状都已祛湿为主,饮食上食用鼓舞阳气的食物,如羊肉,牛肉,干姜等。

推荐食物:
夏季心当令,苦瓜入心,养心阴,养阴以养阳。
桃子性平,养心,形式心脏。
荔枝。
瓜可利尿,对于舌炎,泻心火,泻膀胱热。可适量,常温下食用。脾胃虚寒的人不适合。
脾胃虚寒的人可以,食用白扁豆,豌豆,花生,大麦等谷类,可以皮泡水,来补脾气。红豆薏米粥,五红汤,冬瓜汤(冬瓜带皮实用)

养生小常识:
每天可在肘窝,腋窝,委中来拍打排毒。
后背心撞墙,可预防心脏病。(专业人士陪同下进行)
三伏艾灸的好处
冬病夏治、固元气、养阳气、治未病的作用。
湿为百病之源,现在研究表明湿气和肿瘤有关,身体的湿气重会阻碍体内气血的正常运行,在局部形成阴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肿瘤。
三伏灸适合人群:
对于亚健康人群,心脏不舒服,后背怕风,怕冷,容易感冒,腹泻,中焦寒湿,过敏性鼻炎,胃炎,冬季高发的支气管哮喘,肺炎,风湿性关节痛,膝盖,颈肩腰疼。
三伏灸可以减少冬季发病的频率,减轻发病的程度,改善身体体质,提高抵抗力。
三伏天艾灸补阳气的穴位,增加身体的阳能。
三伏改善体质的时间,只有40天,错过就要明年了。艾灸扶阳,抓紧行动起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