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讲谈社-从城市国家到中华》(2)

读《讲谈社-从城市国家到中华》(2)

作者: 泠之屋 | 来源:发表于2021-08-09 11:54 被阅读0次

战国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

最关键是汉字的普及和以汉字为基础的文书行政管理的出现,由此专门出现了史官来记录历史和国家大事,专门出现了学者来研究历史和做各种学术主张。

汉字最早的记录是商王朝的甲骨文,至于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以及夏王朝是否存在文字,至今还没有找到证据。从后来的考古学发现可以看到,汉字并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体系,在中国的其他文化圈也出现了与汉字完全不是同一体系的文字。但到最后只有汉字留存并发扬光大,其他文字逐渐消失在时光迷雾中了。汉字最早是用来祭祀和占卜的,它是与神沟通的神秘符号。

中国有仓颉造字的神话。《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这样的描述对于文字的发明,毫不夸张。它的出现对人类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让人类开启了文明的纪元。汉字这个商王朝祭司掌握的符号后来被周王朝所继承,但整个西周期间没有证据表明汉字传到了周边的诸侯国。只有周王不定时给诸侯国赠送的青铜器,上面铭刻的汉字在各诸侯国留存下来,为后世的考古学家所捕获。这就是金文。

到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汉字才开始从周国传到周边的诸侯国,那些周王室负责教育和礼仪的儒生们纷纷散落到各诸侯国,给这一趋势推波助澜。到了战国时代,这样的普及终于迎来飞跃,文字不再只是祭祀的符号,变成了用于行政管理的工具。文书行政管理为其主轴的官僚制开始乐突飞猛进的发展。

什么是官僚制?官僚制是中央向地方排遣官吏,通过官吏管理地方的制度,它是以文书和律令为其基础的。显然,这是文字的普及让它成为可能。在施行官僚制之前,各个诸侯国都是城邦国家,仅仅有能力管理城市和城市周围有限的土地。如果出现额外的土地,诸侯只能把它分封给自己的宗族贵族或有功的大夫,而诸侯与这些分封的贵族之间形成了盟誓关系。简单说,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是独立的政权,地方政权虽然宣誓效忠于中央政权,却也具有约束中央政权的强大力量。这就是分封制,或者我们更熟悉的名字,封建制。

随着文字及文书行政管理的普及,战国时期诸侯国从城市国家林立逐步演变成了几大领土国家。于此同时出现的是汉字圈的扩张以及汉字圈为基础的“天下”概念,在这一概念为基础,就有了“华夷之辩”。与“天下”可以基本视为同义词的“中国”,最早的写法是“中或”,指的是周王朝王都附近的区域。后来“或”字加了围墙变成了“國”字,也正代表着存在边界概念的领土国家的出现。关于这一点,我们下一次再讨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讲谈社-从城市国家到中华》(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cz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