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向阳花想法散文
清明祭祖,为什么年轻的身影越来越少?

清明祭祖,为什么年轻的身影越来越少?

作者: 水木空影 | 来源:发表于2019-04-01 18:08 被阅读111次

    姐姐深夜来电话,转达母亲的意思,问我清明节前能不能回家一趟,去给亡故的先人们“挂清”、送纸钱。

    母亲没有文化,但于传统习俗始终保持一颗虔诚之心,尤其对逢年过节祭祖烧香一事丝毫不马虎,时间一到,马上提醒,如同闹钟一样准。记得上次回家,母亲正戴着老花镜坐在太阳坝里,佝偻着腰聚精会神剪清明吊。

    听到停车的声音,母亲抬起头,见妻子正抱着儿子下车,连忙起身,笑脸迎过来:“哎哟!我的孙儿回来啦!”

    就着一桌子水果、零食边吃边聊的当儿,母亲突然问我:“今年清明节是几号?”

    我翻开手机回道:“4月5号”。

    母亲叮咛一句:“我剪好清明吊,记得提前回来给老先人们送去。”

    我答应一声:“记住了。”

    其实,母亲的腰一直不好,不能久坐,更不能长时间弯腰。刚开始,我们三兄妹常常劝她老人家保重,但她嘴上答应的干脆,背过我们“涛声依旧”,怎么也改不了。

    后来我们也渐渐理解了,母亲辛苦大半辈子,节俭、勤劳、朴素的习惯早已融入血液,怎么可能一下子变过来?尤其是给先人们送的那些东西,不经过她的手,她怎么会放心?

    “挂清”那天是周末,天气晴好,可惜妻子、女儿都走不开,我只好独自一人跑一趟。

    先人们“住”的地方比较分散,开车一个来回也得大半天。

    像小时候父亲示范的那样,每到一处,我先找一根细竹竿或细木杆把清明吊挂在先人的坟头,再燃上三炷香插在坟前,最后跪下烧纸,一边烧一边和先人们絮叨。一套程序走完,磕三个响头,然后向先人告辞,退着走几步,这才转身离开。

    走过几处,出了一身汗。就着太阳坐在一个茅草坡上歇气的时候,我突然回想起,最近几年,除了春节期间,其他时段的祭祖活动,看到年轻人参加的时候越来越少。

    在城镇化大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乡村、进入城市,留守的“386199部队”便成了一道醒目的风景,很多时候,诸如逢年过节祭祖这样的传统大事,他们也是全家人的代表。

    窃以为,祭祖是最能体现国人特色的文化传承。今年清明,您回乡祭祖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明祭祖,为什么年轻的身影越来越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hb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