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官林溪
这一生我们从不懂孤独到经历孤独,从学会拥抱孤独再到最后和孤独告别,这就是我理解的完整人生。
我很少感受到孤独,从很小开始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小时候从童话到寓言故事,长大了从都市小说到经典著作。当然学生时代复习不完的课本也对淹没孤独感起了主要作用。
这种好习惯的养成也是从记事起,妈妈每天晚上都会把我抱入怀里,拿着书给我讲故事开始的。
每天都听的津津有味,印象最深的是妈妈跟你讲雷锋的故事,有一次还给我听哭了。
如果非要说孤独感,那大概就是我暗恋的人喜欢了别人,或者我生病时一个人扛着没有跟妈妈说。而这种孤独感也是很快就可以平息的。
百度了一下孤独,好像对这个词的定义是负面的——“孤独是一种主观自觉与他人或社会隔离与疏远的感觉和体验,而非客观状态;是一个人生存空间和生存状态的自我封闭,孤独的人会脱离社会群体而生活在一种消极的状态之中。”
人在孤独寂寞的时候能做的很多很多,但是也很少的,基本上是抽烟,喝酒……。不说话,总是在那发呆。
其实真正的了解寂寞的含义的没有多少人!只不过是基本上大多数人是照上面那样做,那样理解!
H君从初中开始就沉迷网络游戏到成年后深陷网赌,最后负债累累跑路打工努力还债……用他的话说:“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啥都没有只觉得心口憋的慌,大概网瘾赌瘾总是在孤独时隐隐发作。”
他说以前闷了就上网做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打发无聊,如今孤独时啥都不想干,知道读书学习对自己好,可是即便如此,那些书也不想去翻看。
有时候在想生命终究归于虚无很多事情何必执着,可又陷入一种深深地无力和自责。只想明天一觉再也不起来。
但是,在他心里还有一个人就是这个声音撑着他度过这枯燥的日子,努力的工作,不是要为了证明自己有多了不起,而是想着自己失去的总有一天要拿回来。
读书的好处可能还有一部分人没有体会到。有个简单的道理就是量变到一定程度才能达成质变。
在这之前需要我们下功夫把它变成习惯,之后便发现古人说的非常对,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可惜很多人都没有熬过去,能治愈自己孤独的从来不是时间,而是明白。一个明白包括了多少智慧。
这种来自书籍的智慧比我们用有限的生命得来的那点实战经验更全面的促使我们更快的接近明白。
《生之颂》——"有一双眼睛看遍了人间生死,太阳落下之时,旁边的云都染上了沉静的颜色。又是新的一场比赛,又有人在庆祝胜利。
感谢心灵,我们生之所在,感谢它的温柔,它所有的喜悦和恐惧。对我来说,世间最吝啬的那朵花也有最深的思想,往往藏在眼泪不能抵达的地方。"
愿我们有生之年,独立而不孤独。
源于岁月拾遗优文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