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的对孩子操心是没谁了,送课外辅导班的家长九成以上是妈妈们,聊娃日常也是妈妈们由陌生变熟悉的润滑剂。
周六第一节是英语课,孩子们快考试了,于是大家交换了一下各区考试时间,人家都通知了,我家娃学校还没动静,不过最近不断做卷子,晚上做题量增加,我也能猜到离考试越来越近了。各自比较了一下作业多少问题,又比较了一下老师管理松好?还是严好?结果各有各的问题,不过有个统一的情况就是各区老师教学上都严格按流程来,其中有两个大家都觉得无法理解的话题。
一个是数学列算式时必须用尺子画横线,如果是考试或正式作业也可以,书写整齐,不容易错。可是在草稿纸上的验算也要用尺子画,就有些严格了,一个是孩子的划线影响写作业的速度,画不直还要反复擦,另一个就像我孩子这一类爱走神的,本来写作业好好的,一用尺子就开始找尺子在哪里?实在找不到就拿附近的卡片或铅笔替代,最无语的是有时尺子成了她爱走神的一个工具,被她玩成了花。遵守一些要求的过程,变成了专注力杀手。
另外一个共同点就是列算式的时候,只要尾号带零的都要个位冲着个位才成,而我们以前都是把零先单独拿出来,这样算感觉简单,最后算完了的数再加个零就行了。可是我们给孩子说这种简便方法的时候,孩子们是坚决反对的,说如果这样做就算错了,把我们这些家长也说懵了。难怪老师说目前家长是不适合辅导孩子的,让孩子按上课时老师讲的来做题。
讨论到这里,我们发现学校里的教育相当于固定思维的教育,尽量不让你有变通,按照定式去思考问题。可是现在不是都希望孩子能有发散思维吗?一样的题目有多种解题方法,找到最简便的那种方法不是更好吗? 现在的学而思,新东方等很多线上线下的课外教学都是以多思维模式帮孩子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和学校里教的不一样。家长们讨论到这里就开始迷茫了,那到底是哪种对呢?有的家长已经给孩子报了类似于奥数这样的多思维数学,有的就觉得应该按学校的来,不用学那么多。
我给大家分享了孩子在多维数学中的一些题目,如果不跟孩子一起上学,这些题我也不会做,但是通过人家的讲解,多听两遍,发现解决办法很简单。但我家孩子自己听,可能有一部分就听不懂,所以我得陪着她一起听,否则我也辅导不了。这样我们一起上完课,然后陪她一起做题,做到第三道题时,她自己基本就有解题思路了。而这些题目,我拿出来给家长们说,任何一道题她们听了都一脸茫然,根本无从下手。另一位家长也分享了她孩子的一个线上奥数的学习情况,至少看到一些问题,能够多找一些方法来解决。
听了我们的分享,没有报这类课程的家长就有点着急了,看来让孩子有更发散的思维,是家长们更期待的,否则每个孩子从学校里出来都不都成了一种思维模式吗?
看到许多教育孩子的书籍,但放到自家孩子身上,那些方法就不灵了,还是会产生焦虑,看到哪个课对孩子学习有帮助,就想报名,怕错过。孩子没有一点业余时间,家长也没有了业余时间。可周边这么多的声音和影响,你还能沉得住气么?真正沉住气的家长就会被说成佛系,不过无论怎么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方法对不对不知道,许多时候是被卷携着进入了黑洞。
聊娃的过程很开心,很幽默,但带娃的过程,只有自己知道很心酸,很疲累。只要有好的结果,这些都不算什么,可谁又能知道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