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反复出现,尤其是内心充满不安全感,或者对于一些事情始终有着莫名抵触,却无法名状的时候。
对待一件事,总是在最后一刻熬夜、赶工,最终草草交付。
其他时间基本上都在纠结,纠结是开始干,还是再等等,导致时间白白浪费。
时不时地,做事的时候经常被内在、外在的各种因素打断,比如会东张西望、玩游戏、刷视频等。
而结束的时候,又会后悔浪费时间,下一次却重蹈覆辙。
类似的拖延症到底是怎么回事?
武志红老师在得到上的回答,让我有了启发。
一切美好事物都是深度关系的产物。你去做一件事时,就和这件事也在构建关系,而各种拖延、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你缺乏深度关系的体验。
深度关系的体验,很大的程度上都跟源于对自己的接纳,而自我的接纳,往往都受童年的经历和自我对它的阐述影响。
如果童年时经常受到父母的苛责,努力之后却没有获得一丝的正向反馈,往往得到自己没有价值,自己不被爱的解释。
只有内在上有了正确的认知,从内心开始接纳自己,在做事和尝试新的体验时才有全新的体验。
在构建深度关系上的可操作性方法,通常有几个步骤:
1 确立一个目标;
这一个月自己的目标可以分解为身体和认知上。
身体健康上要管理糖的摄入量,饮食上注重211原则,2拳蔬果,1拳蛋白质,1拳主食。含糖量高的小零食留一部分给女儿偶尔享用,其他的都分给周边小朋友。
每天保证万步行走,增加15分钟的快走跟随玩滑板车的女儿奔跑。
每天睡前保证半小时的阅读量,起床后第一件事先完成读书营的打卡。
每天有了具体的小目标,一一打勾确认,这才是每天生活和成长的小确幸。
2 树立边界,你做事的时候,告诉其他人:“不要干扰我”,就像为河流建立堤坝一样;投入其中。
偶尔女儿比预期的起得早,我会继续保持原先的动作,并简单地告知女儿。女儿也会配合地自娱自乐。
确实无法转移她的注意力,我就拿出另一个备用手机,用她喜欢的樊登小读者或者爱奇艺动画电影来允许她看半小时视频。
一旦自己确定目标,这个时段就做这一件事,自己的状态就很少会被打扰。
太多的时候,问题在于自己无法投入其中,总是做一件事,心里老想着另一件事。
最终就是完全没有成果,手头的事情也完成地没有质量。
3 获得反馈,正反馈告诉你怎样会接近目标,负反馈会告诉你怎样无效低效。
反馈是一项任务或者学习的重要指标。没有反馈的学习会让人觉得困惑,慢慢可能就忘了自己真正的目标,或者直接失去信心,不想再次尝试。
每次读书营的打卡都有和伙伴打卡互相鼓励,原先印象中单独努力的枯燥被扫地荡然无存。
每天完成任务后的互动让自己收获了更多的能量。
4 获得控制感,也就是感觉你逐渐开始掌握这件事;越来越投入,时空感都发生了变化;你会进入心流体验,即一种什么东西在流动,这会带来愉悦,也会成为你投入其中所获得的巨大奖励。
掌控感是一个人变得越来越好的一个驱动力。当我们通过一件件小事变得越来越自信时,再次尝试时就变得更加有勇气。
当你通过一件件小事觉得自己有能力做这件事情,你会更加乐于去尝试,眼前原来的这些困难会逐渐消失。
通过持续不断的去做成另外的小事之后,我们会觉得自己的人生变得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这样也就有更多愿意尝试的能量。我们的边界会不断的扩大,属于我们的体验范围会变得更广。
人生舞台就是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巩固来变得越来越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