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些家长看到这个题目,会不以为然,认为自己一直是这样做的,我也承认大多家长都有这种认知,但做的对不对就难说了,我敢说95%以上都或多或少有些问题。包括我自己,若给自己打分也只在80%左右。
人们往往有种现象,就是对最简单的东西,往往忽略的最严重。
当然,这有一定的生理原因,我们的对一个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不再会倾注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脑细胞)予以关注,形成了固定的认知,不再会顾及事物的发展(除了本职工作等需要持续关注的事物)。其次会把自我的认知提升至普遍“真理”。这就是所谓的“知识诅咒”现象的另一种表现方式。还有就是人们往往为了追求更新奇的事物、体验,而忽略一些看似简单的、底层的体验。就如同人们追求极致的肥甘厚味,而失去了品尝简单的米面的香味的能力。所以说,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以上的感知力或多或少是在不断的失去的进程中,只不过是快慢之分……
这里讲这些事要反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或多或少的都以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在阻止孩子体验,扼杀孩子的感知力,所以有的心理学家让我们放弃对孩子的控制,让孩子自由的体验周遭。也缘于此。
一般认知的不完备
人类认知事物是通过我们感觉器官来感知事物,也是为了交流合作才对事物加以描述的。但这并不是事物的本质的全部。如我们大都是靠眼睛看事物的(有些盲人会靠回声“看”事物),而蝙蝠是靠耳朵来分辨物体,蛇是靠味觉分辨事物,有些鱼是靠身体的侧线感知震荡来判断食物或危险,还有的靠极小的温差来感知事物的等等。这些是我们人类所不及的。换句话说哪种感觉才是对事物的正确的理解。可以说都正确又都不正确。整个人类的感觉都不全面,你就能保证你交给孩子的完全正确吗?这里不是否定教育,教育只是教给孩子人类的、当前的共同的认知,以便于人们的共同的交流合作,而绝不是事物的本质的全部,更何况人类的认知还在不断地发展。
体验的无法代替性
人的体验是身体感觉器官的总和,风霜雨雪、鸟语花香、肥甘厚味、甜酸苦辣、这些谁能用语言完全表达,你教的会吗?家长在对孩子时大都是呵护有加,生怕有失。对一些感受认为对孩子不利而横加制止。要知道有些东西是人的一生总要经历的,与其到成年体验受挫,还不如现在体验,即便受挫,还有你在身边保护,不至于受到更大的心理伤害(有些错误小孩犯了,是可以原谅的)。有些如机体的应急反应能力,是要有一定的训练,用时才能有效发挥的,我们过度的保护显然遏制这种能力的培养。
认识角度各有不同
人们在认知事物时,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是全面的,否则人类就不会发展,我们只是在一个人类共同认知的很小范围来谈论事物。即便是这小的范围内,还有着千差万别的歧义(所谓的一百个人看王子复仇记就又一百个哈姆雷特)。所以不要以你的认为的正确观念来代替孩子的认知。人类的认知差别或者可说聪明程度,在于我比你更了解某一事物的更多细节(这也基于观察能力)。我的理念是除了法律禁止的、公序良俗不许的和关系孩子生命安全的以外,孩子都应去体验,并且要鼓励孩子的体验,承受力的体验也是一种体验(至少孩子皮实了很多,能承受更大的打击)。
制止无异于扼杀
不要以你的认为正确的理念来制止孩子的探索冲动,在现今的信息发达的社会,知识、认知都在以秒为单位的更新,而那些聪明的孩子往往是较之事物一般信息外,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而对事物有更深的认知。有些发明来自于发明者对事物的细微观察,少了这些,很多人类的发明,就无从谈起。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