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十五都是年”,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今年我们迎来了一个热闹的元宵节,周六全家一起去延庆的世园公园看灯,去某团找了一个带住宿的套餐。
1、出发
中午睡了一会就出发了,路上二环有一点堵,上了京藏路况就很好了。很快就到了民宿,因为是淡季,都是一些散客,人气也不太旺。看了一下院子和住宿,还不错。室内有空调,还有电热毯,还有个麻将桌,算是个小惊喜。
2、观灯
休息了一会,吃了晚餐,天已经擦黑了。开车出发,到了公园门口的路口上就开始排长队了,短短一段路的两车道的路,开了20分钟,有辅警疏导交通。接下来,找车位又花了又20分钟,车场最大,但只引导从一个入口进去,里面没有路灯和内部引导。
终于和大部队汇合了。走进北京市延庆区的北京世园公园,以“盛世·花梦”为主题的“2023年世园花灯艺术节”流光溢彩、美不胜收。游人穿梭于绚丽的灯海之间,宛如身在画中游。
北京世园公园与四川省自贡市彩灯艺术协会携手呈现规模宏大的花灯群,用170组3900盏特色花灯点亮30万平方米的观赏区域,为市民、游客打造了长达3公里的“地上星河”。自1月15日启幕以来,花灯艺术节一直热度不减,已经吸引了超过10万人前来打卡。我们也在人最多的时候去了。
灯海中,十二生肖和十二花神为主题的花灯非常突出。
从年俗、京剧、十二生肖、十二花神、梅兰竹菊、九曲黄河阵等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到“赛博萌兔”、马戏团小丑、魔幻森林与侏罗纪时代的恐龙世界,一组组千姿百态的花灯兼顾传承与创新,在融汇古今中外的同时彰显北京特色、延庆特色。
深受欢迎的“世园仙子”花灯以延庆神话人物“妫汭女神”为原型。这个是大热点,女神的明眸善睐,秋波流转,引得无数人流连。
最后给儿子买了个应景的兔子灯,儿子也高兴,成功收尾,回民宿休息。
小时候的元宵节,看灯和放烟花是两大项目,还有灯会上的美食也是让人难忘的。现在的元宵节,灯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而且可以用无人机组成动态的图形,变化更多了。不过孩子对与观灯的渴望倒是没那么强烈了。
3、步行游岔道村
第一次来到这个八达岭附近岔道村的民宿,上午还能到处走走。虽然天气有点冷,但体会一下长城脚下的村子也好。
岔道村隶属于延庆区八达岭镇,位于八达岭长城脚下,已有450年历史,古城内花岗岩石板路面,城隍庙、关帝庙、古驿站、临街店铺、客栈、四合院等文物古迹处处可见。建起民俗旅游一条街,走进古香古色的岔道,可以领略到明清时期的风土人情。全村290户,有70%的人都从事了旅游服务。冬天属于旅游淡季,只有少量的散客,希望夏季能故地重游,看到游客如织。
当年的战略要地
明代嘉靖三十年(1551年)筑岔道砖城,民逾千户,街市繁华。岔道城有常驻守备1 名,把总3 名,兵丁788名。城内有驿卒12 名。明人王士翘《西关志》载:“八达岭为居庸之禁,岔道又为八达岭之藩篱。”曾佩说“如欲敌之绝意于居庸,必先使之无垂涎岔道,未有岔道危而八达岭无事,居庸不震惊者也”。
历史悠久
明《长安客话》载:“逾岭数百步即岔道,堡实关北藩篱,守岔道所以守八达岭……”这些都说明了岔道城作为军事前哨的重要作用。岔道村为三部分:东关、岔道古城、西关。村落呈长方形,沿沟谷东西延伸。岔道古城尚保存完好。整个城呈不规则长方形,中间略鼓,两端略缩,依山势而建,北部城墙建在半山腰上。整个城东西510 米、南北宽185 米,为船形。全城总占地面积8.3 万平方米,城墙高8.5 米,由石条城砖、石灰、泥土筑成。南城墙有烽火台两座。城墙的建造分为两个时期,早期是内夯土,外用石块加白灰砌筑,晚期又在原城墙外用条石和砖砌筑。城墙的南段、东西段较为完整,北城墙塌处较多。其四角现保留有夯实的城台,南墙中还有两处马面。城上设有马道,外侧宇墙设垛口、望孔、射口。城中原建有关帝庙、城隍庙等庙宇,还有衙署、公馆、戏楼等。西城门外有练兵的校场。还有粮秣、武器弹药仓库。城的东北两侧山顶各筑一座堡垒。周围山峰筑有望敌情的烽火台。
步行游玩结束,顺利开车回家。
岔道村

名字来源于宋代诗人王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确实有些味道。
北山隐居
负郭萧然筑短墙,北山隐几意悠长。
静看青草随时换,笑问白云何事忙。
范蠡浮家终觉晚,刘伶荷锸信非狂。
楮冠布褐安吾分,那有移文到草堂。







世园公园灯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