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喜之事

作者: 青年心事 | 来源:发表于2024-03-09 17:23 被阅读0次
来自freelancer

有人常年坚持做瓶中船,做一件可能要花上一年甚至几年的工夫。 

一开始看到时,我还不知道瓶中船是什么,上网查阅,才晓得那是如此精美、细致的一样东西。一个微缩的帆船就藏在一个透明的酒瓶里,显得是那么的优雅、小巧、珍贵。要是塞上瓶塞,放在水面上漂浮起来,仿佛是一件来自小人国的贡品。 

可是,人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功夫去做这东西呢?既要做设计,又要精挑细选地去寻找材料,还要将材料做成相应的尺寸,一点一点塞入瓶中,用胶水粘起来。仅仅是听一听这工序,就让人感到头皮发麻,何况是年复一年地去做。那是抱着怎样的目的去做的呢?做的时候心里又在想些什么呢?做成的时候,内心又会浮现怎样的喜悦?要是把成品送给朋友作为礼物,朋友看到又会作何感想? 

因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我简单问了下会做瓶中船的朋友,他告诉我,一般的爱好者做瓶中船会有两种时间安排,一个是工作之外的空闲时间很多,一有空闲就去做;二来则是每天花固定的(比如一小时)去按照设计图纸一点一点地去粘合。二者看起来都很辛苦,可制作的人却对此有了依恋,一天不去做几个步骤,甚至可能茶饭不思、坐立不安,总会觉得一天里究竟还是缺少了些什么。 

他在说起自己做这东西的时候,提到更多的还是“专注、放松、减轻压力和焦虑”这些关键词。平时被他人“指派”的工作、生活事务都不是自己最自然的做事节奏,往往是被环境“牵着鼻子走”,并不能活出最真实的自己。可要是去按照自己的设计图纸去完成这件工艺品,且没有时限、不存在催促时,每个步骤都是最贴合自己大脑和肢体的,是有目标却又不担忧后果的行为。

后来,他又讲到了爬山,我说到了修改草稿,我发现这些事情与做瓶中船也有些关联。要是你没有紧紧盯着终点,也就是不存在“竞争”“竞赛”的因素,你只是呼吸山林里的湿气,看看松鼠找坚果,瞧瞧野猫找老鼠,照照花朵,舒展四肢,强化肌肉,得到锻炼……你仅仅是脑海里存在这些目的,可又没有刻意地将其显示出来,你就会爬得轻松,并且,每到一个平台休息之处,你也会自豪地看着山下,那是你走过的路,是你以前觉得并不会走上来的路。 

那感觉确实是和我拿着黑黢黢草稿的感觉是一样的。一篇文章搜集资料并整理完毕后,敲了几个小时键盘,看着它从打印机里冒着烟出来,变成铅字,带着油墨味儿,这便是第一次欣喜。随后,我想让这草稿趋于完美,变得易读、简洁、有趣,于是拿起削好的铅笔,一点一点地画画改改,删删减减,或是补充在纸叶的留白之处,不多久一叠纸就“熟透了”,变成了“有阅历”的A4纸,这又有了第二次欣喜。我想象着改好之后,读者看到成品惊呼:“哎呀!就是这个!就是这个意思!我觉得很有共鸣!”这个时候则是第三次欣喜。

大江健三郎的手稿

网上说,做瓶中船的难度在于船的结构、装饰细节、帆船的绳索等等。我觉得不是。这东西难的不在具体地执行,而是按照步骤不慌不忙、静下心来,直到最后一步。没错,难的地方还是处在意识层面上,是自己不再焦虑、慌张地赶工,而是与这工艺品融为一体。 

既然说到了这里,那就分享一下我查阅的成果——瓶中船是如何诞生的。

首先你得设计图纸,确定零件规格,并确保每个零部件都能顺利地放入酒瓶中;其次,根据图纸,用小刀、锯子、钳子、雕刻刀、砂纸等工具,将零部件切割、打磨,并做部分小的黏合;再其次就是放入组装,这个过程还需考虑是否增加装饰和船的细节,比如船舷线、船锚、铁链、窗户,甚至人物;最后是检查调整,看看有没有歪斜,或者搭配错了的情况。这样一套流程下来,这件微缩模型艺术品便诞生了。 

自此,结论就是:一件喜欢到极致的爱好,除了结结实实的热情、坚韧以外,还至少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属于“跳一跳够得着”的事。这并不是简单看过就会,或者随心所欲就完成了,那个“坡度”(难度)是要稍微费些膝盖的,是从健身房走出后,肌肉的充实和血管的“暴戾”;是农民伯伯扛着锄头结束一天的劳作,靠在大树下惬意地抽着旱烟,看着刚刚种下的青苗,满脸的喜悦。

并且,这事必须不是抱着功利心在做的,起码,在做的时候不能时时念着“要以这项劳动获取X元”的想法。那样的话,精力不在过程上,先不说会影响成品,仅仅是持续地分心,就是一种煎熬。

在这儿,还要提出“度”的问题。再喜欢的事,也不能时时刻刻不知道松懈;再好吃的东西,每天吃也会腻。适合自己,是有量和度的自控的。我们大概都体会过,要去做一件从未接触过的事,刚开始是一定有压力存在的,甚至可能会惊恐于不能完成的后果,所以一开始完成度小一些是明智之举。

瞧瞧“焦虑曲线”,你现在处在何种位置,适当调整,进入最好的状态。

焦虑曲线

如果,白天你要照顾自己的工作,那么,请你下班时也别忘了照顾一下你所爱好之事吧。 

小时候,邻居有个小男孩很古怪。我从不见他下楼玩耍,却常常在晚饭后见他的父母被他“赶”出来,说是防止打扰。我就好奇怎么个事,问了自己家长才知道,那孩子成绩已经优异得不能再优异,次次第一,可就是不爱交朋友。 

那么他整天在家干吗呢?只是温书、练题?恐怕也太枯燥了。询问后,才知道那家伙对天文极感兴趣。也许是巧合,也许是缘分,大学毕业后的某一天,我又见到了他,他本不想讲话(想必是性格未有多大改变),我还是和他打了招呼,凭着自己的好奇心,向他问了他每天在家要完成的“事业”。

这次的他倒是毫不吝啬,拿出手机给我看他的天文望远镜。据他讲,他以前是把所有日常存储下来的零花钱都投入到了上面,现在则是把业余的时间精力撒在了这玩意儿上。给我看着那像是“大炮”一样的东西,又给我讲解什么是光学寻星镜,什么是德式EQ赤道仪,什么叫抛物面无球差,什么叫FMC宽带绿膜……虽说听懂的不多,但知道他这“宝贝”能连接手机、单反,拍下好看的行星、恒星、星云,于是我又借此机会看了他相册里拍的木星、仙女座、猎户座等等。临别时,我客气地对他讲,有空自己也想研究一下,他还不忘嘱咐:“看太阳时要记得戴滤光镜,否则会造成不可逆伤害!”

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人,不胜枚举。再比如,中医院退下来的陈老师,熟背医书,下班见他,说起什么《黄帝内经》,张口就来一篇《素问》:“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这些人都在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讨好任何人。他们即便是必然需要讨好,也会先去讨好自己。要是忽视自己的需求,竟是做些满足别人欲望的事,他们一定会抑郁、焦虑,觉得自己活得虚无,仅仅是在盗取别人的梦罢了。 

提升自己的价值感和自尊,还需要拥有对自己的控制权、决策权。这样,你才会知道,是你在控制你做事,而不是别人下命令你分毫不差完成的机器。即便,你不能控制自己的全部,却也可以选择自己的节奏,不密不疏,该偷懒也可以花十分钟去偷个懒,要是天塌下来了,没关系,再换块天。 

你只要存在着,就按照自己的意志,将自己所喜之事持续下去吧。即便在别的事上吃了亏,还能从做所喜之事中恢复过来。

来自《海边的卡夫卡》新版插画

相关文章

  • 你要如何结束痛苦?

    人从出生,到独立,中间是由无数漫长的不知所措的时间组成的。在这漫长中,有可喜之事,亦有可悲之事,而且因为年轻,喜与...

  • 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未见之事的确据。 所盼望之事因着信耶稣,就能谦卑顺服,不至于过分执着。因为...

  • 向前

    坚持我所坚持之事 努力我所努力之事, 奋力向前。 即使哭泣, 也不要停止脚步。

  • 信所未见之事

    受台风安比影响,本可以安安静静在家过个正常的懒癌休息日,但因为朋友圈刷爆的一篇《疫苗之殇》,显得很不太平。 虽然我...

  • 面试所遇之事

    早上起来去面试了,简历放在U盘里,准备到楼下复印社打印一份。面试太早,复印社都没有开门。 快到了公司楼下,给人事打...

  • 信所未见之事

    曾经在办公室自诩,我能看运气。装模作样地端详别人的手掌,似乎要把文理看穿;看着别人的额头和脸庞;拿着生辰八字掐指测...

  • 排队之事所感

    今天终于给女儿打上了第一针新冠疫苗。 虽说各级疾病防控中心都组织有序,但是无奈于家长们积极得激情澎湃呀! 回想起来...

  • 情人之节

    夜深人静 梦中忽醒 不知所措 内心惶恐 未知缘由 思来想去 忧夫之事 时忧时喜 忧之未来 喜之想法 闻其睡音 深睡其中

  • 信 是所望之事的实底 是未见之事的证据

  • 杂记

    信 —— 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所喜之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ku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