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9 晴 周三
国庆假期七天,我利用四天的时间看完了名著《百年孤独》。
可以说,我是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捧起这本书来读的,因为我早就知道这是一本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既然能够登上文学成就的泰山之巅,那么必然有过人之处,这对于我这个鲜少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人来说,无疑会是一次极好的补充。
我在开始阅读之前,就是这么想的。
不过,读完这部巨著之后,我的想法有了一些改变,不吐不快。
首先,外国冗长的人名我本来就不太容易记得住,而本书之中的人名更是让人有些崩溃。皆因同名的有好几个,以至于我不得不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这些人名相同,但是辈分不同的人记录下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时地要拿出这份思维导图去对应相关的人物,了解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尽管如此,读到后面,书中繁多而冗杂的人名依然让我头晕脑胀。有时候又会突然冒出一个陌生的名字,我在思维导图中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只能添加上去。但是这些冒出来的人物,和之前的一些主要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不得不又重新翻到前面重温,这多多少少影响了我阅读的速度以及对小说的理解。
其次,故事情节与众不同。既有现实的,也有魔幻的,但书中的这种魔幻和莫言先生作品中的魔幻又有着很大的不同,本书中的魔幻部分是突然出现的,让你有些反应不过来。等你反应过来,情节又跳转到下一环节了。
比如一开始出现的人物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他在最后的岁月里是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旁离开人世的,但是在后面的情节中,却出现了他的鬼魂和家人对话的情景。这让我看得有些不明所以,不知道作者安排这样突兀的情节,究竟是什么原因。
第三,小说的语言风格,对我来说实在是有些难以接受。刚开始阅读的时候,还是蛮有新鲜感的,比如讲到印第安人梅尔基亚德斯,他带到马孔多的很多新鲜玩意儿,让当时还没有见过多少世面的何塞颇为好奇。但是随着章节的增多,小说的语言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给我的感觉是“前言不搭后语”,似乎是一个生活在自己独立世界里的人的喃喃自语,我必须要打醒十二分的精神去重读我没有读明白的段落,但事实证明,这纯粹是浪费时间,因为不论我如何重读,似乎也无法领会作者头脑中高深莫测的意图。
所以,读到一多半的时候,我想过要放弃。因为小说给我的感觉就应该是引人入胜的情节,塑造的丰满的人物形象,但是在这部小说中,这些统统没有。但是看到自己已经坚持读了一大半了,不想就这么半途而废,就又逼迫自己硬着头皮继续往下读。但说实话,阅读这部作品,对我来说一点儿也不享受,反而是一种折磨。但既然开始了,无论如何,我都要读完它,这是让我最终坚持看完最后一个字的信念。
最后,我还是不太明白这部小说的名字——百年孤独,所包含的意蕴究竟意味着什么。我看到的是马孔多这个最初的小村落如何一步步建设成为一个城市,在其中生活的人们如何更新迭代一步步地成长。但本书似乎又不是一部奋斗史,成长史,人物关系又非常地混乱,所以即便我看完了,依然是一头雾水,让我不知道这本书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应该还是我的文学修养不够,以至于我无法理解这么一部被世人交口称赞的伟大作品,也许,我还需要再读几遍,才能领悟其中的内核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