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红村之行

作者: 耿平海 | 来源:发表于2022-05-04 15:28 被阅读0次

    4月22日,春光明媚,山花烂漫,天空明净,一望无垠。田野里,麦子拔节吐出了新穗,油菜结满了籽压弯了腰;梨树杏树苹果树枝繁叶茂,已挂满了指头蛋大的果实。

    一大早,我们吮吸着清新的空气,观赏着沿途的美景,驱车来到礼泉县烟霞镇永红村,驻村干部老乞在村口热情迎接了我们。

    上传中,请稍候...

    寒暄问候,稍时休息后,由老乞当向导,带着我们开始走访了解民情村貌,感受体验永红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永红村由原四个自然村组成(即:东页沟、加咀、季家坡、王坪)。它位于礼泉县东北角,北面是山峦叠嶂、沟壑纵横的九嵕山,西面相隔不远,是全国著名的样板村袁家村,东面和泾阳县接壤,跨过泾河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郑国渠了。该村属礼泉县旱腰带地区,土地贫瘠,干旱少雨,就连北面的山都是石山,寸草不生。这几年,永红村赶上国家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好政策,在驻村队和驻村干部的帮扶支持下,村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使农民摆脱了贫穷的日子。

    泾河

    前两年,永红村利用流转土地建设农业产业园,我单位投资近十万元,种植了辣椒红薯等农产品,帮助农民致富。去年他们引入光伏发电项目,靠近山坡的大部分土地被流转,据说每亩年租金五百余元,比种粮食强多了。种粮,苦苦经营一年,遇上风调雨顺,收入最多不过二百元;遇上干旱少雨,不仅颗粒无收,还要赔上种子和化肥,工钱就忽略不计了。

    老乞首先带我们去泾河岸看看。一路所到之处,他如数家珍,一一介绍,村民们也不停地向他打招呼。东页沟村,农户都吃上了自来水,几乎家家都住上了平板楼房。这个村人少地广,他们除了种植小麦,前门后院、庄稼地里,都栽种了杏树。听老乞介绍:这个村东边紧挨着泾河,地势低凹,水土保湿,最适合杏树生长。这里的杏个大好吃,非常有名,每年六月采摘的人群络绎不绝。到了泾河岸边,我们下到了沟底,听着潺潺的水流声,用双手掬着清澈见底的河水一饮而尽!这几年,泾河上游生态改善,河道干净,水质清凉,完全可以饮用,泾渭分明的历史该改写了。

    驻村干部老乞

    下午三点左右,送走了一同前来的几位同事,我和老乞回到了村委会住处,他开始买菜准备晚饭了。有我这个稀客,他是非要露一手了。他说:防疫封控期间,他每天做四五个人的饭,天天都有大菜硬菜,蒸馍擀面那都是小菜一碟。相信老乞这牛皮,不是随便吹的,是驻村这三年练就的。记得刚驻村时,吃住十分简陋,自来水在室外,灶具塞在床板底下,做饭被褥一卷,床板既是灶台又是案板。现在好多了,腾出一间做厨房,老乞有了发挥空间,偶尔还可以做几个大菜犒劳犒劳大家。

    趁老乞正忙活着,我又在西页沟周边转悠。该村建有海螺水泥厂,这个厂肯定是县上的税利大户,同时也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该厂运输石料的传输带直通山顶,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高铁呢。这个村明显经济条件好与其它村,唯一不好的,就是噪音大,污染严重。

    六点半左右开饭。老乞准备了三热三凉,知道我牙疼喝不了酒,先盛了一碗米饭垫饥。老乞喊:开饭喽!只见端酒的,拿筷子的,齐刷刷拥进房子。大厨,想要的就是这效果!老乞,看重的就是这人气人缘!

    这里要解释的,就是这端酒的,拿筷子的,都是何方神圣?不是外人,正是与老乞并肩战斗、摸爬滚打的驻村兄弟:第一书记老常,驻村干部老高、老李,他们都是礼泉县电力局中高管。还有小年轻、村上的一名会计。大家正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之时,副村长来了,接着村上的能人文化人也来了。文化人,这是老乞最敬佩的人,也是最想给我介绍的人,莫想不请自到了。

    村委会夜景

    这位文化人,姓巩,七十有六,是永红村的大能人,红白喜事的总管和司仪。高人在民间,这话没毛病。他落座后,先是问了我几个生僻的字词,接着《出师表》《岳阳楼记》朗朗上口,倒背如流,更甚者,还将《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的结束语背了几句,并谈了自己的见解。这让我很是脸红,咱搞党务的,还没有他吃得透看得准。没有招架之功,也没有还手之力,只有缴械投降甘拜下风了。

    初次与这位老兄接触,感受之一是好学博学,处处留心皆学问;之二是记忆力超群;之三是热情、谦和。在我们进一步交谈中得知,他家过去是地主,本来是个大学胚子,因成份问题家里蹲了。不过,他并不后悔,他的五个孩子争气,都考上了大学,也算是功成名就、功德圆满了。他还悄悄告诉我,他的孙子正在上博士呢!老先生说这些,满满的都是激动和喜悦。第二天我离开时,他还刻意来送行,开着一辆代步电动车,这在方圆几十里,算得上最潇洒、最滋润的日子了。

    与巩大哥合影留念

    谈得正兴、喝得正酣时,老乞突然接到通知,晚上八点村委会开会。不一会儿,书记村长纷纷来了。大家忙着开会 ,我一人待在房子里,突然觉得,这才是农村!黑灯瞎火的,说弄啥就弄啥,谁还管那么多呢?

    晚上,电力局的几位同志让人印象深刻,可惜牙疼不能喝酒怠慢了他们。老常,第一书记,待人热情,与老乞配合默契,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老高,性情中人,因在永寿烟厂干过,与我交流起来特别顺畅特别有亲近感。还有一位老兄姓李,虽然没太交流,但他的酒德拳风还是相当硬朗的。特别听说,他要参加省电力系统乒乓球赛,还是惊艳到我了。高人无处不在啊!

    4月23日一大早,顺着马路绕村庄走了一大圈,活动一下筋骨,吸了吸新鲜空气。回来后,看见老李没对手发愁,正琢磨着发球,知道自己不是个儿,但仍挥杯配老李热起身来。

    九点我们参观了昭陵博物馆。老巩的女儿接待了我们,还专门配备了解说员。看来熟人好办事啊!昭陵博物馆位于礼泉县烟霞镇西侧,距县城17公里。是一所展示初唐文化及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该馆有出土文物陈列室、壁画陈列室和两座碑石陈列室。藏有文物4500多件,是研究初唐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诸多陪葬墓出土的神态各异的胡俑和骆驼俑,反映了初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盛况,体现着初唐时期中国各民族的大融合。

    昭陵博物馆

    一小时后,我们顺着海螺水泥厂的石料传输带方向一路向北,沿途的土地大都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到了采石厂附近,我们一股作气,爬上了最高的山峰。站在山顶,俯瞰关中平原,雄阔浩然,一马平川,就像一张绿色的大地毯一直铺向了天边。我不由又想起了杜甫的诗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老乞又带我来到王坪村最北端的山沟边,参观了沟壑治理基地。这又是永红村近年来打造的一个新项目。咸阳的建筑、生活垃圾填埋于此,经治理土地可以再变良田。据说周边的农民从建筑垃圾中,捡拾的钢筋、废铁等,一年下来收入颇丰,被我和老乞工资还高呢!

    沟壑治理场

    剩下点笔墨,写写我们老乞吧!老乞名叫乞越跃,与我岁数相当,我称呼他老乞。他是我们单位中层干部。老本行是会计,后来企业改制从事了物业管理,2019年8月至今派驻永红村开展扶贫工作。

    老乞为人正直,胸怀坦荡,忠厚善良,别看他高喉咙大嗓门,心细着呢!他驻村马上就三年了,与永红村、四个自然村村民结下了深厚情谊,用老乞的话说:永红村就是我人生的第二故乡,以后退休我会常回来看看的。他说这话是满眼噙着泪花的,是动了真感情的。镇村两级干部和村民们,对老乞的评价十个字:做人没得说,干事没麻达!

    老乞正联系工作

    这两天走进村子,明显能感觉到老乞的超高人气。村民们大老远看见喊:乞主任,去哪里啊?进门喝口水。还有的村民见了,寒暄几句不行,非要拉着家里坐坐。去年冬里,上边要求入户调查,老乞忙不过来,刚好爱人来看他,就帮着走村串户,夫妻俩这一举动,在村上传为了佳话。年前疫情封控,老乞有家不能回,死守阵地一个多月。他勤快爱琢磨,既然村不能出、家不能回,那就学做饭吧!厨艺就是这个时候大长的,人气也就是这个时候累加的。就是委屈了身体,不能洗澡,没有换洗衣服。当然,村民们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会以各种形式回报的。

    永红村的旮旮旯旯老乞最熟悉,家家户户谷咋种呢米咋碾呢,他比书记村长都清楚。这几年,村上的沟沟梁梁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利用自己的人脉,介绍了不少村上的孩子进城读书。他常说:有力出力,有智出智,咱没智,就出点力吧!

    结束语

    走完这四个自然村,回想三年前我们来永红村的样子,变化还是非常之大的,单就看家家户户盖的平板楼房,一年比一年质量高、舒适度好,内置家电更是一应俱全。再看农户门前的小汽车也多了起来。就连巩大哥都追风有了自己的座驾。当然,永红村由于特殊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种庄稼只能糊口而已。土地流转发展光伏发电基地是方向,而且要大力推广;北边沟壑地带建立垃圾填埋沟壑治理场,造福桑梓,好处居多;走村入户时,看到农户家养羊的不少,笔者觉得这也是致富的一条途径。因为光伏发电利用的是空间,所占土地是否能再利用呢?再说我们北边有广袤的山地,打造畜牧业散养基地,不是没有可能。

    下午三点,我们去礼泉县城办完事便匆匆回家了。永红村两日的行程结束了,收获还是很大的。感受最深莫过于永红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村上及电力局同志的热情好客,老乞硬朗务实的作风以及善待村民、备受村民拥戴的情怀与友谊。

    (写于2022年5月3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永红村之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ma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