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上一篇讲了心理建设很重要。这篇继续分解。也许,能给正在录课的你一点启发。
闭环反馈:不厌其烦过程质量把控
简要说一下我的整个任务过程: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4课时的教学结构设计、视频脚本设计、PPT设计、居家录屏,参加每课时三段的现场出镜录制,最后交由技术公司合成,提交专家审核。
每1个环节,都有至少2层把关:
一是指导老师把关,我所在团队有2个指导老师,负责20节课;我第一课(2节课)脚本至最后提交达到第10~11稿。稍后我解释为什么需要这么多次稿。
二是市教委策划团队(应老师+甘老师)把关。此次中职语文暑期集中录制课程180+,可以想象,策划团队累计了多少稿子、片子。
辛苦的还有拍摄团队、后期团队。现场交接的小伙子小姑娘们说习惯了2、3点,应老师和甘老师当天也审片熬到11点。白天审片,晚上改稿,日夜兼程。
疫情之下,我们的效率堪称指数级。以往一节微课从设计到结束至少大半个月。可现在是1.5月4节课。
开始前,策划团队就让我们上报进度安排。虽然过程中避免不了适时调整,所谓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幸亏有提前量的规划,才让后期的计划得以及时完成。
7.18~7.26 4课时的结构设计,各修改3次
7.30~8.21 4课时的视频脚本设计+PPT(4~8次不等)
8.22~8.23 居家录屏(每课必须刚好25分钟)、剪辑、导出规定格式
8.24~8.25 现场录制12段、工作交接
8.25~8.28 技术公司反馈音频质量不行,喷麦,返工重录。加上脚本和PPT有修改更新,重新录音频和视频。最后以网盘链接提交。暂告一段落,接下来等9.16专家审核。
站在授课老师角度,盘点一下经验:
1. 多沟通。文字沟通日益出现理解偏差。面对面沟通效果最好,其次是电话沟通。沟通内容包括反馈意见的理解、接下来事情优先级的安排
2. 脚本和PPT结合起来思考。或者文字说不清楚的,先用PPT说明。尽量减少理解误差,能提升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来回。
3. 修改意见最好以批注的形式呈现,否则不容易被识别。下次还是忽略。
4. 避免来回次数太多,自己要充分思考。尽量第一稿定一个不错的框架和思路。比如导入,内容安排等。
5. 面对指导老师的意见,需要消化,不能只生吞。
6.录音质量不容忽视。稍后会展开。
7.现场出镜带上化妆品化淡妆。粉底液、口红、睫毛刷、腮红、散粉都应带好。我只带了前2样。后期看录制效果时发现才恍然大悟。
8.因为示范性带来的规范性问题(如完整表述、PPT的每一个字都不能读错、标点符号该不该有、用哪个标点符号、读音、语语言简练……)这里很容易有盲区。这些都是修改的重点,改了N次,还是有细节问题。
录屏:不能大意的压轴环节
曾有录屏经验,最初以为有把握问题不大,但偏偏在录屏时翻车。血泪的教训,盘点一下:
无法安装提供的喀秋莎软件(要求64位系统,而我的所有电脑都是32位),我用希沃剪辑师代替。
由于时长必须严格25分钟(也许是电视台播出时间要求精准吧),幸亏战友何老师提供了先完成25分钟音频录制,再录PPT屏是效率最高的录屏经验。这确实是年轻老师来说,是效果最好的一种录制方法。
但不得不说,录屏又是一大考验。一是语音面貌的考量,音准、停顿、准确度、流利程度。二是要熟练录音的技术操作和剪辑操作。三是PPT录屏时要保证画面和语音的匹配度。我的PPT安排了较多的动画,25分钟的录制时,就会出现了延时或错乱的问题。四是会对视频进行视频拼接、剪辑、导出等操作。
居家观察期间,只好一边摸索,一边请教学校的技术老师李老师,从技术小白到基本能处理常见的bug,这些天的技术能力在飞速的成长,但是我翻车翻在我的音频录制上。 第一次提交说我的喷麦严重,无法进行技术处理,话筒质量太差了。
热心的“王导”借给我这个设备,果然毫无杂质啊!“难怪会嫌弃我的录音效果”了!
耳机话筒质量不错
总结经验:
1.一定要选择较好的录音设备。学校里有木有好的话筒设备?玩游戏的朋友有没有好的戴话筒的耳机?挖掘一下吧。
2.录制时,话筒的最好位置在上面(鼻子前方、嘴巴上方、其次是侧面。总之,避开嘴中气流。
3.没有耳机的束缚,这样人会相当轻松、语音面貌会相对自然、效果最好。我录了一半,才发现这条经验。
4.分段录制,每一段控制字数和时长,这样总时长能更好控制。
5. 如果你是技术小白,记得找一位可供咨询的技术朋友。虽然这次我算独立完成了吧,但是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如剪辑软件闪退(电脑内存空间不足)、不会录制和连续剪辑音频等等。感谢李君老师借给我他的高配置电脑、运用“远程协助”示范使用音频剪辑,帮忙分析如何录屏效率高……随时请教随时奥利给!“王导”分享我软件gold wave,教我使用……有时候就是一个技术人员看起来的小问题,但对自己来说,就如卡住喉咙,动弹不得。信息时代,学一点技术不压身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