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文章我提到的印度电影《起跑线》是一部能打动人心,引发共鸣和思考的一部优秀影片。我个人强烈推荐家长们观看。
一提到“起跑线”三个字是不是会想到咱们平时说的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起跑线就是让孩子接受的好的教育。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虽然有很大差异,但对待教育的做法是惊人的相似。
影片中的男主人公拉吉是一个时装店老板,她的妻子强烈想让他们的女儿能上一所名校。
一开始,丈夫拉吉曾质疑是否有必要挤破脑袋上名校,而妻子米图非常激动的表示,“我们不能让皮雅接受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因为她觉得正是因为没有接受到好的教育,他们才只能待在中产阶级。想法做派以及焦虑和中国妈妈真是一模一样的。
于是他们不惜举家搬迁到名校旁的富人区,尽力融入富人圈子,但由于语言,生活习惯等原因使他们很难融入其中。
拉吉高价报了帮助上名校的咨询机构,按照咨询顾问的要求进行了各种努力,到女儿仍未被名校录取。
后来听说名校对贫困家庭孩子也有少数录取名额,于是他们穿上破衣烂衫假扮穷人,搬到穷人区生活。因为不适应艰苦条件等原因,也难以融入底层社会,为此还闹出了不少笑话。
影片既展现了富裕群体的攀比、虚荣和虚伪,也生动展现了穷苦人民的勤劳、朴实和善良。
拉吉一家假扮穷人期间,认识了善良、勤劳的希亚姆一家,并受到了他们无私的帮助。
希亚姆教拉吉挤公交,带着他在工厂干活,把自己的工资分给他,甚至不顾自己生命安全去“碰瓷”,将得到的赔偿送给拉吉交孩子学费。
然而,当拉吉的女儿占了这穷人的唯一名额,进入理想学校时,希亚姆的儿子却落选,看到善良的希亚姆痛苦而无奈的表情,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拉吉受不了良心的谴责,最终选择说出真相,并点出印度教育的本质问题是“教育已经沦为生意。”
影片后面也展现了拉吉为纠正自己的欺骗行为,匿名捐助公立学校,到名校提出放弃女儿学籍,并当众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孩子从名校退学,去上普通的公立学校。
《起跑线》中也传达了这一观点。拉吉的女儿被特别精细化地管理着,但成长受到很大限制,在富人区时,女儿难以和同龄小孩交往,但到了穷人区,和一群野孩子奔来跑去,反而学会了什么是分享和关爱,什么是善良和友情。
正如家庭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强调的那样,家庭教育宁可过宽,也不要过严,孩子的未来是广阔世界,不是父母温暖的手掌,早晚孩子要自己去历练,去成长。
父亲拉吉最后的演讲时说:现实很强大、择校很重要,但成为什么样人更重要。拉吉那句台词“如果你都不是一个好人,那你就不可能做个好老公或者好爸爸”,很戳心又很温暖。
看完这部电影,我真的感觉五味杂陈,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中国妈妈应该怎么做,依然没有答案。只能跟着潮流行,跟着感觉走,才是最主流的,最保险的方法。至于是不是最佳的?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印度人能从教育的环节,深入到阶级固化的议题,并且还将这样沉重、严肃的内容,拍的妙趣横生,又掷地有声。印度电影人的这种在娱乐中探讨社会问题的能力,真令人佩服和赞叹。
据说这部电影在印度上映时,很多父母领着孩子走进电影院观看,票房压过当时同期上映的奥斯卡电影。电影被评为最佳影片,扮演男主角的演员,被评为最佳男主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