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早上表妹突然给我发来语音说,姐我想学习了,你有什么读过的好书给我推荐推荐,或者你觉得我适合读什么书?给我列个书单,我想学点知识,感觉脑袋里都是空的。
我惊讶之余,唯有欣喜。突然感觉一年年过去了,我们都在变,变得越来越好,变得越来越棒。
表妹虽然读书少,但她很早步入社会,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远远超过了我们,所以在对于我们都比较陌生的家乡而言,她却能混得顺风顺水,游刃有余。
我离开家上大学的时候,表妹一直在商场卖衣服,卖鞋,后来卖蛋糕做店长,又后来在金店卖首饰。我一直觉得在家乡做这份工作,不需要太多的知识背景,只要能说会道就行。过年的时候,表妹和我聊天说:“他们的老板报了门30万的课程,专门进行团队管理。我们被封闭式的开了培训了3天3夜。学销售、学心理、学团队管理。走上了专业化团队管理的模式。
在我们家乡,表妹现在一个月能赚到四千左右,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收入。在我们怂恿表妹生二胎的时候,她说,我好不容易找到份合适的工作,我不想因此放弃。我们老板现在招人,不再是简单的问你能力怎么样?有没有工作经验,而是一整套完整的应聘流程。如果大家都在发展,而我再倒回去带孩子,我可能就真的没有机会了。表妹说出这样的话。我觉得她不只是长大了,而是眼界开阔了。
2
我的表弟,属于我们家的高材生,可是内向,不爱说话,而且有点结巴。他上大学的时候,妈妈就很担心他,总说飞飞不爱说话,能找下合适的工作吗?又没有人能帮上他,真替他担心。
2011年的夏天,表弟还是个懵懂小孩。他和女朋友一起从佳木斯来太原找我,打算找个暑期工,一方面锻炼自己,一方面陪女朋友转转。我们帮他找了个房子,简单买了些生活用品,他们开始了在德克士的暑期打工生涯。
有一天我们坐在一起聊天,聊起未来打算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该在哪里发展?该往哪方面发展?
2012年表弟大学毕业,和女朋友一起签了北京一家设计公司。
一待就是五年,而这五年才是他真正的成长。
2013年,他在朋友圈写,早六晚八,从南城到北城,再从西环到东环,每天如此而已。
2014年,这一天他写,这个秋天深了,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2015年他又写,又大了一岁,生命里有门功课,叫做接受,愿历经千帆归来仍少年。
这一年他又写,不要执着,去热爱生活。
一晃6、7个年头过去了,他们已经在太原买了房,今年过年也买了车。他不再是个青涩的小男孩,变得成熟稳重,富有力量,可以独自撑起一片天的人。
就像爸爸所说,他们是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
3
一个高中同学,每次去唱歌,他只喝不唱,喝的两眼冒花,就开始给我们讲他和初恋的故事。
他和她是同班同学,在第八年,终于熬不过八年抗战,女孩提出了分手。
“能不能别走”他看着她哭的不能自己,几乎用哀求的语气说道。她只是一边流眼泪,一边摇头,却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见她哭成那样,他几乎是本能的想去抱抱她,像从前每次闹小矛盾一样,可唯独这一次,她伸手推开了他。
他几乎放下所有的尊严,苦苦挽留,可是所有的一切都是徒劳,他们一个向左,一个向右,走着走着变成路人。
我们一直以为,他们一定会看到带有暖意的灯光,听着舒缓的音乐,直到他牵着她的手踏入婚姻的殿堂,再轻轻为她戴上指环,承载着亲友们的祝福,人生就会这么按部就班地幸福下去。
然而生命就这样开了个大玩笑。
活生生的成就了个大龄剩男。
去年同学聚会,他照旧只喝不唱,只是不再讲故事。临走了他唱了首李宗盛的《鬼迷心窍》。唱得撕心裂肺。听得泪流满面。
第二个月就通知我们他要结婚了。婚礼上,同学的妈妈给我们那一桌同学,一人发了个500元的红包。
他变了,变的不再任性,不再执拗。他只是改变了一小步,他的家庭就发生了一大步。
每一年回家,都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好一点,能帮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能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礼物,能带家人去更好的地方旅行。
每一年回家都能发现家乡在变,马路越来越宽,街道越来越干净,讲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房子越来越高,商场越来越大,商场里面东西越来越洋气。你会突然意识到,其实我们在变,家乡也在变,我们都在努力改变。
家乡不再是单靠关系就能解决问题的地方,不再是没有任何机会的城市。这里的人们不再沉迷于打麻将的生活。渐渐的走进公园、广场,加入跑步、锻炼、广场舞的行列里。
他们也想过更丰富、更健康、更文明的生活。这个社会在变,我们又怎能不变?时代在发展,国家在强大,民族的富强,我们应当跟着前进的脚步,披荆斩棘走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