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收看了董卿与白岩松在朗读者中,关于故乡的一段对话,深有感触。
白岩松在回忆故乡呼伦贝尔时,曾这样说:
随着年岁渐长,离家渐久,当初的懵懂少年成为离家远行的游子,就在某个瞬间,突然明白,故乡是什么,
“故乡就是你年少的时候天天想离开,但是岁数大了天天想回去的地方。”
“那一瞬间感觉是,原来风筝一直有个线在这儿,在母亲的摇把这儿,那一天剪断了。”
“回头的地方越清晰,向前走的路恐怕就会越坚定,这可能就是故乡的意义。”
“很多时候,正是离开,才让我们意识到家乡的珍贵,好象越是遥远的距离,才更能放大熟悉的味道…”
随着老白磁性的回忆,关于故乡,关于他乡,就好象突然点醒了的感觉,虽然它并不远,虽然每次想回就回的冲动,总是隔三差五就有一回。
可能因为这样的因素,还有因为彼此父母亲戚的牵挂,每次往返都欣欣然。
好象去看看,去见见,去坐坐,成了调整情绪的良方,觉得所有的郁结,所有的压力,所有得不到舒解的心情,得到释怀。
又好象那就是夏日一抺清凉,冬日的一处温暖,丝丝缕缕,总有舒畅沁入心脾,那时尚觉得那里一直是坚强的后盾,是温暖的港湾,是一生一世的牵挂。
然后,故乡的概念又渐渐地清晰起来。
或许它总是难以在寥寥数语间言明,它是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裹自己,又像纹身,一辈子附着在身上。穿越时空、距离,故乡的山水草木,早已融进了每一代人的血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