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穷查理”这个名字很熟,翻开这本被诸多人推荐为“理财入门”书籍的《穷查理宝典》之后发现,果然,穷查理的名字既是来自“查理芒格”,也是来自查理芒格所推崇的 本杰明·富兰克林 的《穷查理年历》。我也想起来,穷查理这个名字是很多年前在富兰克林的自传里看到的,富兰克林在他的印刷生意阶段,化用“查理”的名字,每年出一本年历,除了和往常的年历一样,提供给城里的居民关于日期,节气和农时的指导,还会穿插着一些小故事和警世格言,给贫困的居民以精神上的鼓励和要求。
在《穷查理宝典》的序里,作者说查理芒格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自我要求,比富兰克林的穷查理的要求更为高级和严苛。于是,好奇心驱使,我也去网上找了《穷查理年历》来阅读——当然,剔除了那些年的节气信息,只包含富兰克林在书中留下的警世恒言。
果然,这些格言都是对生活和生产(工作)的要求,内容涉及到如何节制饮食克制饮酒,如何与人为善,如何勤奋而节俭,每一条都能让人联想到富兰克林的“十三条美德”,想来,这十三条美德大约就是富兰克林在一年一年的年历撰写中总结出来的生活和工作的基本原则吧。包括节制饮食,保持清洁,勤奋节俭,诚信待人,谨言慎行等等。大学时期的我将之奉为真理,计划培养起这十三种美德,成为一个沉稳有智慧,而且“瘦瘦”的姑娘。不过多年过去了,好像还是没有养成节制饮食这一条。
所以看到查理芒格如此推崇富兰克林,瞬间觉得,嗯,这本书可以认真读一读。
总的来说,这本书并非查理芒格的传记,也并非什么严谨的系统化的数据,书里除了作者对查理芒格的一些事迹介绍和不吝赞扬,其余就是收录了查理芒格在各地的演讲稿。中心思想则是展示他在投资工作当中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方法。
书的开头表明了查理芒格和富兰克林一样,推崇勤奋,弘扬节俭,后续的多篇描述和讲稿也体现了这一点,从查理芒格的求学,律师工作,投资工作的履历中,一点一点向我们展示出一个聪明,勤奋,不默守陈规的强者。当然,最令我瞩目的还是他令人羡慕的长寿以及令人惊叹的超长工作时间,都说时间能够累积财富,能够活很久,胜算便多了一些,尤其是活很久之后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有活力的身体,就算没有钱,也足够普通人羡慕的了。更何况他和巴菲特还是全世界之名的投资大师级人物,妥妥的众人仰慕的对象了。
那么,活了这么久,厉害了这么久的查理芒格在分享自己的智慧的时候最看重的是什么呢?
-
跨学科的思维模式
数据,物理,化学等硬科学帮助他在投资领域迅速的理解产品和商业模式,而经济,管理,心理学之类的软科学帮助他能够看到标的的长期发展趋势。查理芒格在他的多篇演讲稿里都强调:使用多学科的思维模式去看待事物,理解现象,挖掘本质。并且应该避免学校里那种各个学科相互漠视相互排斥的态度,尤其是心理学方面,兼容并蓄,多阅读多和他人交流,发现和自己的思维模式适用的“真理”。
这里想起关于查理芒格的另一本书《格栅理论》,似乎在他看来,各种学科,各种知识,都是网格中的一环,当你的网格填充的足够多,知识储备(脑容量)足够大的时候,能够迅速在大脑中找到事情的关联性,然后迅速理解。对培养格栅技能(多学科思维)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这本书。 -
行为清单。
为什么有些人出门总是忘带钥匙?因为他的大脑里没有一个清单——一遍又一遍记忆然后变成条件反射一样的出门检查清单:钥匙,手机,照镜子……。有了这个之后,每次行动之前盘点一下清单,正常人应该都不会落东西了。
查理芒格则是把这种清单意识应用到了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做决策会有个决策清单,ABCD一项一项check过了,再做判断做决策,这样能够大概率避免思维上的疏漏。 -
更多地学习,更少地行动。
在所有人看来,查理芒格和巴菲特都是极其勤奋的那种,八十多岁高龄了还会每天看财报,看新闻,研究行业,关注时事。但是他们的投资决策却非常少(尤其是相对不交易不舒服的华尔街投资经理),芒格给出的答案是,因为他们管理的是自己的钱,所以能够忍受一段时间内的低谷,不必迫于压力频繁交易。频繁交易的坏处一个是要付出高昂的手续费,另一个是很容易受波动影响做出误判。最关键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投资,他们发现,几十年来,真正帮助公司赚钱的只有十几个决策(平均不到一年一个),比如可口可乐,比如沃尔玛的投资,因为看好这个公司的产品和商业模式,信赖这个公司的管理层的能力和品格,所以做了投资决策之后,几十年没有撤离过,真正实现了“让最聪明最能干的人帮自己挣钱”。
厚厚一本书读下来,愈发发现查理芒格和富兰克林的共同点:工作上勤奋,决策上谨慎但是果断,生活上节俭和节制。热爱家庭,对待他人谦逊有礼,对待原则坚定有力。
并且活的很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