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甚至包括马列哲学,那一个是仅用洋洋百万字就能完全论述清楚的?这些都是[理论]!
但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专门去研究过这些东西却也难逃深受其影响呢?因为我们会自我缩减和依据主体的需要而归纳核心。这就是[现实]!
庞涓和孙膑比是笨蛋吗?难道孙膑记得兵法策略庞涓都没有学过吗?可是如果他们学的是一样的,为何庞涓就是玩不过孙膑呢?这里的问题就是[实践]!
理论总是一环扣一环的,总是一套接一套的。因此,当一个人想要将一件成功的事向他人进行叙述的时候他一定会将他为什么做这件事的契机、动机和持续的动力先描述一遍。当然,如果这个人的文笔比较好、考虑的也比较周全的话他可能还会添上很多环境描写和周遍一些人的心理描写以此来更好的突出自己身上的某些优点,而到了这时恐怕已经洋洋洒洒的写了几页大纸了!好了,接下来该写自己成功的经验了吧?写是要写的,不过要先对这件事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分析才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知道我所遇到的是什么样的难题,而我所努力的方向又在何处。好了,分析完了,该写自己的所作所为了吧?可是,当写到自己在处理这件事情时的主观能动性的时候我们发现,原来就是这样!?这不就是老生常谈的东西吗?那你前面啰哩啰嗦的那么多都是什么屁话?欸?等等怎么还没有结束呢?噢,原来是自己的感言和对这件事情的后果影响分析还没有写完呢!
于是,当我们想要将这个复杂的论述过程作为[现实]参考的话。在删头去尾,对中间内容四舍五入之后才发现原来就那么一句、一段甚至一页才对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有用。为何呢?因为现实的时间要求跟理论研究的时间要求是不同的。现实需要你马上拿出主意去解决问题而理论则会允许你用很多的时间去论证他的对或错;现实会因每一个行为主体人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不变的环境因素,而理论则允许每个人对每一个环境因素进行假设和设定。多少人能够在现实的条件之下从容的选择一个绝对的最优解?大家不过是在勉强找到了一个看似合适的解的基础上在时间和条件还允许的条件下再试图对其进行完善以使其接近一个相对满意的解罢了!这就是为什么,开头那么多理论体系无论叙述的多么详细和完整,而我们却只会选择其中一部分做为我们现实中的座右铭而抛弃了其中的绝大部分,因为它们有助于我们快速找到一些解决现实问题的相对合适解。
论述了那么多难道就是为了说各种[理论]大多数都是无用的吗?当然不是!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理论]上的影响才决定了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再潜意识里选择什么样的实践来应对。正如一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方人和一个深受基督教影响的西方人必然大有不同;一个深受法家思想和一个深受儒家思想的人所思所想也必然大有不同;一个深受马列主义影响的人和一个略知马列主义的人其采取的言行也必然大有不同!发现了吗?原来我们的实践行为又受到了意识深处所接受的各种理论上的影响,而且这个理论越完整那么在我们意识中扎的根也就越牢固,对一个人的人生的影响也就越深远!这还能说[理论]是完全无用的吗?
[理论]通过[实践]来改变[现实],多少人直接跳过了实践而直接从理论里挑三拣四的选一些自认为有用东西就直接作用于现实了?结果又反过来说什么狗屁[理论]知识,什么狗屁[实践]经验,劳资不照样成功/失败了吗?
正如赵括,一个被骂了几千年“书呆子”的战略理论家。从学成出山到背上千古骂名,只实践了一次,也只失败了一次,就此万劫不复!这个人的[理论]是多么的丰富啊,可是[现实]又是多么的残酷啊,[实践]的基础条件一点没有,却被赶鸭子上架一般的只能被逼着盲目行动,赵括所能依据的是什么?只有他那仅有的[理论]而非[现实]经验!但是,假以时日给他足够的试错经验和实践经验的话,他不会成为一代名将吗?
王阳明、曾国藩等被人称奇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只有一点浅薄而有用的核心知识吗?那是因为他们脑袋中有完整的儒家理论体系,甚至能形成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从而指导着自己的人生实践。
无数为革命事业牺牲的革命先烈难道不知道蝼蚁尚且偷生吗?正是因为有些完整的马列主义在指导着他们向往着革命的胜利,甚至使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毛主席难道不正是因为有完整的马列主义和完整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才形成我们独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系来指导革命实践吗?
所以, 那些说读书无用的人,要么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以使自己在[现实]的制约条件下来[实践],要么有着其心可诛的别有用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