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087号暖阳录共觅美好专题
陶渊明读书法(1) 好读书,不求甚解

陶渊明读书法(1) 好读书,不求甚解

作者: 小黄杨树 | 来源:发表于2023-10-16 09:02 被阅读0次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新解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这个“不求甚解”的理论十分有名。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词的意义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到今天已经与“囫囵吞枣”同义了。可是,当初陶渊明说这句话的本意却非如此。他的本意是喜欢读书,但又不拘泥于个别字句,不纠结于那些冗长的章句、训诂,对于那些暂时不懂的地方,不妨暂时放下。

      不求甚解的反面当然是“求甚解”。在当时,有一批学问家热衷于对经典过分解读。班固在《汉书》中说:“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六经》中本来只有五个字的内容,解读出来长至二三万言。“仲尼居”三个字,有的人竟然用两页纸的篇幅来解释。南朝梁颜之推曾经引用邺下的谚语:“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用以形容当时这种故做“博学”的不良文风。在他看来,圣人的典籍是用来教育人的,只要能阐明经义,略微通晓注文的意思,使人的言行有依据,懂得为人之道就可以了。至于“仲尼居”里的“居”是闲居的场所,还是讲经的厅堂,这一类的争议有什么意义呢?那些用两页纸来解释这三个字的人,不是太无聊了吗?

      陶渊明对经书“不求甚解”,对那些冗长无聊的章句、训诂不屑一顾,他用这种方式反对过度解读经典的学风。反对繁琐的章句解说,陶渊明是先驱者。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柳宗元等人物均受其影响。清代的曾国藩也十分推崇陶渊明。

      反对过度解读经典,但并不是不重视经典。相反,陶渊明“游好”于《六经》,更加强调要尊重《六经》的本源,强调在对经典的反复阅读中,求得共鸣,有所体悟。这其实是陶渊明一个重要的读书理论。

      李白在《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说:“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李白之笑与陶渊明“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之“欣然”之态何其相似啊!

相关文章

  • 多读书也有弊端吗

    冰心曾经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陶渊明也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现在,我们国...

  • 读书八法(有书文稿整理)

    古代名人的读书法 1.文学家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钱钟书从容读书,在书里获得片刻安静...

  • 越读者笔记_四种读书法

    4种读书法 以古人为例: 陶渊明的“不求甚解” 诸葛亮的“观其大略” 朱熹的“熟读精思” ...

  • 成语故事:【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出自晋时陶渊明所著的《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陶渊明...

  • 关于读书:愉快是基本的标准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 我想这也是陶渊明对读书最...

  • 书是良药,可以医愚

    聪明的人,把书读薄了,把生命垫厚了。 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年轻时的陶渊明,在朝...

  • “不求甚解”,也是一种阅读方法

    “不求甚解”是一个成语。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意思是说,读书只领...

  • 【1+X】八下第14课阅读:从哲学精神出发

    晋陶渊明有言:好读书,但不求甚解。记得幼年时读儿歌谚语诗词,津津有味,朗朗上口,如今回想起来,当时大多囫囵...

  • 每日金句

    书是良药,可以医愚。 聪明的人,把书读薄了,把生命垫厚了。 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2022-07-23

    书是良药,可以医愚。 聪明的人,把书读薄了,把生命垫厚了。 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陶渊明读书法(1) 好读书,不求甚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yx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