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552016/2dabe834ea88d780.jpg)
画作名称:向日葵
作者:文森特·梵高
我看了向日葵的简介,发现这个12朵向日葵,梵高画了两张,一张是1888年8月夏天,是梵高最早完成的4幅画之一,还有一副是1889年1月完成的,也就是和那副著名的15朵向日葵同期完成的。
梵高是在1890年去世的,去世的时候是37岁,那么完成这两幅画的年纪应该是35或者36岁。
咱们今天鉴赏的这张应该就是他去世前一年完成的,他死前最后的作品了,突然这幅画瞬间有点忧郁。
第几幅画,我也判断不了。他画这幅画的目的我猜他是把原先的那张12朵向日葵重新画了一遍,所以整体风格、颜色以及花的姿态都是类似的。
既然有两张12朵向日葵,那就可以进行对比来看了。相对而言我更喜欢他89年画的这一张,就是我们需要鉴赏这一张向日葵吧。
因为它的颜色比他第1次画的时候颜色更加的丰富,而且中间尤其是中间那几朵花,他的色彩运用得更加的有层次感,颜色对比就更加的鲜明。
没看向日葵的简介之前吧,我对向日葵印象不是特别的好,我觉得这幅画整个虽然是黄色的积淀,但是又给我一种很忧郁的感觉,可能是因为里面有枯萎的向日葵在里面。我之前看其他的画家画的向日葵都是开得最好的状态,花盘很饱满很大,颜色也是特别的鲜艳。
梵高的这幅画我就在它的上面看到了时间,细看下来发现向日葵每个阶段都有它不同状态的美吧。在它含苞待放的时候有一种即将生长出来的美,当它盛开的时候有一种鲜活的张力,然后等枯萎的时候梵高画得花盘都特别的大,就有一种要收获的沉甸甸的感觉。
然后整个画面是左边的密集一点,右边的的相对稀疏一点吧。中间的颜色特别的深,四周的颜色要相对亮一点,浅一点。
我就猜他有一种想法吧,可能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一个个都是独立的个体,活得特别的鲜艳,特别有张力,但是到年老的时候我们就是会喜欢想要群居,然后整个人的画面和年轻时候比都要暗淡一些,但是状态就硕果累累的状态。
还有这幅画,其实是在他跟另外一个画家闹掰了之后,他画得另外一幅15朵向日葵,是为了挽回他们之间的友情,但是那个画家还是没有重新接纳他吧。他整个人的状态太激烈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要割耳朵,这点我真的很难理解。
所以,他重新画这幅画的时候,相对没有他第一幅12朵向日葵画的时候开心,所以他用色会更深,也更厚重。
他虽然不是在夏天画的,但是背景还是很小清新。
以上就我对幅画的理解。
![](https://img.haomeiwen.com/i4552016/d5898978700750a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552016/ec8e0c176813197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