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这场重感,持续的时间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一度我以为身体就是拿来用的,肉体没有情感也无需照顾,唯一能为灵魂提供能量的也就是多巴胺吧。
所以在糟糕的时候,连续两个月,每天4点起床刷10KM,每天一个半马,只为让至暗时刻的心灵有片刻逃离。
是管用的。并没有好受一点,但好歹熬过去了。这具很抗造的肉体,支撑着三年没有任何毛病,除了摔了个脸着地那一次,没有任何需要进厂维修的时刻,感冒都没有。
直到,当心灵的救赎之旅开始看到点眉目,这具咬牙硬撑的肉体,才交出了控制权,沉重的倒下了。它是真的很辛苦。
身心有种奇妙的和谐,意识和肉体是个双螺旋,意识决定着物质,还是物质决定意识。可能是个比鸡和蛋的相生关系还要复杂的正相关。
这种微妙的平衡,就是道吧。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身心的平衡和谐,唯道是从。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注解】
至高至大的德行的形态,应该遵从“道”的意义。“道”这个物质很难讲得清楚,它是恍恍惚惚、若有若无的。虽然恍恍惚惚,但是其中有某些能够看到的形象;虽然恍恍惚惚,但其中的确存在某些物质。它看似迷离且深不可测,但其中有一些极其微小的气的存在。这些精微的气非常纯真,这些纯真之气是可以相信并验证的。
从当今上溯到远古,它的名字从未泯灭,依据它,才可以更好地审视万物的初始。我是如何了解世间万物最开始的状态的呢?靠的就是这些,也就是一直所讲述的“道”。其实从第一章开始,老子就提出“道”是宇宙的本源,但究竟“道”是精神还是物质,这也无法考证,无从究问。
老子将“道”说得无形无实、无状无象、恍恍惚惚,但又确实存在,而世间万物,包括价值观的产生都是“道”孕育的,所以这里说“德”应该遵循“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