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这一名词最早由法国有神论的存在主义者马塞尔提出。存在主义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智者派,现象学是存在主义最亲密的同盟军。传统的哲学家关注知识、真理和意义的本质,存在主义者思考这些问题怎样在个体经验层面产生教育意义;现象学家探索的重点是意识现象、教育中感知的重要性和具体的个体经验中“意义”的发展。
存在主义影响了许多思想领域,存在主义的思想框架使我们意识到个体的差异和变化。现代生活增加了人们的紧张感和焦虑感,个体选择、行动和责任在本质上是存在于现代人中的真实的焦虑。存在主义者号召人们检视自己的私人生活,改变肤浅的信仰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有现象学者认为,现象学是存在的科学。现象学有条理地描述意识对象,为生活经验的描述提供了严格的方法论。
存在主义者坚称,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人,好的教育应当强调个体性,各种教育的第一步应当是理解我们自身,教育应当培养人们对焦虑的理解力。存在主义现象学将可能性作为教育的目标,教育者必须知晓自己和学生的经验世界,现象学家寻求理性的理解,现象学关心个体如何通过感受、判断、相信、记忆和想像来接触外部世界。
存在主义者认为,首要的事情是改变教育的态度,希望儿童能从那些对他们有利的途径中选择自己的道路,教育应该向学生提供很多选择学习方式的机会。存在主义者关注教师的角色,强调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倡导相互尊重,彼此学习。教育者既需要“意志坚定”,也需要“意志温和”,尝试理性地理解他们自己的经验知他们生活经验当中出现的学习困难,也将更好地理解学习者体验到的困难、神秘、不确定和快乐,以便于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存在主义没有任何明确的原则规定课程应该包括什么,他们认为处于一定情境当中的学生所作的选择应当是一个决定因素;与需要学习的具体内容相比,现象学家对学习者的生活经验更感兴趣。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需要,在课程的选择和组织中,在学生的不同选择中,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并做出艰难的道德选择。存在主义者赞美知识渊博的人,教师要有勇气去实现真实的个性。现象学家相信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教师的角色是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一个引导者或者促进者。
存在主义现象学在教育实践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客观上也出现了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尽管如此,仍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教育和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教育观并不是指个体不能够向他人学习,不能够从纪律中获益,或者不能够在学校中进行正规学习,但是,他们坚持,这些都不是人们创造新的发展大道和认同的必由之路。
2017.10.2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