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是喜剧演员贾玲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底座,以母亲李焕英为核心素材创作导演的一部亲情剧。就取材来看,该电影的取材很大众化、平民化,电影的主人公李焕英年轻时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化工厂女职工,与本单位的锅炉工相恋三年后结婚,生下女儿贾晓玲。作为母亲,李焕英身上具备了中国女性所拥有的美好品质:在家,缝缝补补,洗洗涮涮,把平平淡淡的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条。在单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将普普通通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她把双手赚来的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在罅隙纵横的每一个日子里。就立意来看,这部电影的结尾字幕上说得很清楚:谨以此片献给天下伟大又平凡的母亲。那么,《你好,李焕英》是一部歌颂母亲的电影吗?窃以为并不是这样简单。
从母亲李焕英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向观众展示了李焕英人生中一些遗憾与骄傲并举的时刻。她是厂里第一个买电视的人,这是她的骄傲。排球比赛惨败,这是她没能拿到冠军的遗憾。不知道女儿贾晓玲的到来是不是填补了那滞留在心底的遗憾,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女儿的到来,让李焕英在一夜之间将生活的重心转移。她竭尽全力,用自己的余生诠释另外一个角色——母亲。
作为母亲的李焕英,面对着上了小学还拉在裤子里的女儿,完全没有责备,而是很温柔地为女儿擦洗。她对趴在她腿上的女儿说:“拉在裤子里不丢人,为啥呢?因为我们还小。可是我们已经和哥哥姐姐在一起念书了,说明啥?我女儿聪明呗!”作为母亲,她用这样的方式为女儿化解了成长路上的第一个尴尬,也在不知不觉间在女儿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一粒饱满的种子。这粒种子,叫作永远向好处看。
女儿成绩不好,作为家长的李焕英一次次被约谈。即使这样,李焕英在女儿面前,从来都不曾发飙、不曾抓狂、不曾歇斯底里。当女儿贾晓玲请求她原谅时,她回应给女儿的是:我相信你一定会越来越好。这是李焕英生命中的阳光,她毫无保留地将这阳光照耀在女儿的岁月里。
送女儿上大学,大雪纷飞。李焕英将自己亲手蒸好的包子全部塞给了女儿,然后转身离开。女儿要她乘车回去,谁知她在女儿乘坐的车子刚刚离开就干脆地退掉了车票,一个人慢慢地消失在苍茫的大雪中。
本以为,步履艰难地穿过漫漫寒冬,春天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不曾想,下一站却是极地的严寒。一个意外,李焕英永远地离开了。她没等到女儿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连那一件“颜色再绿一点就更好看了”的皮衣都没来得及买回来穿一穿就去了。她的一生,活得太苦了。在女儿的记忆里,李焕英的模样就是中年妇女的模样。难道李焕英没有青春过吗?不,岁月曾把它亲手打造的一枚叫作“青春美少女”的璧玉赐予李焕英,只是李焕英将它悄悄收起来,放在了一个只有她自己知道的地方。
李焕英只想要女儿健康快乐,可是她自己呢?她把自己淡化,甚至虚化掉了。她恋爱,不敢张扬;她爱绿皮衣,却也只是心头深深地爱着。她确乎是忘记了,人生无常,谁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到底哪一个先来。她以为,生命会长长久久,日子会绵亘千里,那些珍藏在心底的愿望渴望和期望,再等一等,就能实现。可是谁都没给她机会,反而把永生的遗憾与疼痛烙印在了女儿的记忆里、生命中。女儿只要一想起母亲,那些疼痛就拔节生长,昼夜不歇。它们盘根错节,在女儿的心底缠绕成永远打不开的死结。
由此,《你好,李焕英》又可以说是一部警醒剧。这是贾玲为怀念逝去的母亲而呕心沥血导演的作品。借着这部作品,普天之下做子女的都应该好好想一想,自己是否用心呵护和珍惜过自己的“李焕英”。
作家毕淑敏写过一篇题为《孝心无价》的文章,文中这样写道:“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李焕英忘记了,李焕英的女儿贾晓玲也忘记了。等到贾晓玲那么迫切地想要做几件叫李焕英高兴的事情的时候,才吃惊地发现,一切早已无法改变。正如毕淑敏所说:“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我们父母健在的光阴。”
不要说什么来生,来生不过是今生一个虚幻的倒影。你我正在经历和享受的每一个今天,才是实实在在的今生。
余生很短,今生很贵,请学会珍惜你的李焕英。她是你生命的唯一,任凭什么都无法替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