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不能表达他们的情绪呢?我们来看看这些理由。
1 性格
外向性的人——即那些欢乐、乐观、乐于与人接触的人——比内向性的人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出正面的情绪。
这些性格特质有部分的肇因是天性。
性格虽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还不至于全盘左右你的沟通满意度。内向性格者可以发展出舒适又有效的交友策略,比如互联网就提供沉默寡言的沟通者一条有效与外界接触的渠道,聊天室、即时通讯、电子邮件和网络约会都提供了没有压力的交友和联谊途径。
2 文化
研究显示,美国人和欧洲人对陌生人和危险情境的恐惧感,可能更甚于日本人,而日本人对关系往来的忧虑更甚于美国人和欧洲人。文化也会决定哪一种情绪比较有价值。研究发现,亚裔美国人和香港华人比较认可 “低强度正面情绪”,例如 “恬静”,而欧裔美国人则比较认可 “高强度正面情绪”,例如 “兴奋”。科学家发现处于较温暖气候地区的人,比居住在比较寒冷地带的人,更能感性地表达。
影响情绪表达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文化是属于个人主义还是属于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文化的成员,比如日本和印度,重视他们 “团体内” 成员的和谐,而且,不允许有可能扰乱团体成员关系的任何负向情绪的表达。相反地,高度个人主义文化的成员,像美国和加拿大,可以很舒服地向他们身旁亲密的人透露自己的情绪。
3 性别
生理性别是侦测和解释情绪表达能力的最佳预测指标。情绪表达的研究指出,男性不善于表达,女性则较善于表达。而且女人对于产生情绪刺激的反应强度明显大于男人。
同样一个团体中,女人比男人更有可能表达正面情绪(爱、喜欢、高兴和满足)和脆弱的感觉(包括害怕、悲伤、孤独和尴尬)。虽然男人可能会对他们心爱的女人敞开心胸,但是他们很少表达这些情绪,尤其是对他们的男性友人。相对地,男人毫不犹豫的展现他们的勇敢与气概。
影响情绪敏感度的第二个因素是沟通对象的性别。举例来说,男人对女人比男人对男人更有可能表达感觉(特别是正向的)。当然这些性别差异是统计上的平均,而且有许多男人和女人不适合这些量表。和对方的熟悉程度也会带来更强大的敏感度,比如说,交往中或结婚的伴侣会比陌生的两人更能辨认双方的情绪线索。
第三个影响因素是我们对于沟通对象的情绪敏感度,例如约会中或已婚配偶明显地对于彼此情绪线索的辨识,要高过对于陌生人。彼此关系密切的人会比关系疏远的人更常表达自己的情绪或面对对方的情绪,当然,不见得都是正面情绪,热恋关系所潜藏的负面或伤害性的情绪超过其他类型的关系。
最后一个因素是两人中的权利差异,权力较小的人会(或许是必须)学习觉察权利较大的人的信号。控制力较少的人更善于解读领导者的非语言信号,似乎权力结构更是支配情绪敏感度的因素。
4 社会习俗
人们普遍能够自在的陈述事实,并且乐于表达他们的意见,但是他们难得透露他们的感觉。
人们通常习惯于直接分享正向的情绪。
情绪表达受到许多社会规范的要求所影响,比如:老师和经理必须理性行事并且情绪控制得宜。
![](https://img.haomeiwen.com/i3386108/8461d2307a7c4538.png)
5 自我袒露的不安
处于一个禁止情绪表达的社会中时,揭露情绪可能是一个冒险的行为。对父母、老板或老师来说,他们的生活已经建立起自信和确定的权威图像,可能很难开口说:“对不起,我错了。”
此外,鼓起勇气分享类似这些情绪的人,仍然冒着面临不愉快结果的风险。另一个风险是,坦承情绪或许会使别人有不舒服的感觉。
6 情绪感染力
通过情绪感染力,我们的情绪也会受我们周遭的感觉影响,这个过程使情绪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研究人员已经证实这个情绪感染过程发生的很快,而且只要有一丝丝显著的信息即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