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呼 应勿缓

作者: 江山一叶 | 来源:发表于2019-12-03 11:31 被阅读0次

                父母呼  应勿缓

      一瞅这题目,就感觉有点古色古香​,这的确是出自《弟子规》中的一句古语。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弟子规》就讲孝道。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不忠不孝就是大逆不道!

    孝的内容丰富多彩,孝的形式千姿百​态。记得儿时在村里过大年,为了挣个押岁钱,见了长辈就跪下磕头,仿佛给人下跪就是众人公认的“孝行”。当今社会讲就平等,这种形式好像早已过时。前几天参加一对新人婚礼,拜完天地拜父母,没有一个磕头的,只是朝着父母鞠个躬,还得伸手拿红包。连拜堂成亲都不跪拜父母了,是否对父母太不孝了?看新人的父母满脸堆笑,旁边的人也兴高彩烈,好像磕头跟孝顺牵挂不到一起了。

    那究竟什么才算是孝呢?

    读了《弟子规》​,我若有所悟。孝敬父母,不是买车买房,不是升官发财,也别说光宗耀祖出人头弟,最最要紧的原来只是两个字---呼应!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永久的期盼?”​恍惚之间,又想起儿时的一句家乡俗话:阳儿上墙,孩儿寻娘。大概每当太阳落山的时候,小孩子们就开始寻找妈妈,因为天快黑了,外面害怕,妈妈的怀抱就是最安全的港湾。究竟是不是小孩子主动寻找妈妈,时间久远记忆不清。但每到黄昏时分,因为贪玩,放学后经常不早回家,村东村西此起彼伏,总是响起母亲唤儿的声音,至今依然回荡在耳边。

      长大后,离开了家乡,一个人在外漂流,回家的次数少了,跟父母联系的次数少了。如今,自己也步入了父母的行列,每当孩子放学回家晚了,​或外出游玩迟迟未归的时候,那种揪心,那种牵挂,终于明白了什么才叫“养儿方知父母恩”。看到孩子很晚回到家里“连个电话也不打”的满不在乎的样子,回想当年的自己,常怀愧疚!

      “父母不图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一句歌词道出了孝的真谛。为什么“父母呼,应勿缓?”因为父母最大的期盼就是儿女在外平平安安。做不到时时陪伴,能跟父母随时保持联系让长辈心安,就是最好的孝道。

    “父母呼,应勿缓”​,看似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一点要求,在通讯如此发达的今天,作为儿女不能厮守在父母身边,是否能做到“有事没事儿打个电话”呢?当你挣了大钱到处游山玩水享受人生的时候,是否能做到“常回家看看”呢?

      说起来孝其实没那么难,不过一呼一应之间。但天下儿女们扪心自问,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贤儿孙谁见了?”​连父母都不搭理的人,能感恩你吗?

相关文章

  • 弟子之规 人生之范(三)

    <一>原文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二>注音 <三>注释 父母呼 呼:呼唤。 应勿缓 应...

  • 《弟子规》第二课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父母呼,应勿缓; 这是待人接物最起码的礼貌!对待...

  •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呼 应勿缓 一瞅这题目,就感觉有点古色古香​,这的确是出自《弟子规》中的一句古语。孝道...

  • 《弟子规》之入则孝

    原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则 须顺承 本人理解: 身为子女,父母呼...

  • 每日一解弟子规 2/42

    每日一解弟子规#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自解: 父母的呼...

  • 《弟子规》全解之二  入则孝

    入则孝(1) 原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释义 ...

  • 从父母呼,应勿缓变成孩子呼,父母应

    我在家里总是比较懒惰,很多事情父母会帮忙做好。很多事都要等到他们叫才会去做,甚至有时不情不愿。而现在的“父母呼应勿...

  • 第八讲学文体悟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份恭敬之心对待父母。“父母呼”我们...

  • ②《弟子规》之尊敬父母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当父母呼唤的时候,应当即刻答应,不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呼 应勿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qlcgctx.html